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见闻(4):怎样让课堂“动”起来

 映雪的萤1.168 2012-03-30

数学见闻(4):怎样让课堂“动”起来

(2011-04-06 06:45:56)

数学见闻(4):怎样让课堂鈥湺澠鹄
    实事求是地说,从我听到的课来说,我觉得英国的课堂还是比较注重“操练”的,属于那种务实型的“精讲多练”,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噱头,对于情境的熏染也比较随意自然,没有刻意的创设。但是练的方式上,倒是有几种比较有趣的形式让原本静悄悄的课堂“动”了起来,倡导小组之间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

有一种常用的形式是“宾果”游戏,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用,数学课堂上用来训练乘法口诀特别适合。先请学生自己在一个九宫格中写下几个数,老师用骰子随机丢出相应的数,如果两数相乘的结果与学生自己写的数相同就可以划去,看谁“划去的数先形成一条直线”,看谁先 “划去全部的数”。

比如:有一位学生就写下了图中的这些数。学生也不是第一次玩,所以都知道在方框里写的数都不会超过36,因为是用骰子丢出的数,如果用扑克牌情况就不一样了。到底写怎样数容易获胜,发生数的组合的概率略有不同,但对于这个练习的目的来说可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丢出两个数,学生能够进行乘法的练习。也许到了后面学习概率的时候,来讨论到底填哪些数“划去”的可能性更大,才变得更有意义。

1

10

15

15

12

9

18

24

12

 

 数学见闻(4):怎样让课堂鈥湺澠鹄
    还有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拼图”。在很多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都有应用,用来的拼的图有时是长方形,有时是三角形,形式各异。比如:在解方程中教学的应用。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很多写着代数式的纸条,找到相应的方程以及与其对应的解题步骤,把它们排列在一起。如下:

 

   5a+2=7       5a=5         a=1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老师也有意让问题变得开放,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由3个步骤组成。有一个是需要4步解决,如:2(5n+1)=32—5n+1=16—5n=15--n=3,有一个却只需要2步即可,如:n÷6=3—n=18。这样的开放设计,的确给部分小组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也利于让学生在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不至于出现到剩下的几个不加思考地分在一起。

 

    再如:应用在分数的加减法练习中。在一个长方形纸条的两端写着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或者直接就是分数,如果这两个数是大小相等的,就可以拼在一起,成为一条公共边。英国的数学教学比较注重开放,在这个拼图游戏中老师还是沿袭一贯的开放问题的设计,在拼的过程,有的长方形的一端没有任何信息,这并不是减少思考的次数,而是反而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最后就能拼出一个完整的漂亮的图案。

数学见闻(4):怎样让课堂鈥湺澠鹄

数学见闻(4):怎样让课堂鈥湺澠鹄
    通过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让数学课堂动了起来,动手做,动口说,重要的是动脑想。

    制作这样的拼图游戏材料也很简单,先画出完整的一个图,把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先填上,按照设计剪开,就可以了。因为便捷,才会常用。

数学见闻(4):怎样让课堂鈥湺澠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