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儿诗

 老茹 2012-03-22
东坡频年谪居,尝作 《洗儿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虽然仅28个字,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等地方官。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台狱,释放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宋哲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而后一再遭贬,先后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后,读这首诗就不会感觉到苏轼真正希望孩儿“愚且鲁”,而是借对孩儿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愤;借希望孩儿“无灾无难到公卿”,讽刺当时“愚且鲁”的公卿们。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