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复习 1. 自尊与知耻、虚荣的区别。 2. 尊重他人是自尊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责任,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3. 尊重他人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要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4. 做自尊的人:注重维护自己的人格;要达观(豁达、开朗);自尊要适度。 5.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 6. 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7. 自信的意义(P26)自负、自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远离成功。 8. 自信的品质表现:乐观、好奇、专注。 9. 培养自信的品质:看到进步与长处(基础);增强信心与实力(重要支柱); 做自信的中国人,有民族自信心。 10.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 自立的意义。P36-2 12. 依赖思想的危害P40 13. 培养自立的优秀品质。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投身社会实践,反复锻炼。 14.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15. 自强的意义:是活出尊严、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进取的动力P48;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16. 培养自强品质:理想是航标;战胜自我是关键;扬长避短是捷径。 17.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难免有挫折。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18. 挫折的积极作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和消极作用。(挫折本身是坏事) 19. 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20.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会自我疏导。 21. 坚强意志的意义(共4个):坚定人生方向、走出失败阴影、养成良好习惯、成就事业。 22. 磨砺意志:树立明确目标;从细微之处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23. 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4.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有规范作用。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5.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多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根据其违法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6. 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7.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则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是犯罪行为,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28.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时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9.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30. 刑事处罚、刑事处分统称为刑罚,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31. 【加强自我防范】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当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 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32. P99--100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33. 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34. 区别四大保护。 35. 非诉讼手段,也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36. 打官司指的是诉讼,诉讼也就是打官司。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3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38.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9. 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