分享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如何调整抗凝药?

 guo的图书馆99 2012-03-0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如何调整抗凝药?

  [收藏]
2008-07-15 21:58
标签:

    抗凝药(华法林):由于人工瓣膜不是人体本身组织,血液容易在人造瓣膜及其周围发生凝固,造成血栓。因此,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要终身使用抗凝药,以防止血凝块的形成。千万不要忘记按时服抗凝药,否则会导致血液在瓣膜表面形成血栓及血栓脱落引起身体各部位栓塞,也可能造成瓣膜无法工作;若服用抗凝药过量则会引起身体各部位出血。所以,病人必须遵医嘱服药并按以下介绍去做:

1. 应清楚自己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根据医嘱每日在同一时间服用,不要随意改服抗凝药的品种、剂量及服药时间。

2.出院后每1周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1次,连续3次达到要求值后改为2周查一次,连续3次达到要求值后改为1月1次,以后应每隔1个月化验1次凝血酶原时间直至手术后1年,第二年可3个月化验1次。凝血酶原时间就是表示病人的血液需花多长时间凝固,其结果应要求值是正常人的1.5~2倍,若低于1倍半或高于2倍半,应增减服药剂量的1/8~1/4,并于3日后再化验,直至接近要求。

2.干扰抗凝治疗的药物因素:苯巴比妥类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吲哚美辛(消炎痛)、氯霉素、新霉素等药物能增强抗凝作用,维生素K:等止血药则削弱抗凝作用。上述药物必须应用时,由医生指导及观察使用,并作多次化验查,以调整抗凝药的剂量。

3. 影响抗凝治疗的疾病:肝炎、心衰、发热、甲亢可致口服抗凝药敏感性升高;腹泻时肠道吸收较差,可减弱口服抗凝药的效果。

4. 抗凝治疗期间应避免外伤,以防大出血:若出现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等应及时检查,以调整服药剂量。并且在应用抗凝药物期间要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的发生,如有无黑便、尿、咯血、头昏、晕厥或突发性胸闷、偏瘫或失语等。若有,立即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5. 已婚育龄妇女应避孕:妊娠和分娩对抗凝病人都是不利的。若希望生育,应向医生咨询,以取得保健指导。抗凝治疗期间病人若有月经量异常增多,可减少药量1/8~1/4,但不可停药,月经过后即恢复原剂量服用。

6.其他:若病人需要做其他手术,应咨询心血管外科医生,遵医嘱执行,在术后36~72小时要重新开始抗凝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