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性课堂教学之研究

 阡陌躬耕 2012-04-10

创新性课堂教学之研究
 
孔凡代
 


一、创新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1.创新性教学的本质是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己个人的创造力;

2.创新性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

3.创新性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个人的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4.创新性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生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模拟创造)。


二、创新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1.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性教学环境


情感性教学环境不仅是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生成。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需要注意:①相互尊重。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尊重教师,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②教学民主。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③以情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引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渲染课堂气氛。④师生互爱。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表达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2.强化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


学生主体参与是在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地参与是以个体对正直和尊严的渴望,以采取主动的能力为先决条件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


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①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的关系;②整体推进与个别化的关系,既要保证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分类地推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③学生参与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上述关系处理好以后,关键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那么将会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很好的动力。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习的任务与学生学习的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用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和语气与学生共同商讨某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形式,使学生体验到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②要注意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应热情鼓励他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帮助他们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使他们及时走出学习和发展的困境,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③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好奇心强,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勇于探讨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不固执己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低头等。


3.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第一,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因为数学的思想、方法、观点乃至于能力的提高几乎都隐含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以不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就无法掌握数学的真谛。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了解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事实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现实生活中事件的发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总是在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向学生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得他们的学习既有目标,又有方法和手段。第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通过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节,使所学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孤零零地存放在脑海中,而是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体系。由于认知结构的优化,可以有效地防止遗忘,一些公式、定理完全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来而无需死记硬背。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了解知识间的本质联系,思维囿于固定的模式之中,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能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入手,思维更具有广阔性和灵活性。


4.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教学的主线


创新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性的参与强调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觉察、问题的系统提出和共同的理解。


创新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一切知识就都成了令人生厌的无病呻吟,学生就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要求,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真正的实效。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和突破口,进而促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


5.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


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曾明确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这个名词也许不太好,不过实际是这样的。”此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自古至今,我们的教育都是重灌输的教育,死记硬背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的学者提倡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他们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反之亦然。倘若能利用多种方法之间的这种互补性,并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配合使用,一定能取得开发智力的良好结果。要着眼于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偏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体现21世纪教育理念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为学生具有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有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打基础。

《教育探索》200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