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教育学(21)课堂文化

 乔乃强阅览 2012-03-21

   很多有志之士都建议学校应适当给学生留白。实际上,只要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将面对两个世界里的生活——一个是与同龄人构成的世界,一个是和成人生活的世界。对于任何一名学生,他每天都会被告知何时走进教室、何时可以去厕所、何时可以回到宿舍……学生的行为完全被教师所控制。

  不要以为学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面对教师的控制,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对策。他们会给教师起外号,对教师的缺点一清二楚,甚至懂得如何虚情假意地迎合教师的期望,以此逃避惩罚。当然,某些经常遭受教师排斥和教师距离很远的学生,教育对于他们来讲,等同于煎熬,他们有可能会选择另一种行为来宣泄:盗窃、打架、逃学、杀人或者是跳楼。和学生发展信任关系,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必须清楚,没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你很难履行首席之责。实际上,教师很难在几个星期内将一个缺乏自信的学生培养成可爱的孩子,但完全可以在几天之内,甚至就几句简单的话,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畏手畏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因而教师应该:1、营建一个温暖的、自然的、充满信任的场所;2、与学生平等;3、尊重班级文化,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4、对实施上述目标在路途、程序上不断调整;5、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可越权、盛气凌人甚至总扮演某种权威;6、善于激励和奖励学生;7、不随意布置作业……

     我依然要数落传统教育学对待学生的错误行径。威拉德.沃勒曾经在他的被视为经典教材里这样表达他的高论: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导和服从的特殊形式,是一种由制裁与权威手段支持的不稳定关系。教师必须被迫充满这种角色,去限制学生的冲动,维持班级秩序。他还认为: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没有被教师控制住,那么他们将会联手为难教师,教师不要顺从儿童群体的需求……而必须使群体适应教师。这多么像如今许多中国传统教师的观点!与此对应,在整个世界教育范围内,几乎已经形成共识的是:一个好教师意味着肯定儿童的身份,培育儿童的需要,塑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杜威讲,他们首要的需要是找到同伴,而完全不是知识和成绩。教师不应该按照成绩和以自己的好恶给学生贴标签,或者以及格、良好、优秀,满意、不满意等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室里不可以人为地制造着阶级和等级,如果你是一个好教师,可以尝试用几句话来评价学生,对于学生确实存在的问题,你可以委婉地指出来,但再好是鼓励性语言,这就要要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把每个人装进心里,这是对教师职业态度的考验。实际上,很多教师并不喜欢现在的职业,甚至也懒于走近学生,他们情愿以自己的权威震慑学生,并特殊地关照成绩好的那部分,这是作为一项约定俗成的技巧,很多年内在中国各类学校被推广的。根据奥克斯的观察,如果学校不公开学生的成绩、不公开评价学生,那么,学生才会开始相互了解,并认为自己和别人一样聪明能干,先前的消极会有所减少。今天,在中国的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他们已经把学生的成绩列入了隐私

    教师不是课堂里的警察、法官,学生也不是小偷和犯案者,甚至教师都不是设计师,学生也不是施工者。菲利普.杰克逊在小学里的研究表明:教室在传统的教育学系统里,只是一个在固定时间内,必须发生某个事件的地方,而不是因为学生需要它,因而,课堂是枯燥无聊的,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的。听教师讲课,然后被动接受他们的指令,回答问题,再没完没了地训练,这样的做法和当代教育观点背道而驰。你可能会说,谁也回避不了高考,这一切都是应试使然。但你或许忘记了,或者原本就不知道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你不能因为自己不懂就坚持错误或者拒绝改变,更不难诅咒和反对变革!

   实际上,课堂教学无法脱离知识教育。早在19世界,帕克就开始钻研教育改革,在他所主导的学校,他强调孩子在教育中应该扮演主动角色。他要求教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表达自我;重视非强迫式的个人学习,并且将艺术、技能及学习融入到他们的课程里去;他建议应该借助阅读来识字,而不是机械的背诵;算数的课程则应该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来,而不是只看着写在黑板上的数字;至于地理课的课程则应该安排郊外远足,而不是只看着教科书纸上谈兵;公开反对将分数、奖罚、排名、体罚用于教育。杜威甚至主张,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导阅读、写作、算术这些外,也不排除其他实际生活上的技能

   其实,我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两句话: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现在我要谈的是学习角色的学习个性。对于任何课堂,它最终的考验是能否满足不同的学习方式要求,展现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个性。在课堂上,学生有三种学习角色:教师希望的角色,即学生能成为听话、守纪律、尊敬师长、易于管教;作为接受者的学习角色是能完成教师的课程要求;作为主动者的学习角色则包括学生的特质,有好奇心,敢于主动探索,挑战权威,有一个独立而充满疑惑的大脑,坚持探究。我在想,当我们由传统的讲授式、排排坐,而变革为以杜郎口为代表的师生互动、面对面围坐时,显然是一大跨越,那么,我们是否还可以更大胆、彻底一些呢,比如我们干脆取消小组和座位形式,任由学生来选择或坐或站,以及坐在哪里,和谁在一起等等。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能打破班级界限甚至取消教室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每一处学习场呢?如果我们说杜郎口代表的是第二代课改,那么,第三代、第四代课改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要推荐两所学校给大家看看,他们或许暂时还算不上代表,但至少展现了某一种势头。一所是河南郑州市102中学,一所依然是江苏昆山前进教育集团。这样表述或许会遭人误解,我是说,教师要敢于把学习的选择权下放给学生,当然前提是学生必须会学,并能称职地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如果仍交由教师驾驭,那永远不可能实现,除非你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天然对立!有时候,教育的困惑恰恰就在这里。谁破解了这个对立,谁就是胜出者,这或许成为教育改革关键中的关键。事实上,在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里,学生要么是无所事事,要么就是如坐针毡,而在一个师生对立的课堂里,学生要么选择顺从,要么就生不如死!

  如果需要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字来概括课堂文化,我愿意这样表达,课堂文化就是遵从学习者的角色。展开来总结,它包括:1、课堂是一个集体概念;2、课堂是一个时空概念;3、课堂是由不同个性的学习者组成;4、课堂是一个环境生态概念;5、课本、作业、教材,都不过是学习的媒介;6、课堂不仅是知识,还有生命存在;7、教师必须是与生俱进的发展者;8、凡是有学习发展的地方都叫课堂……

   我在想象,像江苏昆山前进教育集团这样的学校,他们的课堂早就实行了一拖四:即一个教师同时上四个班的课。那么,对于已经结余下来的教师如何使用?我的建议是,可以给每个班级配备三名职业导师,一名负责学生日常的文体活动指导,一名负责学生的学业问题指导,一名负责学生的阅读指导。实际上,我从来不主张强迫学生阅读,但阅读又是一件顶顶重要的事情,怎么办?我的建议依然是引导阅读,你可以通过比赛讲故事开始,也可以通过寻找某一个书中的人物开始,总之,你必须把阅读变成有趣,这样学生们就会乐在其中了。而对于那个负责文体活动的教师,你可以申请开设一门手工课,至于课程与实践安排,那是校长的事情,如果课堂效益真正的高了,其实不在乎每天非要有7节还是8节知识课程,学校还可以压缩课程时间,为什么不可以开设30分钟的课堂呢?其实,不管教师具体的工作是做什么,都别忘记: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教育都应该设法去开发、滋养孩子正在兴起及发展的每一项潜能,教师这个工作的意义,难道不是去开发与滋养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