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犹不及——人在放纵中失去幸福快乐

 关心明天 2012-04-03
过犹不及——人在放纵中失去幸福快乐

净耀 居士

  《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作为人之天然伦理,饮食男女为人之必须。然而,《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中国太极思维对于人性、情感欲望的的高度智慧的总结,是情与美的最高境界。这个智慧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知道节度,要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
  东方文化智慧,不是禁欲主义,而是节欲主义。近代中国的全盘西化者,总是污蔑传统文化是禁欲主义,以博得民众对放纵主义思想的的支持和拥护。
  西方文化中,不是太极思维,而是提倡线性思维,反对节度,提倡没有边界,没有限制的,呈放射状的一种欲望放纵。这种思维,从文艺复兴后的几百年,慢慢成为了世界主流文化,形成人类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总结人类历史,可以总结自己的情感历程,总结自己的家庭状况,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主流文化思维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快乐幸福,而是相反,人类在放纵中失去了幸福快乐。
  在道家智慧中,强调一点:物极必反。在儒家智慧中,反复强调:过犹不及。这是中国古人非线性的太极思维智慧。
  我们饥饿时需要吃饭,但是没有人会认为吃得越多越好;我们饥渴时需要喝水,但是没有人认为喝得越多越好。我们都知道在某个节度数量时,是最好的。其实,圣人的教诲既简单,又深刻。可惜的是,人类总是迷失智慧,在饥渴时,总想喝下一个大海;在饥饿时,总想吞下一座大山。在佛法里,这种心理叫“贪”、叫“痴”,满足不了贪欲,就生“嗔”。所以佛法里讲,人的“贪、嗔、痴”三毒,毁掉了幸福人生。
  什么是“淫欲”?就是过度的欲望,“淫”的古文原意是雨下得太多叫“淫”。在古来智慧中,并没有反对人的基本情欲,而是反对对于欲望的过度追求。
  这个时代,身体营养过剩,人们疾病繁多,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要如何去吃,而是要思考如何不吃。
  这个时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思想混乱,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要如何去看,而是要思考如何不看。
  这个时代,媒体美色过度,人们眼花撩乱,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要如何去求,而是要思考如何不求。
  这个时代,音乐铺天盖地,人们心烦意乱,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要如何去听,而是要思考如何不听。
  老子在《道德经》第12章中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个思想,和儒家讲经常讲的“过犹不及”的思想是一致的,道家也高度总结:“物极必反”。
  颜色多了会使人眼盲,声音杂了会使人耳聋,味道浓了会使人丧失辩味能力,驰骋畋猎会令人心发狂,(拥有)贵重财货使人行动不便。因此圣人(知道这些道理),(便)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不追求人人喜爱的五色、五味、五音、畋猎、财货,所以有得也有失。
  这一段用具体例子来解释前面所说“圣人处于后、处于下,处于众人之所恶”。一开始就告诉人们“五色、五味、五音、畋猎、财货”等人们喜爱的东西,将使人产生追求的欲望,在这些方面,圣人不争。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古人于山上清修,山下有人经过便能知道,这决不是“神通”。因为人有气味,走路有脚步声,所以修道之人能辩其味道、闻其脚步。
  当今孩子上学,知识面远比二十年以的小孩多,说多百倍也不为过。但现在的小孩永远也出不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也永远成不了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这就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的最好注解。
  对原文的理解: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令人眼花缭乱,长久迷失在里面,就会失去辨别颜色的能力,如同盲人;声音旋律振聋发聩,长期沉湎于此,也会失去辨别音色的能力,如同聋子;山珍海味吃久了也就尝不出味道来了,口舌都会因此而麻木;纵横驰骋于山野间弯弓涉猎,会令人极其刺激,久了心就会变得狂野;一心追求难得的东西会使人惟利是图,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一切都是外在世界对人的诱惑,因此对于圣人而言,填饱肚子、能够生存就可以了,不会去追求其他的诱惑,要舍其虚幻、存其精华。
  对字的理解:
  五味令人口爽:爽,麻木。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畋,音“田”,打猎。
  对本章的体会:
  这是对上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进一步剖析。凡属“有”者皆与利相连,与人的有形体相连,能给人物欲的享受,其快感是刺激而短暂的。人们对物欲享受的追求往往是乐此不疲的,最终结果是对一切刺激的麻木,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和长久的幸福与快乐。物质层面带来的快乐都是很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人们很容易体会到,并为其所带来的刺激与快感所诱惑。当今社会,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满足人们物欲的方式和可能大大提高,已经不仅限于老子所提到的那几个方面,所有这些都使人在物欲中迷失得越来越远,以至于完全忘记了更为根本的快乐之道,那就是人内心的修炼。
  为腹者,填饱肚子可矣,指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里的“目”,泛指人的所有感觉器官。物质方面的享受,不是不可以,适当的享受可以让人身心愉快,但追求于其间、沉迷于其中,久了就会迷失生命的真谛。老子在此表明了他的主张:为圣人者,在物欲方面应适可而止,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要主动远离物欲的诱惑,而更加注重于内心的修炼。



返回主页
返回目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