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手钩二路 第一式 左虚步跨虎献花 面南而立,两手各执一钩,虎口向前分置于两胯旁,两钩平行,钩头向前,钩月向下,钩尖向后,眼向前看,左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左腿微曲,右腿原地屈膝半蹲成左虚步,同时,两手直臂将钩由前向上向后平行举起于头顶两侧上方,钩月向上,钩尖向前,钩头向后,塌腰挺胸,眼向前看(如图1)。 第二式 马踏落花 接上势,虚步举钩,左足向后踏地提起,仍向原地落步,右脚随即向前上步,左足再向右足并步,两腿伸直,同时,两手直臂将钩由上向前向下平行分落于两胯旁,虎口向前,钩月向下,钩尖向后,钩身端平,眼向左看(如图2)。注:为使图像清晰可见,本式与起式均采用左侧视图,实际方向均身向正南。 第三式 七星朗照 身向左转,左脚向左出步,脚尖虚点地面,左腿微曲,右腿原地屈膝半蹲成左虚步,同时,两手持钩随向左转身之势,左虚步形成之时,由两胯旁直臂向左平伸,将钩直立,左钩在前,右钩在后,两手虎口向上,两手前后在一条直线上,两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3)。注:本式已由面南转向正东,即面向正门下。 第四式 银瓶泄水 接上势,重心前移,左脚踩实,右腿在后挺膝提踵,身稍向前倾,同时,两手向下垂腕,将两钩向下甩,头倒置,两虎口向下,眼向左下看(如图4)。 第五式 众星拱极 接上势,以两脚掌碾地向右转身180度,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虚点地面,右腿微曲成右虚步,同时,两钩顺着向右转身之势,由下向右上抡起,两臂前伸,翘腕将两钩头向右上一崩,两臂伸直,右钩在前,左钩在后,两手前后在一条直线上,两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5)。 注:①本式与上式须连贯起来,实际动作是身向右后转180度,双钩向下走半个圆弧。 ②本式要求上下手脚配合协调,挑钩与虚步动作要同时完成,挑钩前右臂外旋,左臂内旋,整个动作切忌僵硬,运转自然。 第六式 浪花四溅 接上势,右腿向上提膝,脚尖下垂,左腿蹬直独立,同时,左手直臂将钩向上横举,虎口向右,钩月向上;右手直臂将钩向右下拉去后挂,钩尖向后,钩月向下,虎口向前,眼向前看;右脚随即向原地落步,左脚顺势向前上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挺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由头顶向前向下屈肘将钩绕向右臂后,左手在右腋下,虎口向上,钩月向后,钩尖向下。右手由后向外转腕,将钩由后向上绕向身前,直臂向下横按于左脚前之近地处,虎口向左,钩月向下,钩尖向右,上体随之稍向前倾俯,眼看右钩(如图6)。 第七式 风转云悬 上体直起,两脚随之向右磨转,右转身90度,面向正北,两腿开立成撑裆,同时两手持钩向下左右分开,钩身斜向裆前,两钩头相对,两钩月向外,两手手心斜向下,眼向身前下方;左脚向西北方向上步,右脚随即向西北方向退步,两手持钩姿势不变,随身向右转体360度,两脚平行开立成撑裆,两钩头仍相对,稍停,左腿向上提膝,脚尖向下护裆,右腿挺直成右独立步,同时两手将钩向身前上提,随即向右平直推去,身体随之微向右转,右臂伸直,高与肩平,左臂屈肘,左手握把置于右肩窝处,两钩直立,钩月向右,钩尖向下,两手虎口向上,两眼随推钩方向向右望去,随即再掉转脸来,目向左视(如图7)。 注:①本式是在向右不停转身的运动中,向西北角方向连上两步来完成向右转体360度的动作。不要作成向左后插步的动作。②在转身动作中,两手钩头始终相对,随身转划了一个大圆圈,动作要流畅。③推钩与提膝独立动作要同时完成。 第八式 拨云见日(左) 接上势,右手保持直臂平举姿势,左足迅速向左跨步落下,两腿随之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持钩由右肩窝处沿胸前向左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眼视左钩(如图8)。 动作要求:①左手自右向左推钩要走直线,不要做成划弧摆推的动作。②推钩的动作要与形成马裆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干净利落。 第九式 无心出岫(右) 接上势,两腿起立,上体右转90度,左手持钩顺势经左胸旁向前直臂平肩推出,右手持钩随即拉向右胸前;左足向前上步,脚尖外撇,同时,右钩直臂向前推出,左钩拉向左胸前,右足再继续向前上步,左钩向前推出,右钩拉向右胸前。两腿原地站立,身向左转,左腿迅速提膝护裆,右腿独立,右手顺势将钩向右平肩推出,右臂伸直,左手将钩拉回右肩窝前,两手虎口向上,两钩直立,钩月朝右,钩尖向下,两眼先朝推钩方向望去,定式时眼向左看(如图9)。 注:①推钩与进步的方向要一致。即向场地西北角(左旁门上头)。②左右两手各推钩两次,前进二步。左手动作时步未动,右手推钩时方动步。推钩时身随之转动,左手推时身右转,右手推时身左转,钩月向前平肩推出,一推一拉、一屈一伸的动作要与进步速度相协调。③定式造型与第七式风转云悬相同,然来势不同,应鉴别之 第十式 拨云见日(左) 接上势,右手保持直臂平举,姿势未变,左足迅速向左胯落下,两腿随之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持钩由右肩窝处沿胸前向左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目视左钩(如图10)。 注:本式要领同前第八式。 第十一式 二龙出水 接上势,身微起,左臂屈肘将左钩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虎口向下,右手将钩头下倒与左钩头相对,左手随即上提(两钩头仍相对),右足向前上步,向左转体l80度,两腿下蹲成马裆,同时,右手将钩头朝左手钩头方向,向前向上顶送,右臂顺势平举于身体右侧;左手钩上举经头顶上方,向左弧形落开去,左臂平举于身体左侧,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虎口向上,右臂随即屈肘将右钩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虎口向下,左手将钩头下倒与右钩头相对,右手随即上提(两钩头仍相对)左足向前上步,向右转体180度,两腿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钩头朝右手钩方向,向前、向上顶送去。左臂顺势平举于身体左侧。右手钩上举经头顶上方向右弧形展开,右臂平举于身体右侧,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手虎口向上,两钩直立,钩月向外,眼先随右钩定式后,目向左视。(如图11) 注:本式向前上两步(先上右脚后上左脚)每上一步转体180度,同时两腿下蹲成马裆,两钩的上下起落、撩、提、顶、挑等动作必须要与上步马裆动作相协调,眼随钩的运动方向而运转,动作要连贯流畅,中间不要停顿。 第十二式 无心出岫(右) 紧接上势,身微起稍向右转,左手持钩趁势由左经胸前,向右、向前直臂平肩推出,右手持钩随即拉向右胸前,左足向前(西)进步,脚尖稍外撇,同时,右手钩直臂向前推出,左钩拉向左胸前;右足再向前上步,左钩向前推出,右钩拉向右胸前,两腿原地站立,身向左转,左腿迅速向上提膝,脚尖下垂,右腿独立,右钩顺势向右平肩推出,左钩拉向右肩窝处,两手虎口向上,两钩直立,钩月向右,钩尖向下,两眼先朝推钩方向望去,定式时眼向左看(如图12)。 说明:本式要点同第九式,但进步与推钩的路线方向却不相同。第九式是朝西北方向而动作,本式则是向西进步与推钩,定式时位处正门上头,眼向东看。 