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大三角区及对应疾病治疗
面部的危险三角区真的可怕吗?我们的身上有哪些薄弱三角区?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博士通过划分三角区的方式,将人体重要的穴位归纳其中,通过摁、点、揉、搓的方式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判断三角区的标准为:1、三角区域内有明显凹陷或突起;2、每个三角区有主治的病症;3、自己方便操作;
一、面部三角区

面部三角区(见上图),包括上迎香、迎香、人中、口禾髎,连接了两条重要经脉: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1、胃经上的迎香: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揉迎香穴可预防感冒治疗鼻塞。如果鼻子不通气,可点揉这个穴位让鼻子通气。先点下去,再揉;按揉迎香穴还可以提升脾胃之气,治疗食欲不振与排便不畅。可以做揉擦的动作。用食指的侧面,放到鼻唇沟当中,上下揉擦。这个动作的作用就是疏通鼻窍,可改善鼻内微循环有效治疗鼻炎。
2、察颜观色透过面部三角区识健康:
1)鼻周围的颜色红于脸色,代表脾胃过热了;2)如出现酒糟鼻,代表的是胃热、胃火比较盛;3)鼻子长脓包,说明胃火或肠道有热的表现;4)鼻子上面的颜色比脸色要淡要暗偏苍白,就是脾胃相对虚弱的表现。5)鼻子周围特别是鼻孔旁边颜色、鼻孔边缘有红红的颜色,说明肠道中有湿热,表现为排便总有排不尽的感觉,且肛门有灼热感,属于下焦有湿有热;6)鼻孔下方有红的细小的小包,可能小便偏黄,或女性有盆腔炎症白带多偏黄色。这都是下焦有湿热的表现。专家称:2)若鼻子颜色过红,则证明脾胃过热,胃炎过盛。
3)若鼻子颜色偏淡(相对于整个面部而言),说明脾胃相对虚弱,功能较差。
4)若鼻孔两边或下方发红,证明肠道内有湿热。症状为排便不尽,肛门有灼热感或是白带异常。
3、简单排解方法:
排肠火——掐按商阳穴:(鼻孔边缘有红色,为肠道中有湿热):食指末端,靠近拇指一侧有个商阳穴(见上图),掐这个位置,会觉得疼(是泄的作用,泄胃火),掐住2-3分钟休息一分钟,再重复。还可掐内容庭穴。 鼻孔下面有小包可以掐人中穴、内庭穴,是胃经末端的穴位。在脚趾二三趾缝之间的地方,可以改善鼻子发红或鼻头长包的情况。
二、治晕缓痛的枕三角区
1、风池穴位于颅骨下面枕骨下方有个明显的凹陷。风池:治疗头痛、眼睛疼、眼睛干;血压升高引起的头痛、头晕,还可以放松颈部肌肉治疗颈椎病;风池也是一个驱风、散风的穴位。血压突然升高(内风),按风池穴可以降压,点揉力量要强一点,时间要长一点。点揉风池穴还可以袪风邪、治感冒。方法:用拇指点揉。
2、完骨穴治疗头痛;
3、天柱穴缓解颈部肌肉痉挛;
4、翳风穴散外风;
5、点揉耳后颅骨下面的三角区可以治疗枕三角综合症以及与颈椎活动有关,造成颈椎活动受限、旋转及屈伸时发生眩晕症状,可以预防治疗颈椎病,还具有预防感冒和眩晕的作用。 三、主管呼吸的锁骨三角区(见下图)
1、定位:手叉腰,肩前倾,可摸到身体下凹的一块为锁骨三角区,构成的三角形又叫锁骨下窝。其上有气户、云门、中府穴。

1)肺经上的云门穴位于锁骨下窝,反映了肺气的作用;
2)中府穴是肺经的募穴,募穴,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从云门穴直下一寸就是中府穴。
3)胃经上的气户穴正好在肺尖位置上。
2、这三个穴位组成的三角区对我们呼吸功能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肺主皮毛,肺经由内向外出于这个位置,肺脏受伤了以后,热毒会通过经脉反映到皮肤表面。通过肩三角区域的皮肤状况可以判断呼吸系统的问题。
1)治疗皮肤病按摩方法:可用指头揉的方法按摩,还可用穴位刺血的方法。
2)治咳嗽哮喘:在拇指的外侧,是肺经的最后的一个穴位,叫少商穴,可泻肺热:用手指掐按拇指外侧指甲根脚处的少商穴可以泻肺热。有咳嗽粘痰,建议每周刺少商穴。平时也可以在肩三角区做点揉。
3)患老慢支、哮喘的朋友,可在缓解期,作为养护的方法,对中府穴做缓和的柔和的按摩,这是一个补益的方法。
4)判断疾病:如果肩三角部位的皮肤发生改变,预示着呼吸系统已经出现状况。
用手指点按肩三角要领:点按时若感觉酸痛,便说明已找准穴位。经常点按肩三角也可有助于补肺气。
四、治疗肩膀和胳膊的肩肘三角区

