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2、 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理解诗题,感受美。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对江南春景的暇想) 二、 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 (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古诗的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三、 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设计意图: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四、 拓展诵读,表现美 1、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2、播放抒情地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3、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4、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吟诵中享受古诗,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全身心地读,有滋有味的读,慢慢达到背诵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