第十三式 拨云见日(左) 接上势,右手保持直臂平举姿势未变,左足迅速向左跨步落下,两腿屈膝成马裆,同时,左钩由右肩窝处沿胸前向左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目视左钩(如图13)。 注:本式马裆两脚均踏在正门中心线上(即场地中轴线)背北面南。 第十四式 风雨翻云(右) 接上势,左臂屈肘将钩向右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钩月向下,反臂上撩,右脚顺势向前(东)上步,向左转身360度,左脚退步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两钩随身体翻转向上举起向前劈下。左钩顺下劈之势后收,藏于左腿侧,右钩在右腿里侧,右臂伸直,两手虎口均向右,两钩月向下,钩尖均向左,眼向前看(如图14)。 注:抡劈动作要与仆步下蹲相协调,劈钩之势要猛,但不可因此而使身体摇动。 第十五式 连珠鸳鸯 接上势,右手握钩近地由右腿里侧直臂向前推送去,重心顺势前移,右腿向前屈膝弓起,右手随即将钩向右腿外侧回拉后带,同时,右腿向后撤步,顺势右转体180度,两腿开立成撑裆,两钩随身转斜提于裆前,两钩头相对,两臂伸直,手心均向下,眼向前看(如图15)。 第十六式 鸳鸯交颈 紧接上势,两脚原地向右磨转,转体180度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两钩头仍相对,随向右转身之势,由下向上右划弧,斜举于头之右上方,两臂伸直,两钩头仍相对,日视双钩相对处(如图16)。 注:①本式与前式须连贯起来动作,中间不可停顿,共转体360度,转身时两钩头始终相对。②两钩头相对,由下向上、向右划弧时有挺胸翻腰动作,弧要划圆,歇步形成时,身稍右倾,腰要柔,步要稳。 第十七式 金钩倒挂(左) 接上势,身微起向左转体180度,左脚向前(东)出步,脚尖点地,重心后坐成左虚步,同时,左钩由头上向下向后甩去,反手倒提,左臂伸直,右钩由右向上反手向身前下插,两臂平举,两手背相对,两钩平行垂立于身前,眼向前看(如图17)。 第十八式 破云行日 左足踏实,右足向后插步,向右转体270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两手在转体的过程中,两手背仍相对,将两钩平行上提于头前上方,随两腿下蹲之势向左右弧形拉开,两臂平举,两钩直立,两手手心朝前,虎口向上,眼向前看(如图18)。 注:本式已由朝东转向面对正北(即左旁门) 第十九式 浪花澎湃 接上势,两脚原地不动,身稍左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左剪步,同时,左手直臂向左下拉钩后挂,虎口向前;右手直臂将右钩上举横架,虎口向后,两脚原地不动,身向右转180度,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右剪步,同时,右手直臂顺势将钩由上向下向右后拉挂,虎口向前,左手直臂将钩由左下向左上举起横架,虎口向后,眼向前看(如图19)。 第二十式 仰望巧云 接上势式,左足向右足后退步,身随之左后转身,面向东南,右脚稍向右移,右腿挺直,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左钩随撤步身转之势向下拉挂,随即向上举起横架于头顶之上,手心向外,钩月向上,虎口向右;右钩顺势上提经右腰旁向胸前直臂推去,手心向左,钩月向前,虎口向上,眼向前看(如图20)。 注意:本式身体已由北转向东南,以下数式均向东南方向动作(即右旁门下 第二十一式 风卷残云(右) 身微左转,两钩由上向下沿左腿外侧向左后劈去,右足随即向前上步,左足向右足后插步,两钩由左后向上翻转,向前向右摆动。两钩横置于身体右侧,右臂伸直,左钩平放在右臂上,两虎口向 右。左插步不动,身微向右转,左钩向前平推,左臂伸直,右钩屈肘收于右腰前,身再回还左转,右钩由左钩上向前平推,右臂伸直,左钩屈肘收置于右腋下,两虎口向右后,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眼向右看(如图21)。 注:本式两钩由左后翻转向上、向前、向右横摆时,两臂有右臂内旋,左臂外旋的动作。两臂的绕环幅度要大,弧线要圆,整个动作要求摆钩与插步相协调,不可有先后。推钩时要与转身动作相协调,腰宜柔,臂要直。 第二十二式 风雨翻云(右) 接上式,两钩向身右侧落下,钩头向下,两脚随即原位碾地,向左转体360度,左脚向左撤一大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挺直,脚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两钩随身左转,经身下向上抡举,向身前劈下,左钩顺势后收藏于左腿侧,右钩在右腿里侧,右臂伸直,两虎口均向右,两钩月向下,钩尖均向左,眼向前看(如图22)。 注:本式同前14式,惟方向不同,前式背北面南,而本式则背向西南,面朝东北。 第二十三式 无心出岫(左) 紧接上式,重心前移,右腿随之屈膝前弓,脚尖外撇,左腿在后自然伸直,脚尖稍内扣,同时,左手向前推钩,右手将钩上提收回右胸前,两钩均直立,钩月均向前,左足向前进步,右钩顺势向前推出,左钩收回左胸前,再原地返身右转,右腿向上提膝,脚尖向下,左腿挺直独立,左钩顺势向左推出,左臂伸直,右钩屈肘拉向肩窝处,两钩直立,虎口向上,钩月向左,眼向右看(如图23)。 注:本式方向已转为面向西南。 第二十四式 拨云见日(右) 接上式,左钩保持直臂平举,右足迅速向右跨步落下,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右钩同时由左肩窝处沿胸前向右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同一字形,两钩直立,钩月向外,目视右钩(如图24)。 第二十五式 浪花澎湃 接上式,两脚原地不动,身稍左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左剪步,同时,左手直臂向左下拉钩后挂,虎口向前,右手直臂将钩上举横架,虎口向后,两脚原地不动,身向右转180度,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右剪步,同时,右手直臂顺势将钩由上向下向右后拉挂,虎口向前,左手直臂将钩由左下向左上举起横架,虎口向后,眼向右看(如图25)。 第二十六式 花林惊鸟 接上式,左钩由上落下,向左后拉去,左足顺势向后退步,身向左后转动,右腿向前提膝,脚尖向下,左腿直立成左独立势,同时,左钩随身转动,挂钩于左腿旁,虎口向前,钩月向下,右钩随势沿右腿侧向前向上直臂上挑,高与肩平,虎口向上,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26)。 注:本式已由面向西南转为面向正北。 第二十七式 切瓜钩藤(左) 接上式,右足向右落步,左足随即向右足后插步,两腿交叉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右钩由上向下向右腿旁揿按近地,虎口向前,钩月向下,左钩随之直臂上举,虎口向后,钩月向上,两钩上下平行,眼向右看(如图27)。 第二十八式 回头望月(左) 接上式,身微起,原地左后转180度,两脚开立成撑裆,左脚向左跨步,右足随即向左脚后插步,两腿交叉下蹲成右插歇步,同时左钩由上向下随左转之势向左后扫去,手心向下,右钩顺势上扬,横举于头顶之上,钩月向上,眼向左下看(如图28)。 注:本式下扫上举的双钩动作,要与歇步下蹲同时完成,本式位于外正门下头(即场地之西头尽处)身体向南(即对右旁门)。 