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尿次、尿量會受到飲水量、溫度、出汗和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個體差異很明顯。 健康成人日間排尿4-6次,夜間0-1次,全日總排尿量約1.5 了解小便的變化,除可知道身體津液的盈虧外,中醫還可看出肺、脾、腎、膀胱等臟腑的情況。 以下是有關小便異常的中醫理解。 小便性質異常
小便紅赤,多屬熱傷血絡; 排尿量異常
小便量少兼有浮腫,常見於陽氣不足,肺、脾、腎的氣化不利,以致水濕凝聚體內。 排尿次數異常
夜尿增多,尿液澄清量多,可見於腎病後期及老人。 是腎陽不足,未能攝水所致。 排尿不通或不利 中醫統稱為「癃閉」,點滴而出稱為「癃」。 雖有尿意,但小便不能,點滴不出稱為「閉」。
肺熱壅盛: 排尿不暢順,或尿液點滴而出,尿量少色黃,常伴有咽乾,心煩,口渴,飲很多水,呼吸短促或有咳嗽。舌苔黃薄,脈數。 肝郁氣滯: 因為情志抑鬱或多煩善怒的情緒影響,容易有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 常伴有脅腹脹滿、煩躁易怒。舌紅苔薄,脈弦。 中氣不足: 時欲小便但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伴隨小腹墮脹,無胃口,精神疲乏,氣短而語聲低細。 舌淡苔薄,脈弱。 腎陽虛衰: 小便不通,排出無力,或尿後仍點滴不爽。 常伴怕冷,腰膝冷而痠軟無力,面色蒼白,神氣怯弱。舌淡胖,脈沉細。
產後婦女不能排尿,常因血瘀或子宮腫脹,引起膀胱和輸尿管受壓所致。 小便失禁 中醫認為是腎氣不固或膀胱失約的表現。 遺尿 在小兒屬於發育未全,腎氣不充。 在成人則屬於腎氣不固、下焦虛寒或大病後元氣虧損。 http://www./chi/lifestyles/tcmrole_urine_exam_urine.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