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损字诀

 天地虚怀一 2012-03-12

谈损字诀----萧天石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所以求明道也;明道而后修道;修道须日损。以知去知,以知去情,以至心境两忘,人欲净尽,则天理流行而近道矣。修道而后证道证道则无为而无不为矣。其中「损」字为修道工夫之一大宗窍处。祝石林有云:「凡事只求日减,此心便是天心。」洪自诚亦云:「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此为深得老氏损字诀之遗意者。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又曰「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此在戒人之逐物牵心,扰扰妄动。
庄子之「不以人害天,不以物伤性。」亦此意也。 
    老子尝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又言其有三宝,而「俭」居其一焉!啬之与俭者,有而不敢尽用也。尽其用则常不足,不尽其用则常有余。为道贵能常保其有余不尽之气、有余不尽之精,有余不尽之神,而全其有余不尽之机,此啬字诀与俭字诀之不可或忽者也。此啬与俭,亦即损也。损则淡,世情淡一分,道行便精进一分;物欲减一分。品格便高出一分,需要少一分,心地便恬澹一分。淡然无味,无味则只是清纯一片,一有些子意存乎其间,便左矣。故司马承桢以「断缘」「收心」「简事」为教。谓「简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圣至神,孰不由此乎?」庄子名言之「无为名
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亦即此损字诀也。 
    损之极而至一无可损,也就是一无所减时,便可一任天性作主,而可见四海之内,尽是一片天理流行矣。故明道教人,常谓:「学者今日无可添,只有可减,减尽便没事。」其弟伊川亦认修道宜损之又损,减之又减。曾答人问「作文害道否?」有云:「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书云: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吕兴叔有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亦类俳。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氏得心齐。此诗甚好,古之学者专务养性情,其他则不学。今为文者,专务章句,悦人耳目,既务悦人,非俳优而何?」又答人问「诗可学否?」有云:「既学诗,须是用功,方合诗人格,既用功甚妨事。古人诗云: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又谓:可惜一生志,用在五字上。此言甚当。」此言诗文均碍道也。所谓碍道者,即碍性情之养也。诗文犹如是,况经世治平之务乎?经世治平之事,全须在用心上见。故太史公曰:「大道之要,猝健羡,绌聪明。」又曰:「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所谓损与减者,戒多事也,戒多用也。修道以无事为大事,以无用为妙用。
无事无用,方得清闲自在,饮水曲肱之乐。 
    道家以无用为宗,以无心为体,故对人世间万物,必须「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有为则有用矣,有用则生心矣,及乎上乘旨意,则在「能即能离」,有如蜻蜓点水,旋点旋飞。故无事之妙要,非真无一事也;在即一切事,离一切事。无用之妙要,非真无一用也;在即一切用,离一切用。无心之妙要,非真无一心也;在即一切心,离一切心。有若无,实若虚,人法透脱,物我两忘,斯为不损之损也。
若不然,只在事下损,损来损去,仍落个损之不损,斯为下矣! 
    道家用损字诀,禅家用减字诀。明道亦用减字诀,其后龙溪亦用减字诀;龙溪答徐存斋曾提出此诀法云:「良知不学不虑,终日学,只是复他不学之体;终日虑,只是复他不虑之体。无工夫中真工夫,非有所加也。工夫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尽,便是圣。后世学术,正是添的勾当,所以终日勤劳,更益其病。果能一念惺惺,冷然自善,穷其用处,了不可得,此便是究竟语。」人生能损能减,则自天机浑然,乐趣盎然。昔某一得道之石工有诗云:「省事心常逸,无营心更忘,庸人多自扰,痴客为人忙。性癖交游少,疏狂兴趣长,日长无俗事,高枕乐羲皇。」欲高枕乐羲皇,不损不减,又焉可得?
这损字诀,用现代语言之,也即是「简单化诀法」,一切力求简单,简之至于一,甚至一亦不立,而至于无,便近道矣。 
    马丹阳祖有云:「道性虽无修无证,尘心要日损日消,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又云:「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此为至简要精微之药言,要不外一损字贯之耳。损之而至于无修无为,损之而至于虚极静笃,损之而至于心死神凝,损之而至于性定情忘,于焉便可循之而入于真人境界矣。小而言之,用之于养生延年,其用亦无穷。少劳心可以养神,少劳形可以养精。约阳可以滋阴,省阴可以存阳。
养生家有「休息」一诀,即在此也。 
    圃翁有言:「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人能慈心于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损于人,亦不轻发。推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即胸中有一段吉祥恺悌之气,自然灾沴不生,而可以长龄。人生福本,皆有分数。惜福之人,福常有余。暴殄之人,易至罄竭。故老氏以俭为宝!不只财用当俭而已,一切事常思节俭之义,方有余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俭于人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断烦去扰。」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此即断缘简事之意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