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内容概述:中医治疗疾病讲究的是从机体的整体出发,中医认为肝乘脾,脾土受伐是肠易激综合症发生的基本病机。在治疗上讲究的是因人而异。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自身的整体状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配药治疗,同一种病的治疗方法可能不同,千人千方,针对性较强。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下面介绍中医辩证论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方法: 1、由于情绪激动而激发的肠易激综合症-抑木扶土调肝脾 情绪的变化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是形成肠易激综合症的内动因素。常因焦虑、愤怒、抑郁、精神紧张和恐惧等剧烈的情志变化而激发。 中医认为肝乘脾,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痛责之肝,泻则之脾”,病发于肝旺脾虚,治宜抑肝扶土,调理肝脾。抑肝有柔泻与疏泻之异:腹痛较严重者,用白芍柔和肝体,缓肝之急斯为泻肝,即《内经》“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之意;胁腹胀明显者,用麦芽疏肝和胃;胁肋胀满者,用柴胡疏达肝气。健脾当用党参、白术甘温益气,扶土运脾,调补中虚。 2、水样腹泻伴有肠鸣音加重者-分利收涩纵而擒 肠易激综合症中的小肠功能障碍明显者,主要表现有水样腹泻,脐周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这些主要是由于肠内水湿内盛,内迫下注所致。 治疗上应分利水湿与收涩固肠相兼顾,纵擒摄宣调肠胃。分利水湿用胃苓汤疏利三焦水道,开通“支河”以流湿,疏导沃土濡肠之水湿改道小肠,即利小肠而实大肠。与此同时,须将收涩固肠寓于分利水湿之内,收涩用乌梅、石榴皮、芡实擒津固肠,抑制肠蠕动,延长水谷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禁固胃关。水泻缓解之后当转为温补兼涩,用附子理中丸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使脾胃阳气振奋,水谷藉以生化。 3、便秘和腹泻相交替者-补脾运中调气机 肠易激综合症表现为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为结肠运动障碍与分泌功能障碍的混合型,常伴有上腹不适、饱满、恶心等。此为脾虚乏运、气滞湿阻所致。脾虚湿胜则泻,脾呆气滞则结,治宜健脾胃助运化,调整肠胃功能。健脾运中宜用四君子汤甘补温运,强健脾胃,崇土以助中运;调整肠胃功能重在调理中州气机,宜用枳实与陈皮相伍,斡旋中州气机,或枳实配葛根导滞升阳调理升降,或枳实、陈皮配肉豆蔻疏涩并用,纵而兼擒调理肠胃。 4、大便有排不净感,肛门坠胀-健脾升清阳 肠易激综合症以结肠运动障碍为主者,大便次数增多,便后仍感便意未尽,伴腹坠胀肠鸣。这些都是脾胃清阳不升,湿浊滞留大肠所致。即《内经》所说“清气在下,则生胀”之故,一般健脾助运化可收效。若健脾无效,则宜配合升阳荡风。 升阳用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并止泻;所谓荡风者,用升浮之药如防风、升麻、白芷等。医者以风药散治外湿者很多,治内湿者很少,却不知风药荡风化肠湿确有卓效。从病因方面认识,风与泄泻的发生关系密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