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珍藏玉器鉴赏

 书楼寻踪馆 2012-03-07

台北故宫珍藏玉器鉴赏

(2010-09-23 20:12:3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汉/玉角形杯
  汉/玉角形杯
  玉杯的质地为青白色的闪玉,杂有褐色斑。杯身似兽角,而横断面则呈圆角的长方形。器的正面饰一龙纹,从左上方起首,躯体呈s形向下延伸至器底,接着尾部大幅度扭转到器的背面后再向上攀升,约在杯身的三分之二处回向,继而沿杯外侧的弧度徐缓下降,于杯的右下方盘卷成一圆后终结。首、身、尾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首、尾为高浮雕,身则为浅浮雕。器的背面浅浮雕一凤鸟,身躯亦呈S形。超过比例的长尾一直延续至杯底与龙尾相接,而顶部的凤冠也出乎意料的高耸华丽。纹饰的处理虚实相间,布局四方呼应,具有律动感,且分平衡和谐。
  考古数据中,取兽角为器形者,数量不在少数,其质地包括陶、铜及玉,而时代则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汉、唐。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西汉的玉角形杯,形式与本器接近。若从技艺的角度评比,则院藏的玉杯所呈现的技巧较为成熟老练,但也较为制式化。依此推测,本件玉杯的年代略晚于南越王墓出土者。
  院藏的玉杯附一精致的紫檀木座。木座外壁缕雕成层层起伏汹涌的波涛,波涛中一面有背载着“河图”的龙马;一面则驮负着“洛书”的灵龟。座内阴刻泥金“商山吴俟侯式”六字,尚不明其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带齿动物面纹玉饰
  (约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
  长19.9cm
  宽6.88cm
  厚0.27cm
  青缘玉,
尚称温润莹透,器表因久埋于土中,略显粗涩。雕一抽象的面纹;一对圆睁的大漩涡眼,镂雕眉毛与瞳孔部份;额际两侧各凸出一长片,漩涡眼的下方又琢一排方扁形,两两成双的牙齿。
  近年来,在分布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三件带齿动物面纹玉饰。综合出土器、流散品等资料可知,这类玉饰的「牙齿」多作尖锥形,只有在较晚期的墓葬中,才出土方扁形牙齿的面纹玉雕。本院所藏着,不但牙齿完全扁薄方平。且大眼两侧的横出部份,也发展的比较方平,肯定出自有意识的经营设计,才能创造出如此协调而有整体感的造形,应是红山文化晚期的作品。
  带齿动物面纹玉饰与勾云玉佩都带内厚而边薄的弯勾,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它们多出土于极高等级的墓葬中,应象征身份,祭祀神祖的礼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玉琮
  (Ca.3300~2200 B.C.)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琮是一种非常重要礼器。它的基本造形为方柱体,内有贯穿的大圆孔。方形,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地方」的宇宙观;而贯通的圆洞,可能是象征生民与神祇世界间的「沟通」。
  华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琮上,则常琢有特殊的「面纹」,代表着神祇、祖先及神灵动物。「面纹」的表现方式有繁有简。本院所藏的这件琮,外壁共分七节,每一节以四个近90度转角的边棱为「面纹」的中轴,向左右两侧各铺展最简化的「面纹」─以两道饰有平行弦纹的长横棱表示「冠」,一道短横棱表示「鼻子」,两个浅圆圈表示「眼睛」,但因年代久远,表示眼睛的小圆圈已模糊不清。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件琮上,直槽的顶端均隐藏着一个图像。从表现方式可知,这个图像并不是为了装饰,因为它的线条又浅又细,并且断断续续,如果不仔细观看,是不易察觉的,因此我们推测,此图像可能是一种「密码」,人与神沟通的密码。由于年代久远,四个中的两个已漫漶不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宋/真宗/禅地玉册及玉嵌片
  简长:29.5~29.8cm
  简宽:2cm
  「封禅」,
在中国政治制度中,可说是最盛大,但也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所谓「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而「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认为,这纯粹是战国至秦汉间,齐儒凭空杜撰,并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但从近年考古资料看来,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幽远的。