第二十九式 虎步山林 接上式,身微起,向右转体,右脚向前(西)出步,右腿屈膝前弓,左腿在后自然蹬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同时,右钩由上经身前向左侧落下,左钩掉转钩头,使两钩钩头相对,两虎口向内,眼向左下看两钩钩头相对处,左脚顺势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腿原地微蹲成左高虚步,同时,右钩向前向上反手上撩,顺势直臂上举于头顶之上,虎口向前,手心向外,钩月向上,左钩向前推出,直臂平肩,虎口向上,手心向内,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29)。 注:本式向西连进两步,中间不要停顿,要求上下配合协调,做到钩随步走,眼随钩行。动作要流畅,切忌生硬。动右步时,两钩头左下相对,回首下望上左步时,右腿后坐,要与两钩的推举动作同时完成,眼向前看。 第三十式 浪花四溅 紧接上式,左腿由前向上提膝,右腿自然蹬直独立。同时,右钩上举不动,左钩由前向左下拉后挂,虎口向前,钩月向下,眼向前看。左脚向前落步,右脚随即向前上一大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在后挺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上向前向下屈肘将钩绕向左臂后,右手在左腋下,虎口向上,钩月向后,钩尖向下。左手由左后向外转腕,将钩由后向上绕向身前直臂向下,横按于右脚前之近地处。虎口向右,钩月向下,钩尖向左,上体随之稍向前倾俯,眼看左钩(如图30)。 注:本式方向同第六式,然则左右不同。 第三十一式 风转云悬 上体直起,两脚随之向左磨转,左转身90度,面向正南,两腿开立成撑裆,同时两手直臂将双钩向身体两侧斜形拉开,两钩钩头相对于身下裆前,两钩月向外,两手手心斜向下,眼向身前下方看,右脚向西南方向上步,身向左转,左脚再向西南方退步,转体 360度,两脚平行开立成撑裆,两钩随身左转仍于裆前,钩头相对,稍停,右腿随即向上提膝护裆,左腿挺直成左独立步,同时两手将钩向胸前提起(虎口向上)。随即向左平直推出,身微左转,左臂伸直,高与肩平,右臂屈肘置钩于左肩窝前,两钩直立,钩月向左,钩尖向下,两手虎口向上,两眼随推钩方向向左望去,定式后随即转而右视(如图31)。 注:本式要点同第七式,然所处位置有别,左右也不相同。本式在西南角(即右旁门上头)而第七式则在西北角(即左旁门上头)。
第三十二式 拨云见日(右) 接上式,左钩保持直臂平举姿势不变,右足迅速向右跨步落下,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右手将钩由左肩窝处经胸前向右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目视右钩(如图32)。 注:本式要点同前第八式,然却左右不同。 第三十三式 无心出岫(左) 接上式,两腿起立,上体左转90度,右手持钩顺势经右胸旁向前直臂平肩推去,左手持钩随即拉向左胸前。右脚向前上步,脚尖外撇,同时左钩直立向前平肩推出,右钩迅速拉回右胸前,继之左足再向前上步,右钩向前推出,左钩拉向左胸前,两脚原地成撑裆站立,速向右转体,左钩向左平肩推去,右钩拉向左肩窝前,两手虎口向上,钩月向左,钩尖向下,同时右腿提膝护裆,左腿独立,两眼先顺推钩方向望去,定式时,眼向右看(如图33)。 第三十四式 拨云见日(右) 接上式,左钩保持直臂平举姿势不变,右足迅速向右跨步落下,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右手将钩由左肩窝处经胸前向右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目视右钩(如图34)。 注:本式同第三十二式 第三十五式 二龙出水 接上式,身微起,右臂屈肘将右钩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虎口向下,左手将钩头下倒与右钩头相对,右手随即上提(两钩头仍相对)。左足向前上步,向右转体180度,两腿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将钩头朝右手钩头方向向前向上顶送,左臂顺势平举于身体左侧,右钩上举经头顶上方向右弧形落开去,右臂平举于身体右侧,眼向前看,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虎口向上,左臂随即屈肘将左钩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虎口向下,右手将钩头下倒与左手钩头相对,左足向前上步,向左转体180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左手反臂上撩过顶将左钩向身体左侧弧形展开,左臂平举,右手钩头朝左手钩头方向向前向上顶送,右钩顺势平举于身体右侧,两臂展开如一字形,眼向右看(如图35)。 注:本式要领同第十一式。注意,由3l式到35式,两脚的行动路线与推钩方向均在场地的西南与东北的对角斜线上,直到第36式时,两脚方回到正门中心线上(即场地中轴线)身转向正北。而前第7式至第11式所有动作的行动路线与推钩方向则是在场地的西北与东南的对角斜线上,练到第12式时,两脚才踏在正门中心线上,身体转向正南 第三十六式 无心出岫(左) 紧接上式,身微起,微向左转,右手持钩趁势由右向左经胸前直臂平肩向前推出,左手随即将左钩拉向左胸前,右足向前 (西)进步,脚尖稍外撇,同时左手钩直臂向前推出,右钩拉向右胸前,左足再向前(西)进步。右钩直臂平肩向前推出,左钩拉向左胸前,两脚原地站立成撑裆,速向右转体,右腿提膝护裆,脚尖向下,左腿挺直成左独立步。同时左钩顺势向左平肩推出,左臂伸直,右钩拉向左肩窝处,屈肘于胸前,两手虎口向上,钩身直立,钩月向左,钩尖向下,两眼先向推钩方向望去,定式时,眼向右看(如图36)。 注:本式动作要领同第九式,唯左右不同。 第三十七式 拨云见日(右) 接上式,左手持钩直臂平举,右足迅速向右跨步落下,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右手握钩由左肩窝处沿胸前向右平直推去,两臂张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两钩月向外,目视右钩(如图37)。 第三十八式 风雨翻云(左) 接上式,右臂屈肘将钩向左向胸前搂抱,手心转向里,钩月向下,反臂上撩,顺势向前(东)上左步,向右转身360度退右步,右腿屈膝下蹲,左腿挺直铺地成左仆步,同时两钩随向右转身之势,向上翻转,劈向身前,右钩拉向右后成横钩置于身前,臂微曲,左钩劈向左腿里侧,左臂伸直,两手虎口向左,两钩月向下,两钩尖向右,眼看左钩(如图38)。 注:本式动作要领同第十四式,唯左右不同。 第三十九式 连珠鸳鸯 接上式,左手握钩近地由左腿里侧直臂向前推去,顺势重心前移,左腿向前屈膝弓起,左手随即将钩沿左腿外侧向后回拉后带,同时左腿向后撤步,顺势左转体180度,两腿开立成撑裆,两手直臂斜提双钩随身转动,两钩头相对于裆前,手心均向下,眼向前看(如图39)。 第四十式 鸳鸯交颈 紧接上势,两脚原地向左磨转,继续转体180度成左前右后之绞丝步,两腿随即屈膝下蹲成右插歇步,两钩头仍相对,随向左转身之势由下向上向左划弧,斜举于头之左侧上方,两臂伸直,目视两钩钩头相对处(如图40)。 注:39式与40式动作要领同十五式与十六式。 第四十一式:金钩倒挂(右) 接上式,身微起,向右转体180度,右脚顺势向前(东)出步,脚尖点地,左腿屈膝半蹲成右虚步,同时右钩由头上向下随右转之势反臂下甩,平举于身前,右臂伸直,右钩倒挂,左钩上举,虎口向下,向身前下插,左臂也伸直,两手手背相对,手心向外高与肩平,两钩平行,两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41)。 第四十二式:破云行日 承接上式,右足踩实,左足向右足后插步,左转体270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两手在转体的过程中,两手手背仍相对,将两钩平行上提至头前上方,随两腿下蹲之势,向左右弧形拉开,两臂平举,两钩直立,两手心朝前,两钩尖向下,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42)。 