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简体字与繁体字

 林爱娟 2012-03-28

 

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学简体字,当然每个在中国上学的孩子都是如此。

前不久,有帖说,台湾人认简体字太吃力了,说不能按照常规的“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的猜字方式,因已被简化,不知如何读起,对他们来说,简体字太难认,也许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简体字的原因?

说,简体字起源于1964年的文字改革,我学简体字的时候,是文革时期,那个年代,禁书、禁文化、禁文学、说得直白点就是禁小说,禁小说里面的思想,但不管如何禁,很多家庭多少都留有繁体字的中国名著或小说,所以,虽然学的简体字,但也能前后拆解地大体地能看繁体字小说,所以就有了接触到繁体字的机会,虽然不能写繁体字,但也能认繁体字。

现在,在中国大陆读书的孩子们,也有很多都认得繁体字,有些还追求繁体字,觉得是另一种文化,比如说,如果有一个繁体字,你不认得,他认得,就会觉得他很有才,如果还能写,那是更不了得了,要刮目相看了。

如果你想在书店找繁体字的书,现在能找到,有些以古书的形式来印制,竖排,外表精美。

繁体字与简体字对我们来说有时无法区别有无,比如实在的实,有简体有繁体,李逵的逵,你基本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繁体字,其实没有。再有,实在(實在)的实,宝贝(寶貝)的宝,有时会不会弄混呢,特别是达到(達到)的达,李逵的逵,会弄成一个繁体字,小学时看《水浒》,把李逵读成李达,以为那是繁体字的達,只是听大人说读kui,以后才笑自己原来如此。

一九七七年的时候,曾经想进行第二次的汉字简化,老百姓发明了很多的简体字,比如宣传的宣,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横;插入的插,一个提手旁加一个千;开展的展,一个尸字头下面一横;但第二次文字简化方案被否了,而后,已没有人使用民造的简体字。

现在,是电脑打字时代,很多字打得出,确不一定写得出。人们创造新词,但已不会创造新字。如今,语言丰富,词汇丰富,网络语言词汇更丰富。在家里,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华人聊天、跟帖。简体字、繁体字像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走向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