  「封禅」最令人质疑的,还是祭典中的祝祷文,在唐玄宗以前的历代史书内,均未见记载。唐代名臣贺之章将此现象解释为,封禅帝王所求不外为长生登仙等私欲,故外人莫知之。民国二年,马鸿逵将军率领军队驻扎于山东泰安,无意间发现一座五色土坛,并从其中得到两套玉册。玉册上分别镌刻着唐玄宗及宋真宗禅地之祝祷文。两套玉册的出土,正可以补足刊正史籍的阙如与错植,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宋真宗禅地玉册的质地为青白色闪玉。册分六简,简与简间以金线串联。册文以楷体书写后刻划,并涂以金漆,与唐册相比,字迹显得松散。近日发现,其中两简的背面有磨去原刻字的情形,根据残余笔划推测,似乎是宋太祖、太宗谥号的部份。对照《宋史》发现,二帝的谥号在册与史的记载中确有繁简之别,而修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禅地前的两个月,才为二先帝新进谥号的缘故。
  除了玉册,还有一些正方、长方或梯形的玉片共五二件同时出土。这些玉片上主要装饰着龙、凤及云气纹。根据史书记载,盛装玉册的容器是所谓玉匮,推测这些玉片便是玉匮上的组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元─明/大雁玉带饰
  长11.2cm
  宽6.2cm
  器近椭圆形。白玉质,
光泽温润莹秀。正面采多层次镂空技法,呈现大雁穿窜于荷塘苇丛间的景况。背面,中央有一长方形框,面上浅浮雕如意云纹,框的两侧嵌有铜质带扣,以供穿系革带之用。
  此件玉带饰的纹样与鲜卑、女真族的生活习俗有关。据辽、金史书的记载,每年春季,皇帝均率臣子至河岸以「海东青」猎雁鹅,所谓「春捺」,远泊鸣鼓,鹅惊腾起,...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海东青,鹰的一种,主要产于女真人的故乡─黑龙江流域,体型甚小但擅捕雁、鹅等大形的鸟类,常迫之窜躲于荷叶、芦苇之中。辽、金的服饰,常见以鹰擒鹅坠的剎那为装饰纹样。﹝金史?舆服志﹞中载,「其从春水之服,多鹘捕鹅杂花卉饰」,故而这类纹饰题材我们称之为「春水」。
  元代仍可见以「春水」为题材的服饰。而到明代,因为民族的差异性,「春水」中游牧民族的狩猎特质淡化,所以常常有仅见雁而不见鹰的情形。这件玉饰还保留着元朝带饰的椭圆造型,而风格上也比较接近元代:层次杂而不乱、线条圆鼓而滑顺,只是仅留大雁在荷莲中穿行,而不见鹘鹰巡狩的画面,使我们估量,它或许是制作于一个交替过渡的时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玉罗汉山子
  长22.0cm
  高18.3cm
  清代苏州、扬州等商业大城中的达官贵人,
喜好收购玉器。究其缘由,固然有个人喜好或附庸风雅的因素存在,但也常常是为了要入贡,以讨好爱玉的皇帝。因此,虽然「新样」玉器的盛行,是受到苏、扬玉市的导向,但是乾隆皇帝表露排斥的态度后,当地玉工还是会受到影响而改弦更张。由乾隆晚期的御制诗可知,当时民间玉作坊的「新样」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玉图」的盛行。姑且不论「新样」风潮是否真的消褪,但从清高宗评论玉图「有雅趣可玩」看来,他颇能接受这个新的转变。
  所谓「玉图」,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它和绘画有所关联。这类玉器大多是插屏、笔筒或山子的形式,通常选择山水名胜或文人掌故为主题,呈现一种较为清静雅致的韵味。由于「玉图」获得皇帝的认同,以致几件大形玉山子制作时,皆有宫廷画家特别参与绘制蓝图。玉在当时成为一种统合性的艺术媒介。
  本件作品为青色闪玉质。形如山壁洞窟,洞口边立一老树,六罗汉中的租查巴纳塔嘎尊者倚树而坐,寿眉,长耳,食、中二指并出,面露微笑,似有所悟,形貌生动。山子的布局和岩面上所刻清高宗御制文〈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文初集二九卷二页〉,皆与浙江「圣因寺」所藏,传为贯休所绘之罗汉画轴相同。这件玉山子是研究清中期玉器与绘画关系,极具意义的一件作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前期/玉鹰纹圭
  (Ca.2500~1600B.C.)
  这件玉「圭」是一个由工具、武器的型态,
转化为礼制用器的例子。器呈窄长方形,有平直刀刃,原本为铲的形式。但在器身中段的两面,均琢碾了精致的纹饰。一面的上节浮雕向上冲飞的鹰鸟,表现了威猛的神力。而另面则浮雕一抽象的面纹,正中央为高耸的「介」字形冠顶,而两侧插有华丽蓬松的凤羽,线条极为流畅。由许多文献可知,鸟是东夷族群的重要宗教象征:上古时期,华东地区的夷人,相信其始祖为自然界诸神的主宰「帝」所生,而「玄鸟」则是引渡生命力的使者、媒介,即所谓「鸟生神话」。此件玉圭上,出现写实的鹰纹及抽象的凤鸟纹,似乎批露了某些重要而值得探索的讯息。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圭的一个侧面,约1平方公分的面积上,琢有一侧面人首,戴船形帽、留卷翘的长发,眼耳鼻口等细节无一省略,非常精致。
  器身的上下段,则在清乾隆皇帝时加琢御制诗和玺文。有趣的是,后加的文字与原有的纹饰走向颠倒,因而常常引起观赏者的误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战国/龙形佩(一对)
  各长20.5cm
  宽7.8cm
  厚0.75cm
  青绿玉,
局部灰黑斑;器表多薄沁一层灰白斑。雕作一对盘旋绕转,气势矫健的大龙。虽然体积甚大,但以丝线穿系之,仍分平衡。两面花纹相同。卷鼻与长鬣分别向前后伸展,下颏作圆弧形,龙口上下颚以分,腮边刻饰雕有斜格纹的盾形图案;似蛇的体躯,又附加各式卷勾;龙体上满雕谷纹,谷粒多排列成行,卷勾上常雕有毛束纹。为典型的战国风格。
  考古出土以及流散或传世的,成对战国玉龙形佩为数甚丰,但鲜有尺寸如此长大,而品相端庄,雕工精致的佳品。这应为当时最高级的贵族,始能拥有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