注:本式已由朝东转向身对正南(即面对右旁门)。 第四十三式:浪花澎湃 承接上式,两脚原地不动,身稍右转,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右剪步,同时右钩下拉后挂,右臂伸直,虎口向前,左钩直臂上举横架,虎口向后,原地向左转体180度,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左剪步,同时左钩向左直臂下拉后挂,虎口向前,右钩直臂向右上举起横架,虎口向后,眼向前看(如图43)。 说明:由第36式至本式所有动作的步迹,两脚均踏在正门中心线上(即场地之中轴线),而前第十二式至第十九式的所有动作,行动路线两脚亦踏在正门中心线上,惟动作相反而已。 第四十四式:仰望巧云 承接上式,右足向左足后退步,随之右后转身,面向东北,左脚稍向左侧移步,右腿屈膝前弓,左腿在后挺直成右弓步的同时,右钩随撤步转身之势下拉后挂,随即向上举起横架于头顶之上,手心向外,虎口向左,钩月向上,左钩亦随转身之势上提经左腰侧向上向胸前直臂推去,高与肩平,手心向右,虎口向上,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44)。 注:本式弓步方向朝东北。 第四十五式:风卷残云(左) 接上式,身微右转,两钩由上向下沿右腿外侧向后劈带,立即向前上左足,右足随势向左脚后插步,同时,两钩由右向上向前横摆于身体左侧,左臂伸直,右钩平放于左臂上,右臂微曲,两脚平行,高与肩平,右插步不动,身微左转,右钩向前推出,左钩屈肘收于左腰侧,右钩稍下压,屈肘收回左腋下,左钩迅速从右钩上向前推出,左臂伸直,高与肩平,两钩平行横置于身体左侧,两手虎口向左后,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身微向右回转,右插步不动,眼向左看(如图45)。 动作要领同前第二十一式。 第四十六式:风雨翻云(左) 接上式,两钩向身左侧落下,钩头向下,两脚随即碾地,向右转体360度,右脚右撤一大步,右腿屈膝下蹲,左腿挺直铺地,脚尖内扣成左仆步,同时,两钩随向右转身之势,由身下向上抡抛,顺势劈向身 前,右臂屈肘,将钩回抽藏于右腿侧,左钩劈向左腿里侧,左臂伸直,两手虎口向左,两钩月向下,两钩尖向右,眼向前看(如图46)。 注:本式面向东南,背向西北。 第四十七式:无心出岫(右) 接上式,重心前移,左腿随之屈膝前弓,脚尖外撇,右腿在后自然伸直,脚尖稍内扣,同时右手向前推钩,左钩收向左胸前,两钩均直立,钩月均向前,右足向前进步,左钩顺势向前推出,右钩收回右胸前,两脚撑裆站立,原地向左转,左腿提膝护裆,脚尖向下,右腿独立,同时右钩向右直臂推出,高与肩平,左钩拉向右肩窝处,左臂屈肘于胸前,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向上,钩月均向右,眼向左看(如图47)。 注:本式方向已转为面向西北。 第四十八式:拨云见日(左) 接上式,右钩保持直臂平举,左足迅速向左侧跨步落下,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左钩由右肩窝处沿胸前向左平直推去,两臂张开一字形,两钩直立,虎口向上,钩月向外,眼向左看(如图48) 第四十九式:浪花澎湃 接上式,身稍右转,两脚原地,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右剪步,同时右手直臂向右下拉钩后挂,虎口向前,左手直臂将钩上举,虎口向后,原地向左转体180度,右腿屈膝半蹲,左腿伸直,成左剪步,同时左手直臂向左下拉钩后挂,虎口向前,右手直臂将钩由右下向右上举起横架,虎口向后,眼向前看(如图49)。 第五十式:花林惊凤 接上式,右钩由上落下,向右后拉去,右足顺势右后退步,向右转体约270度,面向正南时,左腿向前提膝,脚尖向下,右腿挺直成右独立势,同时右钩随身转动挂钩于右腿旁,虎口向前,钩月向下,左钩随势沿左腿旁向前向上直臂上挑,高与肩平,虎口向上,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50)。 说明:从第44式至49式,所有动作的行动路线;两脚均踏在场地的东北与西南的对角斜线上,直至50式才回到场地中轴线上(即正门中心线),由第20式至第25式,所有动作的行动路线,两脚均踏在场地西北与东南的对角斜线上,直至26式方回到场地中轴线上,第50式面向正南,而第26式则面向正北。 第五十一式:切瓜钩藤(右) 接上式,左足向左落步,右足随即向左足后插步,两腿交叉,屈膝下蹲成右插歇步,同时左钩由上向下、向左腿旁揿按近地,虎口向前,钩月向下,右钩随之直臂上举,虎口向后,钩月向上,两钩上下平行,眼向左看(如图51)。 第五十二式:回头望月 接上式,身微起,原地向右转体180度,两腿开立成撑裆,右脚向右跨步,左足随即向右后插步,两腿交叉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右钩由上向下,随转身之势向右后扫去,手心向下,左钩顺势上扬横举于头顶之上,钩月向上,眼向右下看(如图52)。 注:本式动作要领同第28式。本式位处正门下头(即场地中轴线之西尽头)。面对左旁门(即场地之北面)第28式左右相反。 第五十三式:风卷云悬 接上式,向上起身,左钩由左上向下向右旁落下,右臂稍外旋,此时两手手心斜相对,两钩平行,两钩头向下,两脚原地向左后磨转,向左上翻腰,左后转体180度,两腿开立成撑裆,两钩随身左转,趁向左翻身之势向右上举起,两手手心仍斜相对,两钩头向右,两钩月向上,左足向左开步,右足随即向左足后插一步,两钩顺势由右上向下向左并排劈去。两臂伸直,左钩在前,右钩在后,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前,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左看(如图53)。 注:本式由三个阶段组合而成,起身与落钩,转体与举臂以及插步与双劈,要求动作连贯流畅,中间不要停顿,一气呵成,翻转身体腰宜柔,插步劈钩势要猛。 第五十四式:云鹤竞飞 接上式,身微右转,右脚向右进步,右腿屈膝前弓,左腿在后自然蹬直,成右高弓步,同时两手翘腕将钩头略上翘,并向左甩头,两钩左摆,右钩放于左臂上,两钩平行,左臂伸直,略向下倾斜,随即转脸向右。左脚向右脚前上步,两钩保持在左姿势不动,右足再向左足前上步,继之左足再向右足前上步,如此由东向西成弧线行走数步。直至左足在前踏向正门时,两钩仍保持在后,左摆姿势未变,眼向前看(如图54)。 注:本式动作要领①出右步与两钩甩头左摆动作,同时完成,速度要快,接着就向前迈左步。②由东向西进步时的路线须绕场地南侧,形如弧,状同弓背。③起弧形步时两钩左后横摆姿势不变,拖钩行进,两脚不停地交替向前进步,步伐要快(小跑步)行如流水,定式时,左足在前,踩向场地之西尽头(即正门上头)身稍前倾,右肩向前,眼向前看。④本式为收式还原动作,起到调整步伐的作用。 第五十五式:云悬风紧 接上式,左足跑至正门起式点处,稍停,上体向右后翻转,两钩顺势向左上举起,钩头向左,钩月向上,两腿开立成撑裆,左足随即向右足后插步,同时两钩由上向下向右侧并排劈去,两臂伸直,右钩在前,左钩在后,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前,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右看(如图55)。 第五十六式:青龙舒爪 接上式,左足向左出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挺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持钩由右向左直臂上挥,虎口向上,右钩随之在后竖起,虎口也向上,两钩直立,两臂平举,眼看左钩(如图56)。 