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有好方法治疗吗?

 漫天大火 2012-03-22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有好方法治疗吗?

  什么叫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九牧林医家导读:有年轻朋友,患上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听人传会癌变便忧心重重急急咨询我,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在这里,先谈谈什么叫慢性萎缩性胃炎?再说说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 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本病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目前,国内外西医大多数学者赞同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发展模式。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说真的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事实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不仅可以逆转腺体的萎缩,甚至可使不完全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逆转。    

   一、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  

   在祖国医学并无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胃脘胃痞呕吐等范畴。凡外受寒邪、饮食不节(洁)、情志不畅或劳倦太过,均可伤及胃气使失和降而发病,病虽在胃,却与肝脾的关系至为密切

    因为脾与胃相为表里,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两脏燥湿相济,方能完成饮食的传化;若脾虚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而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内经》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本病七情失节,郁郁寡欢,忧思恼怒,导致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饮食失调,导致胃功能失调。胃失和降,气机失调,肝胃不和,出现腹胀疼痛,嗳气,恶心呕吐气机阻滞,郁而化火又可伤津耗液,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久病致瘀而出现虚实夹杂,病情缠绵难愈

  二、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一般来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胃脘部胀满: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脘部胀满不适较为多见,有的患者感觉胃部痞闷或胃脘有堵塞感,甚至腹部、胁肋部、胸部也感到胀满,暖气频频。
  (2)胃脘部疼痛:

   胃脘部疼痛可以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下是与胃脘部胀满同时出现。呈胀痛、隐痛、钝痛,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剧痛或绞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胃脘部,少数可出现在胁肋部、腹部、背部或胸部,胃脘部有局限的压痛或深压不适感。有的患者仅感胃脘部不适或难受,无可名状。
  (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自觉胃脘部灼热或嘈杂不适,部分有泛酸现象。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或虽有食欲但进食后感胃脘胀满不适或消化不良。
  (4)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

    大便以秘结多见,常数日1次,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便溏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虚弱的症状。
  (5)贫血:

    可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因长期营养不良,铁剂补充不足所致,后者因内因子缺乏致使维生素B12减少所致。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眼结膜色淡,面色萎黄,甲床色淡或苍白等。

    三、萎缩性胃炎的并发症有
  (1)胃出血 萎缩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

    1.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

    2.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贫血 萎缩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

    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

    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3)胃溃疡

    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4)胃癌前期

    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

    有两种情况的萎缩性胃炎易癌变:

    1.萎缩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

    2.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四、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方   

方一:益中活血汤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功效: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方二:疏肝和胃汤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肝郁胃寒。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方三:疏肝健胃汤

  组成:柴胡10克,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主治:肝郁胃虚。

    功效:疏肝健胃,益气活血。疏肝健胃,益气活血。

方四:养阴和胃汤

    组成 :党参1 5克 ,乌梅 15克 ,木瓜 12克 ,山药 15克 ,莲子12克 ,甘草 5克 ,麦冬10克 ,沙参 20克 ,黄连 6克 ,吴茱萸 5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1剂 ,15天为 1疗程。

    主治:胃脘隐痛 ,胃中有灼热感 ,口干口渴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 ,脉细数等 。

方五:疏肝和胃

    组成:黄连15克,槟榔12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苍术8克,郁金12克,清夏10克,柴胡15克,知母10克,鸡内金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 1剂 7天为 1疗程。 

    主治:舌苔黄腻,胃胀,口渴有时候会有嗳气、有点烧灼感

  五、针灸按摩治疗胃炎

    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以胃脘痛、痞满、呕吐为主症。属中医学“胃痛”、“呕吐”、“痞满”范畴。

   (1)针灸辨证治疗:

    主穴:足三里、内关

    1.寒邪凝滞

    症状: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中脘、梁丘

    2.饮食停滞

    症状: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口气重浊,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处方:中脘、天枢

    3.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脘痛连胁或痛无定处,嗳气频繁,每因恼怒、郁闷发作或加重;苔薄白,脉沉弦或沉细。

    处方:期门、阳陵泉

    4.湿热中阻:

    症状:胃脘灼热胀痛,得食则重,甚食入即吐,泛酸嘈杂,口干口苔,口气重浊;舌红,边尖尤甚,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5.胃阴亏虚:

    症状:胃脘隐痛,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处方:中脘、三阴交、内庭

    6.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呆神疲,或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甚黑便;舌淡或胖大,苔白而滑,脉细弱或迟缓。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2)皮肤针疗法

