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事业创新扩散研究》读后感

 魅力201 2012-03-10

       通过读本篇文章深刻的理解到新技术体系的建立、技术环境的建设、技术应用人员的培训, 多是从技术性因素方面推进新技术的扩散,很多非技术性的因素很少受到关注。
       我国早期的电化教育事业。先是在社会培训领域取得了明显效果, 然后才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出现了随后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导向。从1978年重新起步后, 我国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的推广主要借助于政府政策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其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其广阔的社会服务方式越来越不被人们所认知, 社会定位变得越来越模糊。其次, 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在推进新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效率方面, 重要的是要关注技术与人的关系的研究, 从人的学习行为有效改变的角度去探究技术应用的问题。第三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切身感受到使用前后的相对优越性, 对新技术教学应用效能的理解能够和自己的经验、需求、价值观相吻合,那么他们就能很好地理解如何有效地应用新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第四, 观念引领者的作用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的我国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未来进一步的推广和扩散, 势必要高度重视观念引领者本土化水平的提升。
    总之, 我国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自从作为一种被个人或者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 其服务领域、应用模式、组织形式也不断地与时俱进, 但是以往多次教育技术改革浪潮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术语: 提高、改进、改良、重构, 等等, 其共同特点是集中于原有教育系统内的调整, 而不是采用
新的思维改革教育  因此, 我们在把一种新的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的时候, 应该把技术应用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 把新技术的扩散看作是创新的继续和深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