第五十七式:秋月悬钩 接上式,重心前移,身微右转,右腿提膝,左腿独立,同时右臂屈肘将钩平收于左肩窝前,左臂平举不动,两钩直立,钩月向左,眼向右看(如图57)。 第五十八式:银河倒挂 接上式,右脚向左腿后插步,同时两钩由左上向左下垂挂,右转体180度,重心偏重左腿,两腿开立,两钩由左下随右转体于体前身下,两钩头仍垂挂,两钩月向右,眼向下看(如图58)。 第五十九式:众星拱极 紧接上式,继续右转体,面向正门(西)时左腿屈膝下蹲,右脚稍前移,右腿微曲,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两钩随转身之势,右臂外旋,左臂内旋,将两钩上抛,翘腕挑起,两臂伸直,高与肩平,两钩直立,右手在前,左手在后,贴近右肘内侧,右手手心向左,左手手心向右,两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如图59)。 注:本式与上式银河倒挂必须连贯起来,动作中间不可停顿,身由向北,右后转至面向正西(正门上头)。同时两钩钩头向下,钩月向右,随体右转,在身下整整绕了一个圆圈,身体不要摇晃,转体动作要快,挑钩时必须与右虚步动作相协调,不可有先后。 第六十式:七星朗照 接上式,原地向左转体180度,重心右移,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微曲,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由右向下向左,两钩经身下抡半个圆弧,向左上抛起,顺势翘腕挑钩,两臂伸直,高同肩平,钩身直立,钩月向前,左钩在前,右钩在后,两手在一条水平线上,眼向前看(如图60)。 注:本式同第三式面向正东(正门下头) 第六十一式:跨虎献花 接上式,身向右转,右脚向起式处退一大步,重心在前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将钩拉向左胯旁。两钩平行,钩头向前,,钩月向下,钩尖向后,重心随即后移,右腿屈膝下蹲,左脚稍向右移,左腿微曲,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两手将钩由两胯旁向前向上向后直臂平行举起于头顶两侧上方,钩头向后,钩月向上,钩尖向前,塌腰挺胸,眼向前看(如图61)。 注:本式方向同第一式面向正南。 , 第六十二式:云钦晴空 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并步,两腿直立站起,同时两手直臂将两钩由上向下平行分落于两胯旁,钩身与地面平行,虎口向前,钩月向下,钩尖向后,钩头向前,眼向前看(如图62)。 第一式:起式跨虎献花 两腿并拢面南而立,两手各持一钩分置于两胯旁,左脚向前出步,脚尖点地,左腿微曲,右腿屈膝牛蹲成左虚步。同时两手由两胯旁将双钩直臂向前向上平行举起,两手手心相对,两虎口向后,两钩钩月向上,眼向前看(图1)。 说明:本式图照取左侧视图,实际方向应面向正南。 第二式:马踏落花 接上式,左脚向后踏步提起,立即向前跨出,右足顺势向左足前上步,左足再向右足并步,两腿并拢,直立站起,同时两手持钩由上向前向下直臂平行分落向两胯旁,两钩钩身与地面平行、两手虎口向前,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前看(图2)。 说明:本式图照亦采用左侧视图,正面应对正南。 第三式:左弓步献花 接上式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身体向左转向正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蹬直,脚尖内扣成左弓步,同时两手顺势将两钩钩尖向前向上推送,两臂平举,两手手心相对,两手虎口向后,眼向前石(图3)。 说明:本式身已转向正东,以下各式方向均与图照相符。 第四式:右雨打梨花 接上式,左脚原地不动,右脚向左腿前盖步横落。脚尖向右,身微右转面向东南,同时右手将钩山前向下向后拉去,右臂伸直,虎口向下,钩月向后,左手将钩向左上举起横架于左额上方。左臂微曲,手心向外,虎口向右,钩月向上,眼看右钩 (图4)。 第五式:左雨打梨花 接上式右脚不动,左脚由后经右腿前向右盖步横落,脚尖向左,身微左转。同时左手将钩向下向左向后拉去,左臂伸直,虎口向下,钩月向后,右手将钩由右下向右上举起横架于右额上方,右臀微屈,手心向外,虎口向左,钩月向上,眼看左钩 (图5)。 第六式:右蛱蝶穿花 接上式,右脚向后(西)退步,左脚再向右脚后退步,身向左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在后挺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同时右钩向右落下随左转之势,经右腰旁向上向胸前直臂推出,虎口向上,手心向左,钩月向前,左钩顺势向上横架护顶。虎口向右,手心向外,钩月向上,眼向前看 (图6)。 第七式:左蛱蝶穿花 接上式,左脚向前(东)进步,身向右后转,右脚再向后(东)撤步成左弓步,同时两钩向身前落下,两钩钩头相对,随身右转,顺势左手钩经左腰侧向前向上直臂推去,虎口向上,手心向右,钩月向前,右手钩向上举起横架护顶,虎口向左,于心向外,钩月向上,眼向前看(图7)。 说明:本式步法仍还左雨打梨花的步迹,不过左雨打梨花是左盖步,而本式则是左弓步,左乎推钩方向向西。 第八式:浪花四溅 两脚原处未动,身微右转,右手钩向右上横托,左手钩向左下拉横于左腿侧,右手手心向上,左手手心向下,同时右腿屈膝弓起,左腿随之挺直,眼向右看(图8)。上动不停再向左转身,左腿屈膝弓起,右腿随之挺直,同时左钩向左上托起横架,右钩由上向右下拉去,横置于右腿旁,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眼向左看(图9)。 说明:此两式步型为半弓步,此剪步大小于弓步,右手上托同时屈右腿,下拉左钩,左手上托同时屈左腿,下拉右钩。两钩此起彼落,身腰随之转动,上下配合要协调,身要活,腰宜柔,动作切忌生硬 第九式:乘月观花 紧接上式,左手钩由上向下,向左后拉去,同时左脚向后退一大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随之挺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右手钩顺势经右腰侧向上向前直臂推去,虎口向上,钩月向前,左手钩经左侧向上举起,横架护顶,虎口向右,钩月向上,眼向前看(图10)。
第十式:红紫斗芳 接上式,右手将钩向下向右后拉去,随之右脚向后退步,左钩向身前落下,两钩钩头相对,动作不停,两脚原地向右后磨转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两钩钩头仍然相对,随身右转,向右翻身,右钩上提,左钩前顶,于两腿下蹲歇步形成之时,两钩斜举于右额前上方,眼看两钩钩头相对处 第十一式:风卷落花 接上式,两腿向上挺直,仍为右前左后之绞丝步,两钩向右侧下落,两手手心相对,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右。,两钩钩身平行,眼看右下方(图12)。上动不停,身向左转,两脚原地向左后磨转成两腿开立之撑裆,同时两钩由右下向前平行画弧,向左上托起,两钩钩月向上,两钩钩头向前,眼向前看(图13)。动作不停,两钩平行继续向左向下向后画弧绕环,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左,眼看左下方(图14)。动作不停,身向右转,两钩平行由左下向前向上画弧,向右上方托起,两腿又回转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眼向前看(图 15)。