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钧:对“啃老”问题不必反应过度!

 育则维善余言 2012-03-27
唐钧:对“啃老”问题不必反应过度! [原创 2012-03-15 07:43:24]   
我顶 字号:

   有报载“我国三成青年啃老,委员建议取消其享受福利资格”,根据相关媒体的了解,据说后半句表达的意思是景天魁老师提出来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不赞成景老师的意见,问题在于:如今正在“啃老”的青年,他们已经享受到的究竟有哪些“福利”呢?想来想去,好像没有,于是“取消资格”好像也就没有了目标。

  对此,我宁愿相信,所谓景老师的意见,可能是被不专业的小记小编们“修理”过了。景老师的真实表达,应该是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啃老”问题。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对于一辈子啃老的人,将来到他们老了的时候,不让他们享受救助福利待遇。但这事关“人道”的底线,恐怕做不到。
  我们不妨把眼界放宽点,好像当今世界上,青年就业难是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世界银行最近开了个“2012年全球青年大会”,世界银行副行长安斯蒂在会上说,很多国家年轻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及时采取有效举措来降低这个群体的失业率。
  再看相关的数据,的确惨不忍睹:在欧洲,2012年1月公布的官方数字,欧盟和欧元区年青人失业率分别为22.4%和21.6%。欧盟各成员国中,西班牙年青人失业率高达49.9%;失业率较低的荷兰、奥地利和德国,也分别为9.0%、8.9%和7.8%。

   而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统计数字同样让人不乐观:年青人失业率前者是25%左右,后者则是10%上下。但要说明一点,欧洲的数字可能有点问题,因为欧盟通常不承认非正规就业,实际上很多“失业者”可能正在打黑工。至于中国的具体数字,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可能要注意,对有年青人没有就业这个事实,不要反应过度。无论是大学(包括硕士、博士)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还是高考失利后没找到工作,在家中经济情况还允许的情况下,呆在家里休整、过度一段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对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作一点思考,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现在的人力资源是由市场化机制配置的,即“双向选择”——既是我要选择单位,单位也要选择我,因此,就业的事情也许急不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下岗失业人员有个说法:“不挑不拣,N小时就可以就业”,但终究还有要挑挑拣拣的。所以,实际上,这个说法只能说明政府尽到责任了,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社会对青年们还是要宽容一些,“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夸张了。也许在调查技术上,或者是阅读数据时出了问题。这样的表述,有反应过度之嫌,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加深代沟。

   别忘了,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当我们对“蜗居”反应过度时,其结果是一些本来还有一张卧床可睡的人变成无家可归了,房租也开始暴涨了;当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反应过度时,大学生就业实际上更困难了。
  在当今中国,政府应该是没有办法催逼这些青年人一定要马上出去工作的。应该承认,抱定“啃老”决心,一辈子不想工作的人可能有,但不会多。因为被啃的老人一般情况下会先他们而去,到时候没得可啃的对象了,他们怎么办?
  所以,对多数正在“啃老”的人,我们只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来帮助他们,让他们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苦恼中解脱出来,正视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调适自己消极的心态。然后由“啃老”变成“啃得己”——这些工作由谁来做,要我推荐,社会工作者应该是首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