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家庭都备有血压计,以便随时测量血压。通过自测,患者能及时发现血压的波动状态,充分了解血压的变化。这种办法的确不错,但也要注意,选对合适的时间,采取正确的测量方式至关重要。
自测血压好处多 通常,患者在医院就诊时会测量血压,这种单次偶测血压由于被测者可能因为紧张等波动较大,往往会有一定的误差,并不能反映患者真实的血压水平,医生对他们的病情和疗效也很难准确地了解。因此,家中自测就起到补充临床资料的作用,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剂量及服药时间,决定是否需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等。同时,家庭测出的血压值常低于医院的血压测量值,与动态血压值更接近。 家中自测血压,除了能适时掌握血压异常波动情况外,还能增进医患之间的合作度,稳定患者情绪,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治疗,并且有助于克服因心理紧张而引起的血压上升。 测血压要摸规律 既然在家里自测血压益处颇多,那么如何来测,怎么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一般来说,除了会有神经过敏、焦虑不安现象的高血压患者,大部分人都可以在家自测血压。血压计有水银和电子的两种,使用前,检测者最好先接受医生的具体指导,以便能正确操作。 至于是否任何时间段测的血压值都一样准确,是否需要不间断地测量血压?通常认为,人的血压值有峰有谷,大多数人在白天有两个相对高峰期,即晨起6—8时及傍晚6—8时。这两个时间段测血压,就可以大致了解一天中的血压最高点,对了解血压状态及药效作用有积极意义。 测量时间最好选清晨或服药后2—6小时 降血压药物有短效、中效、长效之分,因此选择测血压的时间与服药的时间也有一定关系。清晨醒后测血压,能反映出患者所服药物降压作用的效果及夜间睡眠时的血压状况;服完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通常在服药后2小时可达到最大程度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的降压高峰约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此时测效果更好,反映的情况也最真实。 此外,家中测量血压并没有次数的限制,也不强调数值的精确,关键在于要规律地测量,并能坚持。不过,患者在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或更换药物种类时,除了在以上时段监测血压之外,还应每隔数小时测量1次,以确认降压效果及血压的波动情况等。 有问题及时就医 当然并不是说,家中自测血压的数值就可以当作给自己诊病的依据了。即使发现有些偏差,患者也只能以此作为根据,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而不能自己做主,随便加减药物。 一些患者在测血压时发现数值一直正常,就误以为高血压已得到控制,自行停药或减量服用。还有些患者在自行测量时发现血压有所增高,就自行加量服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首先要寻找客观原因,如最近有无激动、发怒等心理诱因,以及体位、饮食有无不当之处等,并应连续几天在相同时间点监测血压,如仍有升高趋势,应及时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