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太极拳的一点理解 弘博

 寂静心 2012-03-09

1.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我们在打拳和推手的时候,要求按照“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要领进行。但有很多时候没有人做到这一点。其实这一点很重要。
这就象我们将一根绳子上系上一个重物,将绳子的另一头吊起来。这样绳子就有一股绷劲出来。如果没有下面的重物,那么绳子就松懈了,如果不在另一头吊起来,那么绳子就瘫掉了。这就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作用,上下对拔,在健身上可以打开任督二脉。在劲路上自然而然产生掤劲。
“掤”和“绷”很象吧。

2.“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拳论了,其实做起来也并不难,但也经常见到有人做的不到位。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这中劲,比如我们在推独轮车上坡的时候,我们就要后腿蹬,前腿在适当位置钉。身体微前倾(形成斜中正的身形),两条腿的合力(两腿前柱后桩),顺腰脊上行,最后形于手。

    那么我们在“捋”的时候怎么做合适呢?我还是打比如,这就象用锄头“锄地”,前脚向下踩,后脚产生磨转劲,后手将锄柄引向圈外,不能向自己身上捋。
拳论中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是科学的,是练出劲力的必由之路。拳友们一般都能理解,练拳时,劲力的根在脚上,即脚蹬地面,地面产生反作用力于脚,腿,腰,手而产生劲力。至于在走架行拳时怎样达到这条要则,练法不一,兹结合按,捋,搬和云手等四式,供拳友参考。
    1.
在做按式的正向弓步时,一般都能做到上述要求〔蹬左脚,弓右腿,脚踏实地,劲贯指梢〕,且有关的论文也不少,故母庸赘述。

    2.
然而,在做捋式后坐时,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要求的拳友,相对要少一些,常见后坐时出现右脚尖翘起,右膝左蹩,右腿弯曲和后坐不到位等不良现象,势必影响捋劲。因此,在做捋式时,须撑右腿,着力点在右脚掌,犹如拔河,前脚向下踩,后脚产生磨转劲,只有下盘稳固,才能使对方失去平衡,将其自侧摔出。又如“篙师行船”,船夫站在船头撑篙,篙的反力作用于船夫,又通过船夫作用于船,而后作用于水,使船后退。

    3.
在做搬拦锤式时,习拳者往往容易忽视,“根在脚发”这条要领,屡见上右步时,右脚跟落在身前,甚至落在左脚前,右拳向右搬,左脚跟随之掀起,当搬至定式时,右弓步竞成了彻底拔根,左腿弯曲,两腿交叉的高架右歇步,如此练法,何来搬劲?两脚无适当的横向距离,而呈交叉或直线状,导致自身不稳,左腿有力也难使。

    
那么,做搬式时右脚应迈向何方为宜?按技击要求,搬式出右脚的目的是套对方左脚外侧称为套步,或插在对方裆下谓之插步,套步或插步都是为了封堵对方的退路,称为套封或插封。再者,该式的右拳是平的搬,是横劲,两脚间的横向距离应比一般的弓步要宽。因此,练搬式时宜作斜行步,即右脚的落点在身躯的右偏前〔南偏东〕〔北偏西〕,斜迈时小腿外旋,右脚跟先轻轻地着地,脚尖朝向〔东南〕〔西北〕踏平〔因为搬拦锤是连续上步,右脚必须外撇45度〕:然后边蹬左腿边碾左脚〔以脚掌为支点,脚跟外碾〕,脚尖朝东偏北:再通过转腰,松肩,旋臂,则搬劲自生。另外,蹬左脚,收右胯,右腿易产生植地生根的螺旋劲,使拳架稳定自如。当定式成右弓步时,身躯朝向〔东南〕〔西北〕,两脚间须有足够的横向距离〔站在东南或西北方向检查〕,从而起到了发横劲和套〔插〕封的作用。

    4.
两脚在作前弓和后坐时,要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在练云手作侧行步时也应注意这条要义。

    
左云手时,坐实右腿〔重心全部移至右腿〕,提起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左横跨半步〔脚尖先着地〕,然后侧撑右腿,通过腰胯左转〔收沉左胯〕,将作用力传至左脚,使左脚掌与地面沿逆时针方向磨转,产生向下的螺旋劲,向上通过转腰,松肩,旋臂产生右抄和左堋劲,当左脚跟一着地,右脚跟即须离地,〔切莫提前离地,以免影响劲力〕。身躯自西南转向正南。重心渐渐移至左腿,腰胯继续左转〔身躯转向东南〕,带动右脚提起。右云手时,右脚向左收半步〔脚尖先着地〕,然后侧左腿,收沉右胯,使右脚掌像螺丝钉沿顺时针方向下踩,上肢随之产生左抄和右堋劲,至右脚全脚踏平,左脚跟即离地,然后重心渐渐移至右腿,腰胯继续右转〔至西南〕,带动左脚提起,并带动上肢继续左抄及右堋,右按〔砍〕。

    
“其根在脚”是太极拳的根本。如果练拳只练掌〔拳〕不使脚,身躯就成了无根之本,太极拳也就成了无味的太极操。因此,我们在练每一招式时,切莫忽视这条浅显而又十分重要的拳理
 
3.敷、盖、对、吞

敷:覆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敷、盖、对、吞四字诀是武禹襄的重要论述。我在推手过程中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是,就象我们小的时候逮麻雀,我们会慢慢地靠近麻雀,手形成一个罩子一样的形状,不能太急,太急麻雀就被惊走了,不能太慢,太慢麻雀自己就走了。要看准麻雀准备逃走的路线,麻雀轻轻一动,就迎着麻雀的逃的路线截住它。
也有人比如就象猫逮老鼠,老鼠见到猫都不知道怎样逃,因为猫的意识已经封死了老鼠逃的路线,老鼠一动,猫就发动。

4.虚实的转换
 
练拳的时候,经常需要进行虚实转换,有的老师会告诉学生,一面加一面就要减,就象阴阳鱼在太极中的形状。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比如我们骑自行车,一只脚加力下踩。另一只脚就需要松开上提。如果两脚一起用一样的力(包括方向),就是双重,车子是不会蹬动的。

5.揉手与揉面  
  
我们打拳和推手,很多人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能有较高的效果。其实急不得,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小时候,奶奶或者姥姥是怎样揉面的。先是一盆干面,就像我们刚开始的劲,很散),等在面里加上水,揉一段时间面会变硬,但已经成一个整体了(就象我们练了一段时间虽然身体僵硬,但已经有整劲了),接着参水,再揉......不知不觉中面已经有筋道了,就是达到了刚柔相济的阶段了。
    所以,求有筋道的劲不要急,天天坚持,慢慢成劲,就象揉面。

5。对劲路的三层功夫理解

起初是前后劲,可以前进后退,是腿上的劲路;二层是左右的劲路,是腰胯上的劲路;三层是是上下的劲路,是脊柱上的劲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