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与世界的现状和未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 2012-03-20

 

发布时间:2010/7/11 9:30:50

      编者按:2006年4月14日下午,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心理教育名著《多元智能》一书的中文译者沈致隆,应邀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学术会议中心发表演讲,题为《多元智能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传播过程和受到的欢迎》(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演讲会由霍华德?加德纳亲自主持并向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听众介绍了演讲者。演讲结束后,加德纳登台做了点评,并即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随后和沈致隆一起回答了听众的提问。现经授权,将两人的演讲、评论以及回答问题的录音整理稿摘要予以发表,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下午好!我很高兴在这里主持沈致隆教授的报告会并向你们介绍他。这个报告会是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国际办公室、《零点项目》研究所和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办的。沈致隆是中国的化学家兼艺术教育家,也是我的朋友和同事,还是多元智能理论派驻中国的“大使”。因为他不但在1997年访问哈佛大学并和我在《零点项目》一起工作,而且回国后翻译了我的书《多元智能》,出版了他自己的专著《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今天他的报告结束后,我将在这个讲台上发表评论,然后和他一起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沈致隆:感谢加德纳教授和教育研究生院的邀请,时隔九年,我非常荣幸地有机会再次登上哈佛大学的讲坛。


      我的演讲一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多元智能理论简介”。按理说今天在加德纳面前,我是没有资格谈这个理论的。虽然网上有人妄称我为中国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可我坚决不承认。因为一个孩子只有一个父亲,不可能在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父亲(听众笑)。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在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都只有一个,就是加德纳本人,我可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当然,也没有什么多元智能理论之母,这还要请在台下的加德纳夫人原谅(听众笑)。但是因为在座的一些听众对此理论所知甚少,有人希望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理论,因此请加德纳原谅我班门弄斧(听众笑)。多元智能理论是(以下略)。


      我演讲第二部分的标题,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网上也有人称我为中国多元智能第一人,这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加德纳才是在中国传播这个理论的第一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曾先后5次访问中国,早在1985年就以讲座的形式,在中国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在北京的演讲录音被翻译成中文,1987年就发表了,只不过当时并未引起音乐界以外中国人的注意。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他本人1985年和1987年访问中国时,亲自向音乐界、教育界所做了有关此理论的演讲,使中国的艺术家和学者们知道了它,其中的有识之士就开始为此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工作,比我要早得多。第二个里程碑是1999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中译本的出版,这本书使多元智能理论迅速普及,千千万万学者和教师开始投入研究和实践这个理论的热潮。第三个里程碑是加德纳2004年5月第五次访问中国,并面对800多名会议参加者作了主题发言,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使人们真正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哲学内涵,明确了它的教育学意义和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的要领。


      我演讲第三部分的标题,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自20世纪末开始,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大陆受到了各个阶层热烈的欢迎。无数大中小学的教师、校长、学生家长和教育科研人员,甚至有些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人,都肯定并接受了这一理论。下面举几个例子: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有近百部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专著和译著在中国大陆出版。其中加德纳1993年的力作《多元智能》中译本,2003年名列中国教育学术类著作百部畅销书之首,仅在北京的一家教育书店,前后就售出了两万册。2000年成立的中国教育学会重点研究项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实践研究”课题组,历年召开年会和研讨会收到有关此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论文,到2005年已达3000多篇。先后还有800多所各级学校,成为这个课题组的实验学校,参加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更加不计其数,连我这个化学教授也不知不觉地被卷了进去。


      2004年到2005年大约18个月的时间里,我个人应邀前往中国各地演讲内容基本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有40多场,地点涉及15个省市自治区。最多一场的听众为1100人,而且都是各级学校的校长,他们回去后的影响面之大,可想而知。


      加德那纳教授2004年5月访问中国大陆期间,在北京和上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盛况空前。不但国家教育部一位副部长和北京市教委主任陪他一起,参加了上述课题组召开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国际论坛开幕式,800多名参会者听取了他题为《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的演讲,而且中央电视台采访他之后,在5月19日当晚综合频道7点钟的《新闻联播》中,用两分钟的时间报道了他的到来和在会上的演讲。


      我演讲的第四也是最后一部分,是今天的重点,标题为“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五方面。


      首先,这个理论是多年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验为根据。特别是认定智能的八个判据十分严格,至今无人能提出有说服力的反对意见。现在已经确认的八到九种智能,决不是加德纳及其同事的想象和猜测,而是运用了来自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的八个严格的判据,从近百个智能的后选者中一一检验后筛选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教育理论和书籍如潮水涌入中国,其中过眼烟云数不胜数。多元智能理论1985年传入中国时默默无闻,未引起广泛关注,但经过大浪淘沙,20多年后势头强劲,就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人不傻,不再盲目崇洋,学会了辨别真科学和伪科学。


      其次,它是横跨东西方文化研究的产物,与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就和智能多元化的思想相通,或者和加德纳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相呼应。孔子十分重视艺术教育,《论语》中反复强调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美育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加德纳本人对艺术教育的研究、见解和实践经验相辅相成,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和西方当代心理学家对于艺术教育的真知灼见。


      周代教育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不就是分别培养或开发学生人际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的课程吗?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失其所者久”,不就暗含着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智能的意思吗?


      有人因为以上2000多年中国古代哲人说过的话,就贬低或质疑多元智能理论,欠妥。中国古代先哲的论述,只是一种教育理念。加德纳通过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综合了发展心理学、神经医学和神经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艺术史等多学科的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处理,在八个判据的检验下,才提出这一理论。所以说这一理论证明了、补充了、发展了中国古代先哲的某些教育思想,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更有说服力,易于为东西方同时接受,其意义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得到证明。


      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教育思想给了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启示和灵感?还是坚定了他对于自己提出的理论的信念?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只提供以下线索,请听众自己分析。


      加德纳在《打开视野──中国对当代教育困境的启示》(To Open Mind: Chinese Clue to the Dilem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