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中学生集体焚书事件?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王俊的日志
以前有朋友说,我们应该搞一次焚烧中小学教科书的行为艺术,用以抗议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没想到的是,我们的艺术家们还没来得及实施他们的行为艺术,就已经出现了现实版的焚烧教科书事件了。看来我们敏感超前的行为艺术家们真是不够超前,现实的残酷早就超出他们的想象了。
今天在新闻中看到,湖南某中学学生趁晚上停电之际,开展了一次疯狂的焚书活动,以发泄心头的压抑和郁闷。看到这一现实版的行为艺术,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称赞他们的勇敢吧,又同情他们的无奈;想为他们叫好,又不禁为他们担心,因为被压抑出来的非理性是非常可怕的。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对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说三道四,有很多指责,有很多担忧。可是,又有多少人去反思过自己,反思过我们的社会,思考过是谁制造了他们的许多恶习呢?借着这次中学生焚烧教科书的事件,我想来反思反思这些事情。 毋庸讳言,中国的小孩子都是很听话的,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得很乖,在家里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这其实也没有多少不好的,如果家长和老师都是些品德高尚的人,还可能是很好的。但是,由于唯物质主义的侵袭,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变得现实功利了,不仅不要求孩子的品德,动不动就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动不动就是和别人比较,激发孩子的功利心、妒忌心,动不动就灌输功利性的物质动机,读好书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真是“一切出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这样一来,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东西,不是被忽略,就是被淡化了,结果催逼孩子的都是功利。在学校也是一样,一切都以学生的成绩说话,考出好成绩的学校就是名校,教出好成绩的老师就是名师,而这些名校与名师又都是同择校费、奖金等挂钩,最终的结果就是,分数就是金钱。为了金钱,学校既不管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管什么教育规律,更不管他们的道德品质,一切从分数出发,为了考分,可以不择手段,孩子只是他们谋名谋利的工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呢?也同样是如此,为了更好的进行意识形态控制,国家推行教条教育,不允许其他形式的教育出现;社会希望从应试教育中获利,拼命出各种教辅材料、应试资料,办各种考试辅导班、补习班。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教育之外的目的,从来没有看到教育本身,看到活生生的孩子。显然,在这种功利性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国家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你能指望他有责任感吗,能指望他们道德品质高尚吗?大概是不可能的吧。到出现了他们不负责任、不讲道德的时候,再去指责他们,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显然是不对的。 没有多少人天生是好的,也没有多少人天生是坏的,人的品质优劣,更多是社会环境造成的。由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变成了人们唯一的思维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整个社会都功利化、实际化了,都只见物不见人、只见钱不见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能够例外吗?当然不能。反过来看,我们对年青人的指责不仅是不对的,反倒应该接受他们的指责,因为是我们把他们逼坏了、逼疯了。很显然,这次湖南某中学的集体焚书事件就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逼迫他们的一次集体抗议,他们要求把他们看作活生生的人,而不要当做考试的机器。 谁制造了湖南某中学的焚书事件?谁知道了不负责任的年轻人?显然不是这些孩子自己,他们一开始都是单纯无辜的,甚至是人性本善的,可是经过我们功利性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及规训之后,就开始变得功利和不负责任了,这不是孩子的罪过,而是社会的罪过,孩子都是功利社会的牺牲品。本来,这些孩子都是活泼可爱、生气勃勃、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但经过功利教育的规训后,他们就逐渐变得思想僵化、死气沉沉、功利自私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年轻人总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他们不满意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压抑和规训,他们要求归还他们的自由和生命活力,所以,他们总会制造这样和那样的反抗。只是由于我们社会压迫他们的力量太强大,而他们还很弱小,很难制造出普遍性的集体反抗事件,但是,只要有机会,它们是一定会出现的。这次晚间停电,给湖南某中学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他们终于爆发了。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下,学生集体焚书教科书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学生的活力还没有被完全扼杀,他们也必将成为埋葬这个不合理教育体制的中坚力量。 最后,还是要为湖南某中学的学生喝彩一下,并对他们说:为了自由、为了生命、为了尊严、为了成为更优秀的人,焚烧你们的教科书吧,中学生朋友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