左脚向前蹬腿,脚尖向上勾起,右腿挺直,眼向前看(图16)。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落步,身微右转,两钩钩头由右前向上向右后甩头,立即右脚向左腿后插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右插歇步,同时左钩顺势由右向左平挥,左臂伸直,手心向下,右钩向上横架护顶,右臂微屈手心向外,上体稍向右倾,腰向左拧,眼看左钩(图17)。 说明:风卷落花六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作,中间不要停顿,画弧绕环动作要走立圆,身腰随之转动,蹬腿要有力,落脚、摆钩要自然,左钩平挥,右钩上架的动作要与右插歇步下蹲同时完成。 第十二式:浪花澎湃 接上式,右手钩由上经胸前下落,向右下拉去,随即右后转身,两腿成开裆,左钩倒提,两钩钩头身下相对,动作不停,身体继续右转,左脚顺势向前上步,两腿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两钩钩头相对,左手钩向前向上顶送,直至左臂平举,左钩直立,右手钩直臂上提,向右侧弧形拉开,右钩亦直立,两臂展开如一字,两手虎口向上,钩月向外,眼向右看 (图18)。 第十三式:红紫斗芳 接上式,左手钩向下向左后拉去,身向左转,左脚顺势向后退步,右钩倒提,两钩头身下相对,动作不停,身继续左转,两脚原地向左磨转成左前右后之绞丝步,两腿屈膝下蹲成右插歇步,同时左钩直臂上提右钩向上顶送,随左转翻腰歇步下蹲之势,斜举于左额前上方,两钩钩头仍然相对,眼看两钩钩头相对处 第十四式:风卷落花 接上式,两腿向上挺直,仍为左前右后之绞丝步,两钩向左侧下落,两手手心相对,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左,两钩钩身平行,眼向左下看(图20)。上动不停,身向布转,两脚原地向右后磨转成开裆,同时两钩由左下向前向上画弧,向右侧上方托起,两钩钩月向上,两钩钩头向前,眼向前石(图21) 。动作不停,两钩继续平行向右向下向后画弧绕环,两钩钩月向下,两钩钩头向右,眼向右下方看(图22)。动作不停,身向左转,两钩平行由右下向前向上画弧,向左侧上方托起,两腿又回转成左前右后之绞丝步,眼向前看 (图23)。右腿提起向前向上蹬脚,脚尖向上勾起,左腿挺直,眼向前看 (图24)。动作不停,右脚向前落步,身微左转,两钩钩头由前向左后上方甩头,立即左脚向右腿后插步,两腿交叉屈膝下蹲成左插歇步,同时右手将钩由左向右平挥,右臂伸直,手心向下,左钩向上横架护顶,左臂微屈,手心向外,上体稍向左倾,向右拧腰,眼看右钩(图25)。 说明:本式动作同前第十一式唯方向与左右不同,六个分解动作要求连贯,一气呵成。画弧绕环要圆,两脚随转体动作而磨转,转身宜柔,切忌生硬,两钩画弧绕环时始终钩身平行,手心相对。 第十五式:海棠垂丝 按上式,身微起随即向左后转体,左足向左跨步成左弓步,同时两钩随体左转,顺势左钩由上向下经身前向左拦截;左臂伸直,右钩反手倒提于身后右侧,右臀也伸直,两竹平举,两手虎口均向下,两钩钩月均向外,眼向前看 第十六式:夜合朝开 接上式,左弓步未动,身向前俯,同时两臀屈肘,将两钩钩头相对,向胸前抄抱,左手钩身靠右臂外侧,右手钩身靠左臂外侧,左臂在上右臀在下,两手手心斜向下,眼向前看(图27)。动作不停,身腰向上直起,左腿提膝护裆,右腿挺直独立,顺势两手将钩直臂向左石拉开,两钩钩头于身前相对,两手手心向下,两虎口斜相对,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石(图28)。 第十七式:风转绣球 接上式,左脚向前落步,右脚向左脚前进步,身体向左旋转,左脚再向前落步,共转体360度,左腿独立稍屈,右腿在后悬起,褪弯微屈,脚底向上,上体前俯成探海式,同时两钩钩头相对,随身旋转,左钩向前平挥,手心向下,虎口向右,钩月向前,朽钩护顶,手心向前,虎口向左,钩月向上,两臂微屈,两钩钩头相对,眼看左钩 第十八式:卧看牵牛 按上式,右脚向后落地,右腿挺直,脚尖内扣,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同时上体右转,右手向左手,手心相对,两钩平行侧举于左额前上方,左钩在内,右钩在外,两手虎口向右,两钩钩月向上,两臂微屈,眼向右看(图30)。 第十九式:灰头鹤顶 按上式重心右移,右腿独立站起,左腿屈膝悬起,身向左转,左转时两手钩头仍保持向前方向未变,待脸转定后,两手钩头仍向前,随即左小腿外侧向前蹬脚,脚尖向右,脚底向前,眼向前行(图31)。动作不停,左脚侧蹬后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挺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钩向前劈去,随即捡回左胯旁。虎口向前钧月向下,右手钩顺势向前推出,虎口向上,钩月向前,眼向前看(图31)。
第二十式:芙蓉出水 按上式,右手钩由前向右后直臂推去,左手钩由左腰侧向前推出,左臂伸直,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回上,左钩钩月向前,右手钩月向后,同时右腿向前向上向左钩下蹬去,脚尖上勾,脚跟用力,眼向前看 第二十一式:风吹芦荻 接上式,右脚向后退步,左脚未动成左弓步,同时身微左转,右手钩向前直臂推去,钩身直立,左手钩拉回左腰旁,左臂微屈,眼看右钩(图 34)。左脚向后退步,右脚未动成右弓步,同时左钩向前直臂推去,钩身直立,右手钩拉回右腰旁,右臂微屈,眼看左钩(图35)。再右脚向后退步,左脚未动成左弓步,右手钩向前直臂推出,钩身直立,左手钩拉回左腰旁,眼向前看(图36)。说明:本式向后(西)连退三步,右脚二步、左脚一步,右钩前推两次,左钩前推一次,推钩动作要快而有力,要与退步动作相协调,身体不可摇晃。 第二十二式:风卷梅花 接上式,右手钩钩头向右平落,左手钩向前与右手钩相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心相对,两虎口向右,眼向前看(图37)。紧接上动,两手将钩头向上,虎口向上,向左下翻转,同时左腿向后退步,身向左转,两钩钩头自右向上、向左、向下,再向右翻转一个大圆圈,顺势两钩平行弧形绕向左额前上方,身微向右转,左腿屈膝牛蹲,右脚稍内收,右腿微屈,右脚尖点地成右寒鸡步,眼向右看(图38)。上动不停,两手将钩向下向右直落下来,两虎口向上,同时右腿向左腿盖步,两腿微蹲,身稍向右倾俯,眼向右看(图 39)。上动不停,两脚原地以两脚掌为轴碾地,向左后翻腰,左钩由右向上经头顶向左侧划去,同时两臂展开,两腿开立,眼向左看(图40)。上动不停,借左钩向上画弧之势,左脚向后退一大步,左腿屈膝全蹲,右腿挺直仆地,脚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左钩随左转退步之际先向前劈去,随即向左拉钩横于身前,钩月向下,右钩紧随左钩之后由右向上向前轮劈下去,停于右腿里侧,钩月亦向下,两手虎口向右,两钩钩头略向上翘,眼向前看(图41)。 说明:“风卷梅花”五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做,中间不要停顿,划弧绕环动作要走立圆,翻身仆步动作要快,劈钩劲势要猛,身体不可摇动。整个动作要柔和快速有力。 第二十三式:浪花澎湃 接上式,重心稍向右移,身微起,右腿顺势向前弓起,右钩直臂向前伸出,不停,随即沿右腿外侧向后拉去,右腿随之向后退步,身向右转,两钩斜提,两钩头身前下方相对,动作不停,身继续右转,左脚再向前上步,两脚平行,屈膝下蹲成马裆,同时右钩随右转之势,直臂向上提起,向右侧弧形拉开,左钩与右钩钩头相对,向前向上顶送,平举于身体左侧,两臂展开平举如一字,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图42)。 第二十四式:鸡冠翘首 接上式,左臂屈肘,手心向里,将左钩向下,虎口向下,再向左上甩划一个圆圈,动作不停,顺势身向左转,右脚向前上步,左钩反臂向左上举起,右钩随身左转由下向上画弧,向右侧上方甩起(图43、44)。动作不停,身继续左转,面向东时,左钩顺势向上,向前一甩,随即由上向下向左后一拉,倒挂身后,虎口向下,右手钩由后向上,向前劈去,钩身斜立,虎口向上,眼看右手(图45)。紧接上式,重心移向左腿,左腿原地独立,右腿向前提膝,右脚悬起护裆,脚尖向下,同时左手钩由后向前向上直臂上挑,虎口向上,钩月向前,右手钩由前向下向右后拉去,倒提,虎口向下,钩月向后,眼看左手(图 46)。 说明:本式共转体270度,由正北转向正东,两钩随身转画弧绕圈时幅度要大,钩走立圆,转身右劈时,两脚随之向左磨转,步要站稳,不可摇晃。右钩下挂,左钩上挑的动作要与左腿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完成,不可有先后
