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帕金森病药物都有明显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时间一般只有4年~6年,随着吃药时间延长,疗效越来越低,所需要剂量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会失去疗效。所以服用应讲究方法。 ①用药治疗的时间 早期帕金森病症状不重,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可以暂时观察不吃药,应尽量推迟吃药时期,采取加强功能锻炼的方法。如早期就给予大剂量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虽然可以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但很可能加速帕金森病进展,使帕金森病药物不良反应提早出现。但如果症状明显,就应该及时吃药,以控制症状。 ②治疗因年龄而异 首先,尽管年轻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较严重,但年轻患者通常比年老和患者的疾病过程良性度高,智力状况好。另外,年轻患者常常预期要治疗20余年,所以,为了长期的治疗目的,应避免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加强为避免疾病恶化而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这是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相反,由于老年病人的年纪都比较大,因而较少考虑进行神经保护以及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的并发症问题。对60岁起病的病人前先用受体激动剂,尽量不用多巴胺制剂,60岁后起病的病人,适当应用多巴胺制剂。 ③剂量需因人而异 患者在服药时遵循下列原则:⒈长期服药,不要突然自行停药。⒉左旋多巴低剂量和剂量滴定原则,由于左旋多巴并不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并且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主张在以最小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生活能力的前提下,维持量越低越好。其实在该原则中这个“低剂量”并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的。如对美多巴而言,在早期可能每天1片半就能很好的控制病症,用3片就没必要。可是到了中晚期,即使是3片美多巴可能都不管用,要用4片方可,这时每天的最小剂量就是4片,而用5片就没必要。这就是所谓的“滴定”方法,一点一点地增加,增加到症状有明显改善,却又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的剂量时为止。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应用也是这样原则选择合理药物。有的病人一开始吃药就选择效果最明显的多巴胺制剂,如美多巴和息宁,该类药物效果明显,但可能使不良反应提早出现。因此,对年龄较轻的早期病人,应选择多巴胺激动剂,如泰舒达等,该类药物虽然效果欠佳,不良反应明显,但可推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对年龄较大的早期病人,可应用多巴类药物。随着病情发展,需要的药物剂量越来越大,因此吃药需要做到“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即剂量尽可能小,长期规律地服用,能达到80%左右效果即可。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2011.04.22 胡小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