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远程教育学的价值取向

 植物大战僵尸6 2012-03-25
由于对远程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使得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和碰撞成为影响我们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1.忠实取向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是指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具体地说,这种实施取向是将课程作为现成的、人们已经确定的、固定不变的一套有待实现的材料。课程实施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由学科专家、教育工作者设计好的内容具体化,以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
这样的实施取向将课程的设计者与课程的实施者完全分开。课程的设计者负责规定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教学法,而课程的实施者的任务就是将这些确定的教育课程内容具体落实。二者的吻合程度越高说明课程实施越有成效。
在远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活动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外,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为教师和学习者的课程实施活动而设计的。这些课程专家通常由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媒体开发人员组成,他们的工作内容在文字教材、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考核说明等课程文件体现出来。处于教育实践情境中的教师享有教学的自主权,但必须在文件制度的允许范围内。因此,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实际上是由课程专家设计和确定,授课教师是课程设计的执行者。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完整和有效,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者强调对教师的严格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对教师行为积极的支持与监督机制。
2.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教学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模式等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许多课程实施方案,研究者的设计方案是完整的,在理论上是行的通的,问题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将课程设计者的真实意图体现出来。实际的情形是:一方面,既定的课程计划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具体教学实践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课程实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
当前的远程教育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确定了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以及统一考试的质量保障措施。但我们的课程设计者同样意识到由于不同地区、社会、文化背景,教师、成人学习者不同的教育体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必然地存在差异。考虑到这种现实,课程设计者将学习评估划分为形成性考核以及总结性考核,二者的数值比例为2∶8,即形成性考核占20%,由教学单位以及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评核。从某种角度,这种比例表明了课程设计者对“相互适应取向”的容可程度。
从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环节不仅需要考虑课程评价,还涉及课程知识、教师和学生角色等内容。课程除了体现在教科书、媒体课件和教辅资料等计划内的内容,还包含了学校和地区的各种情境因素。课程知识应该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的一个方面,来自教师的师定课程以及成人学习者的经验反思同样重要。正是在与法定课程(既定课程)的不断交互中,课程实施不再是反映课程目标的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动态的、相互调适的过程。由此,课程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规定的课程与实施的课程可能完全不同。
采用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设计者将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的修正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功的实施所必须的。人们可以从不同层次来研究和认识课程实施中的调适,从教学法的选择、课程教学的组织设计、整个教学系统的调整,直至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3.参与制定取向
课程参与制定取向认为课程并不是在实施前就固定形成,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既有的课程和计划只是供师生课程创造过程的一个工具和依照。
由此,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就是“师生最终参与制定的课程是什么?各种教育政策、社会政治文化如何影响这个制定的过程,实际创造的课程又如何影响学习者自身?”很显然,课程研究的重点从预设的课程转向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成为教师和学习者个性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它更加重视和强调教师与学习者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
很显然,这种思路过于理想化,很难适合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每位课程教师是否能成为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不同的学科群体也很难容忍这种完全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思路。但让教师和学习者更多地参与课程的制定工作,已经成为国际上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
课程实施的不同研究取向反映了研究者对课程实施的不同认识和价值观,也是我们进行课程实施研究的基础。忠实取向强化了课程专家和数学设计人员在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参与制定取向则将教师与学习者从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强调了他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地位;相互适应取向则综合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中的情境差异,通过相互调适,寻求课程的最佳效应。三种取向都有其合理性,也存在局限性。我们应该看到从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以及参与制定取向,反映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从最初的“技术理性”发展到“实践理性”以及最终的“解放理性”,体现了课程变革的一种包容力和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的课程实施者保持一种权变、理性的观点。我们应该意识到,没有十全十美的课程实施方案,应当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对课程实施进行调整,而且符合实际需要的调适是保证课程实施质量的有效手段,而规定的课程计划则是这种质量保障的一个基础和标准。
以具体的实施经验来评价课程,会使我们过多的关注教学情境,而忽视了课程自身的学科背景和社会背景。而课程设计者也应该考虑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注意实施方案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课程设计者与实施者的积极性,使我们远程教育的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