第二十五式:葵花向日 接上式,右足向前落步,继之左脚向前上步,向东急走三至五步(小跑步)至右脚在前时,左腿向前向上摆出,左膝猛向前上提,右脚蹬地纵起、向前向上猛力弹踢,两脚悬空起二起脚,同时左手钩向下、向左后一带,两钩身后倒悬,眼向前看(如图 47)。紧接上势,左脚向下落步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右钩屈肘向左眼下护肋,虎口向后,手心向下,左钩向上横举护顶,虎口向右,手心向前,眼向前看(如图48)。 第二十六式:鹊跃舞梅 接上势,右钩由左腋下经身前向右侧盾拉去,虎口向前,左钩仍护顶未动,右腿向前蹬出,脚尖向上勾起,脚跟用力,眼向前看(如图49),上动不停,右脚向后落步,身体随之向右后翻转,左脚顺势向前出步,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脚尖内扣成左仆步,同时右钩随身右转,屈肘稍向后拉,横于身前,左钩由上向下随右转之势,向下向前,向左腿里侧劈下,左臂伸直,上体稍向前方倾俯,两手虎口向左,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前看 第二十七式:乘月观花 接上势,两脚原地,左脚尖内扣,右脚尖外摆,向右后转体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同时两钩随身右转,待身体向右后转定后,左手钩向上护顶,虎口向右,右手钩经右腰侧向西南方向直臂推出,虎口向上,眼看右钩(如图51)。 第二十八式:浪花澎湃 接上势,左手钩由上向下向左后拉去,身向左转,两钩左右斜提,两钩钩头身下相对,动作不停,身体继续左转,右脚向前上步成马裆,同时两钩钩头相对,左钩上提向左弧形拉开,右钩向前向上顶送,直臂平举于身体右侧,两臂展开如一字形,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左看(如图52)。 说明:本式两脚均踏在正门中心线上(即场地之中轴线),方向为面对正南(即右旁门)。 第二十九式:风摆荷叶 接上势,左脚向左斜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钩向下屈肘经左腰侧,手心向上,直臂向前横推。右钩由右向左横倒,钩身平放于左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左,眼看左钩(如图53)。紧接上势,右脚向左脚前上步,身微左转,左脚稍内收,脚尖点地成左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左向右甩(头平倒),并向右前横推去。右臂伸直,手心向上左臂屈肘,左钩钩身平放于右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右,眼看右钩(如图54)。再左脚向左后退步,身微右转,右脚稍内收成右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右向上举起,虎口向后,平着越过头顶,向左平摆横推,左臂伸直,右钩钩身子放于左臂之上,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左,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眼看左钩 第三十式:百花怒放 接上势,左脚不动,右脚向右后退一步,身向右后转动,两腿开立,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右手钩竖起,经胸前向右直臂推出,左钩于左侧顺势直立,两臂张开平举,两手虎口向上,两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看右钩(如图56)。 说明:本式两钩随身右转而动作,正面方向已转向,五北(左旁门)。 第三十一式:风摆荷叶 接上势,右脚向右斜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钩屈肘向下经右腰侧,手心向上,直臂向前横推,左钩曲左向右横倒,钩身平放在右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右,眼看右钩(如图57)。紧接上势,左脚向右脚前上步,身微右转,右脚稍内收,脚尖点地成右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右向左甩(头平摆),并向左前横推去,左臂伸直,手心向上,右臂屈肘,右钩钩身平放于左臂之上,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左,眼看左钩(如图58)。再右脚向右后退步,身微左转,左脚稍内收成左寒鸡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左向上举起,虎口向后平着越过头顶向右平摆横推,右臂伸直,左钩钩身子放于右臂之上,两钩平行,两手虎口向右,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眼看右钩(如图59)。 第三十二式:百花怒放 接上势,右脚不动,左脚向左后退一步,身向左后转动,两腿开立,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左手钩竖起,经胸前向左直臂推出,右钩于右侧顺势直立,两臂张开平举,两手虎口向上,两手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看左钩(如图60)。 说明:本式正面又转正南(右旁门)。 第三十三式:浪花澎湃 接上势左臂屈肘,将左钩向胸前搂抱,虎口向上,接着手心转向下,将钩向下向左反臂上挥,右手钩虎口转向下,与左钩钩头相对,向左上顶送,顺势右脚向前上步转体 18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左臂上举将左钩向左侧展开,右钩直臂平举于身体右侧,两钩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61)。 说明:本式面向左旁门(正北)。 第三十四式:桃树倒开花 接上势,两手将钩头向前落下,两手虎口向前,由前向后、由左向右摇晃,待左手钩再摇时顺势向左下、左后一带,同时左脚后退一步,身向左后转体,左腿微屈,右腿随之在后悬起微屈,脚底向上,左钩在后直立,虎口向上,右钩向上横举护顶,虎口向下,两钩钩头相对,眼看左钩(如图62)。 第三十五式:海棠垂丝 接上势,右脚向后落步,身向右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在后挺直,脚尖内扣成右弓步,同时右手钩由上向下向右拦截,右臂伸直,左钩向左侧直臂拉开,两臂平举,两手虎口均向下,两手手心均向后,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63)。 