    取穴:第6-12胸椎两侧足太阳经背俞穴,上腹部任脉及足阳明胃经。

    方法:自上向下依次叩打,急性胃炎宜重叩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慢性胃炎手法较轻,叩至皮肤潮红即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3)贴压疗法

    耳穴贴压:胃、脾、肝、交感、神门

    (4)推拿按摩

    方法:用于推拿按摩,循肝经、胃经、脾经四肢走向按摩。脘腹部重点按摩中皖穴,作环形按摩,节律平等,轻重适度。

    腹部按摩:

    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

    功效: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增强胃肠分泌功能,减轻胃肠淤血,改善血循环,有助于脾胃运化、解痉止痛。

    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足底按摩(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

    功效: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刮痧

    选择上脘到下脘,梁丘穴,和小腿上的胃经一线。可用刮痧板在胃的反射区按压。拔罐则选中脘、梁丘、足三里。还可选择敲胃经的方法。

    调理胃肠同时,需要调脾。脾胃是一家么,需调大小肠,叫肠胃。所以 ,脾经,大小肠经,都在调理的范围内。

    胃炎(萎缩性胃炎)不仅仅是胃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出了问题。

    刮痧通常的规则:

    1,从上到下;2,从内向外,以人体脊柱为中线。

    脊柱为里,身体两侧为外。刮痧主要治疗实证,虚证慎用。

    治疗理念要正确,无论什么药,都有副作用。胃病与情绪相关。药物刺激仅仅是第一站。采用经络针灸或推拿按摩疗法或反射区疗法,才是治本之法、绿色疗法。

    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治病若能通经络,经络一畅通。病就自然消失。

    六、推荐四道食疗方
  
1.党参煨猪肚
  
组方:猪肚1个,党参15克,干姜6克,葱白7根,糯米150克。

    做法:将猪肚洗净,葱折去须切段,糯米洗净,一起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沙锅内加水,将猪肚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撇去汤面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极烂熟。空腹温食。

    功效:具有治疗胃虚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泻泄。

  2.莲子粥
  
组方:莲子50克,糯米50克,红糖一匙。

    做法:莲子用开水泡胀,削皮去心,倒入锅内,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时备用。再将糯米洗净倒入锅内,加水,旺火10分钟后倒入莲肉及汤,加糖,改用小火炖半小时即可。作早餐或下午当点心吃。

    功效:有补中燥湿、健脾暖胃、止泻敛汗、安神固精之效。适合于胃寒怕冷,遇冷则泻,睡眠不佳的患者。
  3.瑞香汤
 
  组方:山药120克,乌梅、甘草各30克,陈皮、木香各3克。

    做法:将以上诸药为末,每次取适量做汤服食,每日2次。

    功效:主治肝脾不和、胃脘胀痛,大便溏薄等。

  4.桂圆石斛汤
  
组方:桂圆5-10个,石斛10克,白糖少许。

    做法:桂圆去壳,同石斛一起放锅中,加水,加白糖,小火烧沸一刻钟即可,不可久煮。

    功效:作点心吃,具有补脾健胃、补心益智、除烦热的功能。胃热重出现舌苔黄者,可加入洗净的竹菇6克同煮。

  七、推荐四种少数民族食疗偏方
    1.维吾尔族偏方:

    组方:小羊羔肠子适量。
    做法:将小羊羔肠浸泡、洗净、翻开,用玉米粉外撒。翻转羊肠,放适量油盐煮食。每天3次,连食1个月。
    功效:此方系新疆吐鲁番地区牧民所独用,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所用羊肠取自6个月左右的绵羊或山羊的十二指肠。

    2.土家族偏方:

    组方:蚤休20克,鲜猪肚1只。
    做法:在猪肚内塞入已用水浸透的蚤休,扎紧猪肚两端,再加水及盐,用文火慢煲,最后倒出药渣,喝汤食肉。每隔4天用1剂,连食一个月左右。
    功效:此方有消肿散瘀、清热愈疡之功效,可加速溃疡面愈合,在土家族民间应用较广。

    3.彝族偏方:

    组方:韭菜白300克、鲜蜂蜜250克、鲜猪油200克。
    做法:将前一味药烤干研粉,后两味拌匀成蜜油。每次服蜜油9克加韭菜白6克,每日3次,连用1~周。
    功效:彝族民间喜用此方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病,具有润护胃肠、增食欲、通便秘之效。

    4.瑶族偏方:

    组方:野荞麦根90克,猪骨头适量。
    做法: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连服1~3周。

    功效: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