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的“三本”“四固”说 | |
在如何用人和臬考察人才方面,《管子》也有系统的论述,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见解。《管·立政》在阐述人君临政必须重视与解决的重大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三本”、“四固”说。 所谓“三本”,就是用人的三项根本原则。《管子》认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了。”所以《管子》认为,在一个国家,对于德义没有显著于朝廷的人,不可授予尊高的爵位;对于功业没有表现于国的人,不可给予优厚的俸禄;对于主事没有取信于人民的人,就不能让他做大官。在一个国家里,如果有德义不显于朝廷而身居高位的人,贤良的大臣就得不到晋用;如果有功劳不著于全国而享有重禄的人,勤奋的大臣就得不到鼓励;如果有主事并未取信于民而做了大官的人,有才能的大臣就不会出力。只有把这三个根本问题审查清楚了,臣下才不敢亡求官禄。如果对这三个根本问题不加审查,奸臣就会与君主接近,君侧小臣就会专权。这样,在上面君主耳目闭塞,在下面政令不通,正道被抛弃,坏事就要一天天多起来。 所谓“四固”,就是用人的四项根本政策。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财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固者,安危之本也。”即君主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对于提倡道德而不真正做到仁的人,不可以授予国家大权;二是见到贤能而不让的人,不可以授予尊高爵位;三是对掌握刑罚而躲避新贵的人,不可以让他统帅军队;四是对于那种不重视农业,不注重地利,而轻易课取赋税的人,不可以让他做都邑的官。这四条巩固国家的原则,是社稷安危之根本。 《管子》认为,卿相得不到众人的拥护,是国家的危险;大臣不协力同心,是国家的危险;军中统帅不足以令人畏惧,是国家的危险;人民不怀恋自己的田产,是国家的危险。因此,只有提倡道德而能正直做到仁,才可以胜任国事而受众人拥护;只有见到贤能就进行推让,才能使大臣们协力同心;只有掌握弄罚不避亲贵,才能够威震邻敌;只有重视农业,注重地利,而不轻易课税,才能使人民怀恋自己的田产。 《管子》不仅提出了“三本”、“四固”的用人原则和大政方针,对具体的官吏官职,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考核标准,制定了具体的岗位职责。《管子·立政篇》中,还列举各类官吏的职责,以为省官的标准。 文中指出:制定防火的法令,禁止山泽木薮之处堆积枯草,对自然资源的出产,要按时封禁和开放,以使人民有充足的房屋建筑用材和柴草贮备,这是“虞师”的职责。排泄积水,疏通沟渠,修整堤坝,以保持蓄水了的安全,做到雨水过多时无害于五谷;年景干旱时,也有收成,这是“司空”的职责。 观测地势高下,分析土地肥瘠,查明土地宜于何种作物的生长,明定农民应召服役的日期,对农民生产、服役的先后,按时作全面安排,使五谷桑麻的种植,各得其适,这是“司田”的职责。巡行乡里,察看房屋,观察树木、庄稼的生长,视察六畜的善,并能按时作全面安排,做到劝勉百姓,使他们努力耕作而不偷闲,留恋家室而不轻离乡里,这是“乡师”的职责。考核各种工匠,审定各个时节的作业项目,分辨产品质量的优劣,提倡产品丰富和精致,统一管理五乡,按时作全面安排,使那种刻木、镂金、文采之类的奢侈品工艺,不敢在各乡作业,这是“工师”的职责。这些岗位职责的制定,有利于官吏履行职责,也有利于对官吏的考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