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附子汤的运用思路与方法 |
作者:王付 |
【方药歌诀】 芍药甘草附子汤,益阴助阳舒筋方,
阴血不足有阳虚,合理用之病能康。
【学用导读】 运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因病变证机主次不同,可调整方药用量,如气血虚甚者,可加大芍药甘草用量;如阳虚甚者,可加大附子用量。
【中医辨证】 阴虚阳损筋急证:两胫拘急,或四肢关节筋脉僵硬,或手足麻木胀痛,指甲不荣,或胁痛,或目涩,恶寒,舌红,苔薄,脉细。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以主治阴虚阳损筋急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心阴阳虚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筋脉既不得阴血滋养,又不得阳气温煦,以此而演变为阴虚阳损筋急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两胫拘急,手足麻木或疼痛,指甲不荣,舌质红,苔薄,脉细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 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扭转,胃痉挛,慢性肝炎,过敏性肠炎,肠粘连,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衷中参西】 合理运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血管及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1、运动、神经疾病:不宁腿综合征,腓肠肌痉挛,颜面抽搐痉挛,脑中风后肢体痉挛,先天性或萎缩性肌强直等。
2、血管及血液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平滑肌痉挛,血小板减少性或过敏性紫癜等。
3、呼吸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4、泌尿疾病:特发性肾出血,慢性肾盂肾炎等。
5、骨伤疾病:关节损伤,骨质增生,骨头炎,腰扭伤等。
6、妇科疾病: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急性附件炎等。
7、其他疾病: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睾酮血症,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等。
【中医治法】 扶阳益阴。
【方药西用】 具有对胃酸分泌呈双向调节、抑制胃排空、抑制肠管收缩、缓解肠管痉挛、解痉、镇痛、、降低血中睾酮浓度、改善排卵状态、抗炎、保护肠胃黏膜组胺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中PGE2、PGF2a及6-ketoPGF1a的生成释放、抗肿瘤等作用。
【处方用药】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9g)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g)
随证加减用药:若阴血虚者,加麦冬、石斛、当归,以滋补阴津;若脘腹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桂枝,以温阳行气活血;若大便干者,加生地、玄参,以滋阴通便等。
【煎服方法】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方证研究】 阴血虚而不能滋,阳气虚而不能温,则两胫拘急,或四肢关节筋脉僵硬,或手足麻木而痛;阴阳俱虚而不能温养滋荣,则指甲不荣,或胁痛;阴血虚不能滋荣于目,则目涩;阳虚而不温,则恶寒;舌红,苔薄,脉细均为阴阳俱虚之征。其治当扶阳益阴。
方中芍药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补血生血。附子与甘草相配,辛甘化阳以补阳。方药养阴补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并补。
【使用禁忌】 瘀血证,慎用本方。 | |
------------------------------------------------------
七三、发汗 ,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虚的人,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平常用白芍两钱,炙甘草两钱,炮附子四钱。临床在用来治疗静脉瘤的时候,芍药用一两,炙甘草也是一两,如果静脉瘤有改善,但还不够快的时候,继续加重白芍,但炙甘草保持二两就好,如果脚是冷的,就加重炮附子,如此同时可以预防心脏病;如果是单纯的脚没有力,原来的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好了。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这恶寒的现象,和麻黄汤的现象不一样,麻黄汤是摸病人的身体很烫,但是病人感觉冷,脉很浮,这个恶寒是摸病人身体冷的,病人还怕冷,人在很虚的时候,血不足的时候都会怕冷,这时候用附子去壮阳,因为他阳虚,人在阳虚的时候,阳就是人身上的津液,阴就是血,阳占了百分之六十,阴占了百分之四十,所以发汗发太多的时候,阳虚了,水不足了,水不够了血量也就少了,所以用附子去壮肾,因为肾主水,芍药让血流回心脏的力量加速,炙甘草把肠胃的津液补足,临床上用在脚无力的时候,年纪大的人,常常把附子加在里面,附子用三钱,除非寒很盛,寒很盛的时候,三钱四钱加重上去,如果是膝盖的问题,就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发汗后之恶寒,且治芍药甘草汤证而属于阴位者。又以「附子」代「草鸟头」,善治虫积痛。有活用于治疝或痛风、鹤膝风等,自痛风以至鹤膝等,有所谓以绵包足之冷者,皆有效。凡下部之冷专在腰者,用「苓姜朮甘」治之;其专在脚者,用此方治之。腰部和脚的不一样,湿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带脉证,就是带脉腰酸,下针下「临泣」,处方就是「茯苓白朮甘草生姜」,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干姜,中焦的湿堵在腰间,就用利水的利掉,如果腰好了,膝盖脚踝还有痛,就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所以单在脚部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了。
汤本氏曰:本方可治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等。所以此方也可以用在腰椎上,要注意,在腰部以上要加茯苓、白朮,在腿部要重芍药和炙甘草,此方不是用在痛风,是脚冰冷的,血液循环不是很好,妇人病,平常女孩脚冰冷的很多,月经来的时候肚子痛,就是标准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下去,重用芍药不但止她的腹痛,还让她血从脚底下热超来,再加附子更好。
案例:心脏动脉血管堵塞,作心导管,就是气球扩张术,扎三次针好了,气球扩张术,比开刀受伤的程度来的大。两人扎第一次针后,眼翳就都退掉了,所以要靠针。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年龄大的人血管容易破裂,如果破在心脏上方,血会被心脏外面的网膜包住,这很危险的,西医碰到的时侯要病人不要动,五十岁以下的人,遇到血管破裂大多在腹腔里面,防己就可以把血管的膜加固起来,用芍药把血导回去。
倪海厦中医师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泡去皮切八片)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此桂枝汤去桂姜枣。加附子。亦桂枝汤之变方也。经云。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汤主之。发汗后之恶寒。其非表邪可知。若因其恶寒而投以桂枝。误也。故以附子合芍药甘草。从阴分敛戢其阳。阳回而虚自止矣。 凡汗后之恶寒属虚。汗不出之恶寒属实。不得以汗不出之恶寒。拦入阳虚一路。此又仲景言外之意。宜识之。
----------------------------------------------------
《删补名医方论》之芍药甘草附子汤 |
|
|
发汗病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
【组成】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集注】柯琴曰:发汗病解而反恶寒,比未汗时更甚,其阳虚可知矣,夫太阳少阴为表里,太阳之病本由少阴之虚不能藏精而为阳之守也,今恶寒反见于发汗病解后,是寒邪已从汗解,太阳阳虚不能卫外而为阴之使也,则阳亡之兆已见于此,若仍以桂枝汤攻表,非以扶阳反以亡阳也,故以芍药收少阴之精气,甘草缓阴邪之上行,附子补坎宫之少火,但使肾中元阳得位,在表之虚阳恶寒自解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