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诗经》

 闲之寻味 2012-03-09

有趣的《诗经》

丁启阵

 

说到《诗经》,恐怕许多人的脑子里马上会闪出“古老”“深奥”“难懂”等词语,因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稍微学过一点文学史的,对《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国风》会有一些好感,知道它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里边有许多歌颂爱情、批判现实的作品。  

由于很多人阅读的是各种选本中的《诗经》作品,对《诗经》的魅力,难以充分体会。诚然,选本中不可或缺的《关雎》、《蒹葭》、《伐檀》、《硕鼠》等作品,或抒情优美,或批判有力,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是,这些广为人知的作品,因为传播渠道的多样,往往难以给人阅读的惊喜。与此同时,这些作品,由于思想感情过于典型崇高,缺乏幽默诙谐,读起来令人心情沉重。因此,读过之后,心里嘴上虽然会觉得(说)不错,但是,行动上往往不可重复,难以持续,不会再去读第二遍。

也许是思想境界不够高的缘故,我有一种切身体验:真正令我愉悦的阅读,往往是读那些并未被文学史教科书浓墨重彩予以赞美、所谓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在这里举两首《诗经》里的作品,请大家看看,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这两首作品是《齐风·鸡鸣》和《唐风·山有枢》。先请看《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诗全由对话组成,内容是妻子劝丈夫起床,丈夫不愿意起床。妻子劝丈夫起床的理由有:鸡都叫了、东边出太阳了、朝会就要结束了;而不愿意起床的丈夫呢,对妻子的理由进行逐一否定:不是鸡叫,那是苍蝇飞舞的声音;不是出太阳,那是月光;朝会跟我无关,在苍蝇飞舞的大清早,我更喜欢跟你同在睡梦之中。

孤立地看,这诗貌似寻常。但是,假如我们考虑到它的创作年代:距今近三千年之前。算起来,诗中的夫妻,都是我们上溯七八十代的祖宗。简短家常的几句对话,当时的生活情状,他们的形象,就都栩栩如生,如在目前。我们跟他们之间,漫长时间的隔阂,顿时消失殆尽。再者,厚古薄今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现象,我们都是在长辈“懒惰”之类的责备声中长大成人的,仿佛人的品质修养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古往今来,一直走着下坡路的。现在,这一首诗却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咱们两三千年之前的老祖宗,其实也不都是勤快不爱睡懒觉的,老祖宗照样耍无赖!这难道不是很好玩的事情吗?

再来看《山有枢》。诗如下:

 

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诗的内容,是规劝他人及时行乐,在衣食住行(衣裳、车马、院落、钟鼓、酒食)等方面不要吝啬。吝啬的结果只能是,一旦死去,就便宜了他人。劝人莫惜钱财及时行乐,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有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有唐代李白的《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等等。但是,客观地说,它们都没有这一首《山有枢》诗来得具体,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山有枢,隰有榆”之类比兴手法的应用,也增加了诗歌的诙谐与幽默。读一首诗,大概所有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两个人物形象:一个脑袋秀逗,有钱财;另一个为人潇洒,有口才。两个人物,构成了有趣的对照。凡言吝啬,国人多有知道法国文学人物葛朗台(巴尔扎克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者,很少有人关心,其实早在我国上古时代,最早诗集中,就已经刻画了活灵活现的吝啬者形象。文明古国,许多东西我们早已有之,这又是一条有力的佐证。                                               2012-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