1、颈肩部僵硬疼痛时,可按摩肩三角区:由肩井(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肩井外1寸处为巨骨穴;肩井下1寸左右为曲垣穴;
2、当你手臂外展不适及平举不行时,可点按肩髃 肩髎;
3、手肩部疼痛时,点揉肘三角区(见下左图);
4、颈肩部引起的疼痛导致的手麻:按手三角区:合谷;
五、治疗手麻的手三角区 手背上食指和拇指交界的三角区。
1、二间:大肠经第2穴,微握拳,食指(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见下图)。为大肠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可泻大肠热,主治鼻衄、齿痛、热病及食指本节痛等。常配合谷治疗胃火牙痛。
2、三间:大肠经第3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为大肠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满,肠鸣洞泄、热病及指痛麻木等症。
3、合谷:大肠经第4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穴在拇指食指歧骨间,两骨相合如谷,名之“合谷”,为大肠原穴。
六、疏肝护脾的肋三角区(见下图)
定位:站立,吸气,可以摸到肋骨,这个三角区连络的经脉(如上图示)为肋三角。肝经、胆经、脾经、胃经都经过肋三角。在五行中,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和土是相克的关系,就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肝气过于瘀滞导致脾胃功能无法发挥出来,这叫肝气乘脾或肝气乘胃。
1、如果两肋经常不舒服,并伴有脾胃不舒适。这就代表了肝胆和脾胃的关系出现问题。
2、若你不生气时,吃完饭肚子胀、打嗝、反酸,这些都代表了肝气上升的时候把胃气给带上来了,胃气应该是下降的,肝气是上升的。
3、当你情绪不好或两肋胀时,肝胆脾胃经须疏通;
4、肚子比较胖的人,按摩肋三角还可以帮助减肥。脾胃升清、胃降浊,让你的气正常运转。
5、如若吃得过多过饱,把左右两个三角区向中间扩大一点,到任脉的上中下脘这三个脘的地方都按摩了。
出现以上任一状况,可横向擦揉肋三角区,以达到梳理肝胆脾胃经脉的作用,提升脾胃之气,使肝胆脾胃几条经脉都可以疏通,特别是可以疏通肝胆经脉。通过肋三角区进行按摩,可以起到疏肝和胃的功效,对于嗳气、泛酸、腹胀、烧心等胃病症状,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七、主治生殖系统的股三角区
1、定位:站立,肚脐的中间,向下四指处(为关元穴),画一条水平线到身体的侧面,可以摸到有两块骨头,找到高起骨头的内侧,有个穴位叫五枢,是少阴胆经的穴位。
关元穴(脐下四指处)对女性身体特重要,是任脉的穴位,关乎人体元气。五枢的斜下方就是维道。
当你点按子宫穴若出现疼痛,女性盆腔有可能已经出现问题,应尽早就诊。
在主治生殖系统的股三角区域进行按摩,对于调理男女的生殖系统出现的问题十分有帮助。如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白带异常、男性遗精、阳痿、小便不畅、夜尿频多等问题。用拇指点揉比较方便。
八、清血止痒的膝三角
1、定位:位于膝盖前面的内侧上方,先把腿曲成90度,腘窝横纹的内侧端,向上骨头下方有一窝(曲泉穴),再往上肌肉高起的位置一按(血海)再往大腿上一指宽(百虫窝)。
痒症属于血病,血里面有热而引起瘙痒。有句话“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就是各种各样的痒症都可以从心来考虑,心主血脉,其实还是归到血。
2、曲泉:肝经的合穴,就是这个地方气血是非常聚集旺盛的意思。
3、血海:是脾经的穴位。如果血旺盛或血虚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痒症。
4、百虫窝:是经外奇穴,它正好在脾经上面,同时它又专门治痒的穴位。
用掌心去擦这个地方,摩擦这个三角区。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穴位叫劳宫,劳宫直通于心包又连属于我们的心。心主神志,心包作为心的一个外围的防卫体系和传达命令的一个脏器,所以它和心的功能是一致的。
5、劳宫的作用是泄心火。单侧搓2-3分钟,或每侧1分钟或两侧同时搓。
磨擦膝关节的内侧三角形区域,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治疗气血不畅造成的皮肤瘙痒,因下焦湿热面造成的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长期磨擦掌心的穴位,可达到泄心火去烦躁的作用。
★九、缓解关节疼痛的腘三角区(见上右图)
1、定位:膝盖骨后背腘横纹上为委中穴,腘横纹内侧有两个肌腱上,内侧叫阴谷,外侧叫委阳,委阳上1寸(即一拇指宽)处,叫浮郗。委阳委中浮郗。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肾经(这两条经都是主水的,有利于关节内积液消除)经过的地方。记不住穴位,只要点揉这个三角区。
膝关节的病,用手揉这几个穴位可以消肿。平时作为预防,也可以用大拇指点揉。
拇指点揉腘三角,可以消除膝盖肿胀,对于腰背疼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扭伤以及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膝关节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十、补肾治虚的足三角 可缓解更年期症状。这个三角区正好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 1、太溪穴位于内踝向后和跟腱之间,肾经的原穴;
2、太溪上二指宽为复溜穴,复溜再往上三指宽为三阴交;内踝下方为照海穴。然谷穴位于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这些穴大都为肾经上的穴位,是补肾的特别好的地方。
3、照海然谷治疗阴虚有热的症状:五心烦热手心脚心热烦躁晚上睡眠中盗汗糖尿病。
4、治疗更年期症状:如情绪波动烦躁睡眠多梦。对足三角点按可以改善阴虚有热的状况,对于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有疗效。
按摩补肾治虚的足三角可以有效的补肾,对于中老年人出现的肾虚症状,如糖尿病、五心潮热、失眠等都有明显的疗效。
按摩方法:用拇指在这个区域内点揉。发现哪个地方疼就揉。
详见视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19/07/1799186_19552281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