第三十六式:夜合朝开 接上势,两手将两钩钩头相对,虎口对虎口,向下向左右抄抱,右手钩身靠在左臂上,左手钩身靠在右臂下贴肋,同时右弓步不动,上体向前倾俯,眼向前看(如图64)。紧接上势,上身立起,右脚用力蹬地,提膝,右腿悬起,脚尖向下,左腿挺直独立,同时两手将钩直臂向左、右拉开,两钩钩头身前相对,两手手心向下,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 第三十七式:梨花倚石 接上势,右脚向前落步,左脚上一步,身向右后旋转,右腿再向前上一步,左脚向右腿后插步,同时两钩钩头相对,随身向右旋转,右钩向右平挥,手心向下,虎口向左,左钩举起横架护顶,手心向外虎口向右;眼看右钩(如图66)。 第三十八式:海棠垂丝 接上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身向左转,左腿前弓,右腿蹬宜成左弓步,同时左钩由上向下向左前拉去;右钩向右后拉开,两臂平举,两钩倒提,两手虎口均向下,两手手心均向后,两钩钩月向外,眼看左钩(如图67)。 第三十九式:夜台朝开 接上势;右脚向左脚并步,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钩钩头相对(虎口对虎口)向胸前抄抱,左臂在上,右臂在下,左钩钩身贴靠右臂外侧,右钩钩身靠近左臂下贴近左肋,眼向前看(如图68)。身体挺直,左腿尽力向上提膝护裆,脚尖向下,右腿独立,同时两手将钩向左右平行拉开,两钩钩头身前相对,两手手心向下,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 第四十式:梨花倚石 接上势,左脚向前落步,右脚上一步,身向左后旋转,左脚再向前上一步,右脚随即向左腿后插步,同时两钩钩头相对,随身向左旋转,顺势左钩向左平挥,手心向下,虎口向右,右钩举起横架护顶,手心向外,虎侧向左,眼看左钩(如图70)。
第四十一式:桃花倒开 接上势,两脚原地向右转身,同时右钩向下向右后拉去,此时两钩钩头向下,身前相对,动作不停,右脚顺势向右后退步,身继续向右后转动,两钩钩头相对,随身转动,右腿独立,左腿在后向上悬起微屈,脚底向上,同时左钩上举护顶,右钩向前上挑直立,两钩钩头相对,左手虎口向下,右手虎口向上,眼看右钩 (如图71)。 第四十二式:浪花澎湃 接上势,左脚向后落步,两钩钩头向身下落去,钩头相对,动作不停,身向左后翻转,右脚趁势向前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裆,同时两钩钩头相对,左手反臂上举,将左钩向左侧弧形落去,右钩向前向上顶送,平举于身体右侧,两臂伸直展开如一字形,两钩钩身直立,两手虎口向上,两手手心向前,两钩钩月向外,眼向前看(如图72)。 说明:本势两脚均踏在乒门中心线上,面向正北。 第四十三式:出水芙蓉 接上势,身向左转,左脚向后退步,动作不停,身继续向左后转去,顺势左手反臂将左钩上挥,向左后弧形展开,右手直臂向前顶送将右钩上挑,两臂右前左后展开似“一”字,两钩直立,两虎口向上,同时右脚随着右钩上挑之时向右钩下直腿踢出,眼看右钩(如图73)。 第四十四式:出水芙蓉 紧接上势,右脚向后落步,随即向右后转身,右钩顺势下落反臂上挥,向右后弧形落去,左钩向前向上顶挑,两臂左前右后成“一”字形展开,两钩直立,两虎口向上,同时左脚随右后转身之势向左钩下踢去,眼看左钩(如图74)。 说明:43势与44势前后相连,中间不要停顿,反臂上挥,直臂上挑的动作要保持两钩钩头相对,弧形线路要走立圆,踢腿与挑钩动作同时完成,同时脚尖上勾。 第四十五式:风摆荷花 接上势,左脚向左后落步,两钩钩头向右侧倒去,两虎口向右,动作不停,身微左转,两手钩由右向左下劈带,顺势两手翻腕,两虎口转向左,两臂上举,由身体左侧将两钩平着越过头顶(两钩钩头向后)向右侧横摆,右臂伸直,手心向上与地面平行,左臂屈肘,左钩钩身子放在右小臂上,左手手心向下,两钩平行,两钩钩月向前,同时重心右移,左腿提膝护裆,右腿独立,两手虎口向右,眼向右看(如图75)。 说明:左转下劈动作要协调,不可有先后,向右过顶摆钩动作要与左腿提膝护裆同时完成。 第四十六式:屏花四秀 接上势,左脚向前(西南方向)落步,左腿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竖起,虎口向上,向左侧推去,左臂伸直,右臂微屈,右钩靠近左小臂处,身向右转,眼看右前方(如图76)。上动不停,右脚向右侧 (东北方向)跨步落下,右腿独立,左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沿胸前由左向右平直推去,身微左转,眼看左前方,两钩直竖,右臂伸直,左臂微屈,左钩靠近右小臂内侧(如图 77)。紧接上动,左脚向左前(西北方向)跨出一步,左腿独立,右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竖着沿胸前由右向左平直推去,左臂伸直,右臂微屈,右钩贴近左小臂内侧,身微右转,眼看右前方(如图78)。右脚向右侧(东南方向)跨步,右腿独立,左腿提膝护裆,同时两手将钩竖着沿胸前由左向右平直推去,右臂伸直,左臂微屈,左钩紧贴右小臂内侧,身微左转,眼看左前方(如图79)。 说明:本势向四个方向跨步,独立要与推钩方向一致,两钩钩月向前,推钩后回首观望,四个动作要连贯,上下配合要协调,身体不可摇晃。 第四十七式:杏红千里 接上势,左脚向前(东)斜上一步,右脚随即向左腿后插步,同时两手将钩举起由右向上向左顺势并排劈去,身微左转,两钩在左腿外侧,两虎口向左,两钩月向下,眼看两钩 (如图80)。上动不停,两手翘腕将两钩由前向右向左横摆,左臂伸直,右臂微屈,右钩钩身子放于左小臂上,两钩平行横于身体左侧,同时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右腿微屈,脚尖向西,身微右转,眼向前看(如图 81)。两钩保持在左侧横摆平行姿势不变,左脚向右脚前上步,右脚再向左脚前上步,如此两脚交替由东向西以弧形步方势跑向正门起势处,左脚在前,左腿微屈;两钩仍在左后,原势未动,眼向前看(如图 82)。上动不停,返首向东,身向右转,右脚向右前跳出一步,左脚立即向右腿后插步,同时两手将钩由左向上举起越过头顶向右并排劈去。两钩在右腿外侧,两虎口向右;两钩月向下,眼看两钩 说明:本势四个分解动作必须先后连贯,中间不要停顿劈钩与插步动作要同时完成。向左摆钩动作要与右脚出步相一致,左摆钩姿势未变,两腿交替带钩行进,动作要自然柔和,步走弧线,由东向西小跑,跑至正门时,左脚在先(约三至五步)立即返身跳步,向右双劈钩时要与左插步动作同时完成。 第四十八式:锦堂富贵 接上势,右脚原地未动,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身微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将钩竖起由右经胸前向左垂直推去,左臂伸直,右钩随之向右侧竖起,两臂展平,两手虎口向上,左钩钩月向左,右钩钩月向右,眼看左钩 第四十九式:十字献花 接上势左手将钩由上向下向左后一带,右脚立即向前跨步,身向左后转,面向正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在后挺直,脚尖稍内扣,仍为左弓步,同时右手向内倒钩,反手倒提,随转身之势向左钩左侧抄去,两腕交叉相叠成十字,两臂微屈,两钩举于胸前,两手虎口向上,眼向前看 (如图85)。 第五十式:收式还原 接上势,右手将钩由前向右后一带(虎口向前),身向右转,右脚向起势处退步,左足再向后退步,左钩向下拉带,虎口向前,右脚向左脚并步站立,两臂下垂,两手握钩分置于身体两侧,紧靠两大腿,两钩与地面平行,两手虎口向前,两钩钩月向下,眼向前看(如图86)。 说明:本势图照同前马踏落花之定势为左侧视图,实际姿势为面向正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