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人类要生存、繁衍,绝对离不开水。水利、水利工程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分。通过阐述我国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内涵,并从我国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论述了水利、水利工程与水文化之间的辩证耦合统一关系。 关键词:水利 水利工程 水文化 地球上的人类要生存、繁衍,绝对离不开水。人类社会的演替和发展以及其相对应的水文化也都离不开自然生态水环境所提供的客观基础。 一、我国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内涵。 从古至今,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和各种水利事业中都必然要创造与其相适应的水文化。而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的水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重新认识,并把这种观念、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反映于水利工程建设和所从事的水利事业工作中,形成新型的对应于这种水文化时代或时期的水利工程和水利事业。因此,水利工程、水利事业与水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持续演替发展的辩证耦合统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文化是人类对人类社会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水环境观念的外化,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态水环境与满足兴利除害需求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指导自身行为和评价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准则,以及人与人之间对于在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事业工作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与评估其效果、效益及其价值的准则。同时,水文化也反映着人类社会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一定人群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认识程度,以及其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中国的水利工程、水利事业与水文化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我国水利工程、水利事业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民族自古迄今在对于水的领悟规律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带有独具中国特色的观念,从而形成我国水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我国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历史沿革与演变 我国治水历史非常悠久,治水经验十分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我国秦代以前的水文化 我国水利建设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由遍布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遗址可以明显地看出,远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些遗址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在全国几乎每处江河、湖泊和宜牧草原,都有先民活动的遗迹分布在这些水源的附近。可以说明,原始社会人类活动的分布都是与水源的分布共生的。世代相传的大禹治水,就是典型的原始社会的水文化。传说鲧用堵法治水失败,只好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龟;而禹因受启示于龟背文(纹),用疏法治水获得成功;《洛阳记》载,“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致使后人在治水之前,均祭祀神龟,治水中,浇注大龟,以镇水妖,永保平安。 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有记载可查考的最早的水利设施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典型的河南登封龙山文化,就有凿井技术和陶制排水管道的记载。到公元前1600~前1100年前后,商代有关水利工程的文字记载了沟洫井田制度。公元前1000年前后,西周时期,已有蓄水、灌排、防洪等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记载。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兴建都江堰工程,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即现在的泾惠渠前身),楚国修建的芍陂等,至今仍存在,经扩建、改造和发展,继续为人民造福。在黄河下游两岸,各诸侯国自筑防洪堤防,“壅防百川,各以自利”,以堤防保护本国,又以邻为壑,彼此“水攻”。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才废止了“水攻”,统一了全国水政。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水文化的主要特征。 2.我国察代以后的水文化 在秦代以后,我国进入了长时期的封建社会,其中经历了三次统一与三次和平时期,从而也带来了三次水利的大发展和人口的大增加,相应地,我国水文化也经历了三次大演变和大进展。 (1)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为统一治理江河,发展灌溉创造了条件。此时期的水文化为适应自然、满足人口增加及安居乐业的需求,对江河堤防实行“决通川防,夷去险阻”;水文化的代表性灌溉工程有关中的郑白渠、成国渠,以及为开拓岭南修建的灵渠,使湘漓通航。自汉代起,为巩固国防,在西北屯边垦殖,开发了青海的湟水流域、宁夏的河套地区和甘肃的河西走廊。 (2)隋唐宋时期 隋炀帝修通了南北大运河。特别是唐朝,国泰民安,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垦荒地,修筑圩垸,以及荆江和汉江堤防;塘堰灌溉遍布,并已有提水灌溉,灌溉面积大为扩大,作物单产和总产大大提高。公元1069年,宋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水文化出现了《农田利害条约》法令,设立了农田水利官,“四方争言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复兴”。北宋徽宗,提倡围湖造田。南宋时期,珠江口大规模修堤围垦,太湖、浙东建设海塘,以及著名于后世的苏北以范仲淹命名的“范公堤”等。唐诗、宋词,人文传记和小说兴盛,以及李白、杜甫、王羲之、柳宗元等诗词和书法家都给后世留下了大量有关水利方面的文笔墨迹。此时期的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相互交融,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 (3)元明清时期 到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全国人口已达4.1亿,耕地面积达0.73亿hm2,复种指数达110%,这些均得益于水利工程和水文化的发展。如元代屯田,不仅在西北,而且还扩展到东北和西南边疆。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更把荆江大堤连成整体,又修筑武汉市堤、黄广大堤,以及安徽同马大堤和无为大堤,康熙和雍正年间,又拨专款修筑湖广堤围,修堤围垦极盛,即“湖广熟,天下足”。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中,都有很多有关水的精彩描述。水文化充分反映了封建盛世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来自: 江海博览 > 《文化》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水利工程、水利与水文化的关系浅析
而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的水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重新认识,并把这种观念、思想、行为、价值观等反映于水利工程建设和所从事的水利事业工作中,形成新型的对应于这种水文化时代或时...
水文化
水文化1我国灌溉系统发展史1.1灌溉系统雏形奴隶社会中,农业生产方式是井田制。
什么是“水利”
什么是“水利”进入20世纪后半叶,水利中又增加了水土保持 、水资源保护 、环境水利和水利渔业等新内容,水利的含义更加广泛。一、 水利与人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需...
李建||“泉水文化”是阳泉的一块招牌
李建||“泉水文化”是阳泉的一块招牌。桃河和温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地下泉水,而桃河与温河汇合后形成绵河,使得娘子关一带从地形上构成泉...
浅谈农业水文化
农业水文化表现是多方面的,“天人合一”的众多水利工程或者与之相关的技术,是农业水文化的物质体现,对农业水资源诸方面的认识形成了农业水文化精神方面的内涵,农业水资源的法律等众多相关内容构成...
寧波千年它山堰
寧波千年它山堰 王元暐(生卒年未详), 东琅邪人。我国古代留下的水利遗存不少,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四大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
古代水利工程大盘点
古代水利工程大盘点作者:duhaiyan.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葺了中国建设古代并沿用至今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其与郑国渠和灵...
浅析水文化与现代水利发展
浅析水文化与现代水利发展。综上可以看出,水文化是人类对不同时期水环境观念的外化,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态水环境与满足兴利除害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指导自身行为和评价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准则,以...
这些古代水利工程的名称,看看你能读对几个?
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于2015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诸暨赵家镇泉畈村的桔槔井灌工...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