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词类活用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复习词类活用的种类 2、理解辨别词类活用的步骤方法 3、能运用步骤方法较好地辨别词类活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辨别词类活用的步骤方法 2、能运用步骤方法较好地辨别词类活用 教学方法: 练习法 讲解法 引导法 归纳法 教具:两块小黑板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上星期我们进行的“文言文综合测试”看,我们在辨别词类活用方面比较薄弱,无论是对活用的类型还是辨别上都不理想。所以这节课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更加细化地全面地复习这部分内容。 二、练习 1、指出小黑板1上各个文言文句子中的活用词 ⑴沛公欲王关中 ⑵孟尝君客我 ⑶齐威王欲将孙膑 ⑷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⑸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⑹外连横而斗诸侯 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⑻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⑼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⑽会盟而谋弱秦 ⑾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2、对照小黑板2句子翻译对比活用词在翻译前后的不同 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 ⑵孟尝君把我当做门客 ⑶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 ⑷士大夫始终不肯在夜晚停泊在绝壁下面 ⑸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害怕诬陷嘲讽的话 ⑹对外采取连横使诸侯争斗 ⑺后人为它哀叹又不以之为鉴 ⑻比不上登上高处看的多 ⑼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啊 ⑽结成联盟,谋划使秦国削弱 ⑾孔子登上东山,认为鲁国小 3、引导学生理解词性和用法在翻译前后的不同后,小结词类活用的类别 名词活用:⑴作动词 ⑵意动用法 ⑶使动用法 ⑷作状语 动词活用:⑴作名词 ⑵为动用法 ⑶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⑴作名词 ⑵作动词 ⑶使动用法 ⑷意动用法 4、意动与使动的区别 ⑴意动: 强调思想意识上的活动,如上面第二句:“客”翻译为“把……当做门客”;第九句:“美”翻译为“认为……漂亮”。 ⑵使动:强调具体行为动作的过程及其结果,如上面第三句:“将”翻译为“任命……为将领”,第十句:“弱”翻译为“使……削弱”。 5、从以上练习归纳辨别词类活用的步骤方法 ⑴对意思相对较熟悉的句子进行准确翻译 ⑵比较翻译前后词性或者用法上的变化 三、引入划分句子成分辨别词类活用的方法 1、介绍讲解 在辨别词类活用方面,可以运用到划分句子成分的知识。 ⑴词类活用发生的位置只有四个:主语位置、状语位置、谓语位置和宾语位置。 ⑵句子成分的词性构成只有三个:名词、动词、形容词。 ⑶主语和宾语由名词构成,只要主语宾语位置发生活用现象,那么就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或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两种情况。 ⑷谓语位置发生活用现象,那么就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三种情况,动词活用的两种情况,以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三种情况。 ⑸状语位置发生活用现象,就只有名词作状语的情况。 2、回顾划分成分的符号 主语用双横线“ ” 谓语用单横线“ ” 宾语用波浪线“ ” 状语用综括号“[ ]” 3、给小黑板2上的句子划分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成分,结合例句理解 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 ⑵孟尝君把我当做门客 ⑶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 ⑷士大夫始终不肯[在夜晚]停泊在绝壁下面 ⑸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害怕诬陷、嘲讽的话 ⑹[对外]采取连横使诸侯争斗 ⑺后人为它哀叹又不以之为鉴 ⑻比不上登上高处看的多 ⑼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啊 ⑽结成联盟,谋划使秦国削弱 ⑾孔子登上东山,认为鲁国小 4、对照式地给小黑板1的句子划分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成分,结合例句理解 ⑴沛公欲王关中 ⑵孟尝君客我 ⑶齐威王欲将孙膑 ⑷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⑸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⑹[外]连横而斗诸侯 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⑻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⑼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⑽会盟而谋弱秦 ⑾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5、小结规律 以词性和成分作为参照,可以在文言句子上划分成分,从而确定在文言句子中: ⑴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上是动词或者形容词,都是活用为名词 ⑵谓语位置上是名词,就有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⑶谓语位置上是形容词,就有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⑷谓语位置上是动词,就有活用为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⑸状语位置上是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 四、总结 辨别词类活用基本有三个步骤和方法: ⑴对意思相对较熟悉的句子进行准确翻译 ⑵比较翻译前后词性或者用法上的变化 ⑶划分句子成分辨别词类活用 以上三个步骤和方法根据自身对具体句子意义的熟悉程度,可以改变顺序来辨别句子的词类活用现象。熟练运用这三个步骤和方法,辨别起来就容易多了。下节课,我们来进行词类活用的翻译学习。 五、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 ⑴范增说数目项王 ⑵襟三江而带五湖 ⑶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⑷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⑸至殿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⑹将军邓州奇其才 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