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寧波千年它山堰

 心静意定 2015-10-22
          王元暐(生卒年未详), 东琅邪人。唐大和七年(833)任鄮县令,关心农事,于今鄞江镇西创建它山堰,以蓄淡、阻咸、引流。
        工程工竣后,涝则七分水入江,三分水入溪,以利泄洪;旱则七分水入溪,三分水入江,以供灌溉。并在南塘河建乌金、积渎、行春三碶(今上水碶、下水碶、石碶),成水利网络,灌溉鄞西田数千顷,又疏浚小江湖等。
      
       后人感其德,建祠它山堰旁以祀,南宋乾道间赐额“遗德”,宝庆间追封为善政侯。它山堰历千余年仍存,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山堰工程布置示意图

       古代水利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发展起来的,相应地,在人与水害的斗争中,相继建造了许多水利工程。
       我国由于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的需要,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了无数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发展。我国古代留下的水利遗存不少,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四大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与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参观游览功能,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

  它山堰古代水利工程概况

  它山堰位于浙东鄞奉平原于鄞江镇西侧它山之隅,始建于公元833年(唐文宗太和七年),相传由当时鄞县县令王元玮所建,距今已有1176年的历史。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堰筑成后,江、河截然为二。堰上之水,平时七分入河,三分入江;涝时七分入江,三分入河。宁波城部分得益于它山堰水利工程的淡水供给,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宁波城有今日的繁荣与壮观,它山堰的水利工程可谓功不可没。它山堰水利工程历千年而不衰,堰体本身基本完好,至今仍发挥阻咸蓄淡、泄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作用。
 


 
        它山堰落成后,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的堰身由巨石条层层堆积,长113.7米,宽4.8米,高约10米。水利考证发现,它山堰拦河坝为我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
        其坝底倾向上游,倾角为5度。这一倾斜度使坝体水平抗滑稳定性提高一倍,较近代坝基倾斜理论提出早1000余年,堪为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为纪念它山堰的始创者,在一旁的它山上建了它山庙以纪念王元暐的功绩。同时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等日子在它山庙举行大型的庙会以纪念王元暐及它山堰的建成,这些活动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 
        2015年10月,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宁波市的它山堰被认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