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师”标准

 乔乃强书馆 2012-03-22

  “新教师显然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不是课堂里的警察、法官,学生也不是小偷和犯案者,甚至教师都不是设计师,学生也不是施工者。他应该扮演四个者:一是教育专业者;二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三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四是信念的传播者:

  1、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心灵进化;现阶段,必须敢于投身课改、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之路,做一个教育使命的担当者。

  2、教师要成为一个信仰者,服务社会、奉献教育、热爱学生;

  3、做一个合格的专业者,应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专业化的支撑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基于人本的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取决于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要具备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能力;教师必须清楚,教学不是灌输和表演,从教中心学中心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勇气,而且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境界、高度;

  4、必须认识学生,一切从儿童出发

  5、捍卫学生主体,保卫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6、教师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理解和宽容学生,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营造一个温暖、自然、信任的场所;

 7、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可越权、盛气凌人甚至总扮演某种权威; 

  8、不随意布置作业,不侵占学生的生活隐私;

 9、激励和奖励学生,带给儿童快乐;

10、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成就学生、发展自己;

 

  解读:我们一直不厌其烦地倡导教育必须是基于对人的信仰。从狭义的教育学角度,这个信仰应该是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遵顺,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在《中国教师报》自己的教育学里,我们用四新概念,承载这样的教育认识。

  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而关键在新教师、核心在新课堂,唯有新教师才能有新课堂,有了新课堂才可能有新学校,唯有新学校才能培养新学生。新教师显然不是指新入职的教师,而是指具备三观的教师,实际上它和教师的工作年限、学历、年龄、性别甚至知识水平都关联不大,所谓三观,我们的解读是:1、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包容;2、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3、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

  按照教育部新近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条例,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理念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新在内涵发展、教师评价和教育价值指向上完全符合条例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