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疗法

 将军li 2012-04-04


 
咖啡 - 许诺 -

刮痧(一、刮痧概述)  


1、防病治病:刮痧具有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


2、自我诊断健康:刮痧可以根据痧象(出痧的多少,所在的部位,颜色深浅)和刮试过程中的阳性反应(局部有无疼痛、疼痛轻重、疼痛的性质,刮痧时刮板下有无障碍和阻力)诊断对应脏腑器官的健康状况。


3、养颜美容:刮痧可以活血化瘀,排除体内毒素,清洁净化血液和肌肤,使肌肤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组织血容量增多,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使皮肤新陈代谢活跃,有理由受损的组织修复,更新于功能恢复,可延缓面部皮肤衰老。

 

刮痧(二、器具选择) 

 

1、水牛角刮痧板:水牛角性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玉石刮痧板: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有滋阴清热,养神宁志,健身祛病的作用。


3、砭石刮痧板:用正宗选黄色泗滨砭制成,砭石具有特殊的能量场,可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具有疏通经络,排宣热毒的功效。


4、蜜蜡刮痧板:蜜蜡为琥珀的一种,有治病防病之功效。

 

刮痧(三、基本刮痧方法) 

 

     正确使用刮痧板的方法:用手握住刮痧板,将刮痧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痧板两侧,刮痧用手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压力。


1、面刮法:将刮痧板的1\2长边或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向刮试方向倾斜30~60度(45度最为常用)均匀地向同一个方向刮试。适用于躯干、四肢、面部的平坦部位。


2、角刮法

单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试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而下刮,用于肩贞、膻中、风池等穴位。


双角刮法:以刮痧板凹槽对准脊椎棘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向下倾斜45度,自上而下刮。一般用于脊椎部位。


3、点按法: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压,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适用于人中、膝眼等穴位。


4、厉刮法: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2~3公分)前后或左右摩擦,适合头部穴位。


5、按揉法

平面按揉法:用刮痧板角部的平面笑语20度角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缓慢的旋转运动。适用于合谷、足三里、内关已经手足穴位和其他疼痛敏感点。


垂直按揉法: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缓慢按揉。适用于骨缝部的穴位和第二掌骨桡侧的穴位。


6、梳理经气法:沿着经脉的循行部位,用刮痧板长边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循经刮试,适用于经络分段或整体的梳理。

 

刮痧(四、刮痧前准备) 

 

    选择空气新鲜、温暖的室内环境,避免吹空调或风扇。


    1、饮食准备

先用10几粒红枣加上10几粒的桂圆煮水(或者打成羹)喝下去,补足能量,以免泄气。


   2、选择体位:选择既能便于刮痧操作,又能充分暴露被刮部位,被刮者肌肉放松,可保持配合刮痧体位一段时间。


     坐位:适宜刮头、颈、肩、四肢、胸、背、腰等部位。被刮者面向椅背骑坐,双臂放在椅背上,使其身体有所依靠。


    侧卧:适宜刮试侧头部、胸、背、腰、髋、下肢侧面等部位。


   仰卧:适宜刮前头部、头顶部、侧头部、面部、胸、腹等部位。


   俯卧:适宜刮后头部、背、腰、下肢后侧等部位。卧位时腹部垫一软枕托起腹部,避免肌肉紧张。


3、选择需刮痧的部位,涂擦刮痧油,开始刮痧操作。


4、擦净刮痧油渍,穿衣保暖,并喝适量温开水,一小时内禁止外出或沾凉水。

 
 

刮痧(五、注意事项)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血液病患者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衰者、肾衰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慎刮。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6、刮痧时注意保暖,尤其是面部刮痧后,至少1小时后方可外出。刮痧3小时候方可洗浴。


7、一般不建议一次性大面积刮痧,以免泄气。


8、刮痧时不要过分追求出痧,防止刮痧过度,泄气或造成软组织损伤。


刮痧(六、特殊提示) 

 

1、少数体质虚弱者,刮痧后24小时内有疲劳反应,有者刮痧时间过长或没有注意保暖,偶尔会引起感冒。正确掌握适应症,刮痧时间,刮痧准备。


2、在空腹、熬夜后刮痧容易出现晕厥,刮痧时间过长、体质过弱容易发生晕厥。出现头晕、恶心、冒冷汗、疲倦、面色苍白等情况时,立即停掉刮痧,平卧,注意保暖,喝一杯糖水,用刮痧板角部点按人中、对百会穴、涌泉穴适当按摩,好转后继续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


3、不要强出痧,不出痧也会达到一定的效果,“气滞血瘀”型的“实证”刮痧后迅速出痧,“气血不足”的“虚证”不容易出痧或出痧很少,这种情况不建议强出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