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如水宜疏不宜堵(上)

 雪城狼 2012-03-22

人性善恶之争从我国战国时期就已开始,到现在已经争论了几千年了。应该说,人之初本性本无所谓善恶,人性如水之性。从社会管理层面来说,人性犹如水,宜疏不宜堵。

一.水之性润下,人之性自利。

水之性为润下,即向低处而流,无孔不入。而人之性,和动物没有根本的区别,那就是趋吉避凶,概括讲就是自利。人从生下来就会寻找乳头,想吃奶,这无所谓善恶。而人一生到死亡为止,做得最经常的动作就是把食物往自己嘴里送,把衣服往自己身上穿,谁都不敢否认这样的事实。这些行为都是自利行为,无所谓善恶,人之常情也。

二.水可随性而滋养万物,人可以自利而又利人。

水的特性是滋润而向下流淌,那么我们正是利用水向下的特性,在长江与黄河沿岸开辟了无数支流河道,并在田间开通了无数渠道,用水之特性来灌溉良田。在这过程中,因为水有无数条的路径可以自由的选择,也没有违背水向下的特性,所以水也是自由的。另一方面,水也是规范的,无论水选择哪一条支流,哪一条渠道,在选择后,就按照渠道的规范行走,走到下一个岔口可以再进行更多的选择。这样,水从江河随性东流到海依然自由奔腾,这样的活水流到哪里,哪里就鱼虾成群、五谷丰登、欣欣向荣。

对人来说,以往提到自利,马上想到自利的本质是自私,自私必然是害别人或危害社会。应该说,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片面,对社会也是有害的。其实人的大多数行为既可以利己,同时也可以利人的。

打个比方,一个双胞胎的母亲奶水不足,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吃上放心奶粉,只得外出打工,赚奶粉钱。孩子母亲的打工行为叫自私吗?很显然,用自私描述是不准确的,很少有人会同意这样的说法,准确的说应该是自利行为。首先,她凭自己的劳力吃饭,也在为社会服务,里面也包含了利他行为。另一方面,也不能说母亲一点自私观念都没有,如果说母亲这样的行为不包含一点自私,那么她应该把打工的钱买奶粉给别的孩子吃,这才叫真正的无私,但她这样无私,自己的孩子就会饿死了。

这样看来,绝大多数的自利,应该包含了利他行为和自私行为。用公式表示,自利=利他+自私。自私行为一旦融合了利他行为,自私本身也发生了变异,有些情况就不叫自私了。一个人自私占的成分越多,那么利他必然越少,当一个人的自私膨胀到几乎把利他行为完全挤出去的时候,那么自利也就不成立了,很可能自利就变成自害。比如盗窃,既是自私行为,也是自利行为,但盗窃几乎不存在利他行为,而且有被抓捕的危险,所以这样的自利行为及可能变成自害。同样,一个人决定做好事时,他必然认为这对自己是最佳的选择,站在自我角度看,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自利行为,只是包含了更多的利他内容。当一个人的利他行为非常多,把自私完全排挤出去的时候,以至吃饭不知道把食物往自己嘴里送,穿衣不知道往自己身上穿的时候,也正是天诛之、地灭之的时候,这样自利与利他也有可能就都不成立了,而变成了自害。

根据水性的原理,既然人性是自利的,正确的社会管理办法应该是顺从人性,给人性以最大的自由,在疏导中进行规范,做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既利己,又利人。

我以前曾住过一个小区,小区里有夫妻两个带个老人,还有个孩子,孩子也成年了,一家四口人租店面房子开了个馒头包子店。他们每天早上3点多就起床蒸馒头了(是无利不起早?),下午留一个人继续卖,其他人小睡会,然后晚饭前又开始忙碌,一直到深夜。每人每天工作几乎都在16小时以上,自己开的店当然没有节假日,不管寒冬酷暑,数年如一日,他们在方便了群众的时候,自己也赚了点收入。我在想,如果这个店是国营的,作为非常普通百姓的他们是否仍然有很高的觉悟与好的服务态度,且会多年如一日的如此不要命的工作?如果是我,坚持几天,几个月是可以的,但坚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恐怕不行。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而保持好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活力与热忱,真的太难了,但抛开他们一家人点钞票时的一丝欣慰不谈,客观来说,为人民服务他们却在大道自然中真的做到了。或许有人说他们是为生活所迫,但他们却没有抱怨与后悔。

我有个顾客,夫妻是做工程的,论资产,少说几千万有的。但他们夫妻非常节约,在冬天,家里只有一个人或只有他们夫妻在的时候,无论多冷,坚决不开空调。他们有时冷得发抖时,也只是加件衣服。我在想,如果空调与电费都可以报销或免费的话,他们夫妻是否能坚守这份节约?他们主观在为自己节约,客观也是在为社会节约呀!

类似这样勤劳与节约的普通百姓到处都是,但如果让他们吃大锅饭,他们有可能是偷懒与浪费且难以管理的老油条,不天天盯着,不斗私批修,工作是没有效率的。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