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山太平湖——第十六章 文物胜迹

 蛋腚哥 2012-04-11

第一节   古遗址
一、新石器遗址
杨家岭遗址
位于太平湖镇庙下,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出土磨制石铲、石锛等多件。
众家山新石器遗址
1993年发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位于共幸旅游码头附近、铜黄高速公路旁众家山一高坡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多雨季节大部分被水淹没。文物有用本地砾石制作的磨制石刀、石斧、石锛、石矛头、石箭头、石网坠等,涉及生产、生活、军事等领域,还有陶器和原始青瓷器宣、尊、壶、纺轮等完整器皿10余种,有红、灰印纹陶片百余件。陶片有砂陶和硬陶两种,多为灰陶,红陶次之;可辨的主要器形有鼎、罐、钵、尊、豆、碗等,纹饰主要有方格纹、席纹、米字纹、回纹、圆圈纹、水浪纹、曲折纹、弦纹等。其中,刀多为双把石刀,制作较粗糙;网坠分大小,大者一般长5厘米,宽1.5厘米,均为皖南古遗址中少见,有较高文明程度,在皖南古文化中据有重要地位。证明太平湖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二、恐龙蛋化石群遗址
又名黄土岭遗址,位于太平湖大桥北端约1000米处。1994年10月,因建设103省道施工而发掘,外观紫红色椭圆形,有扁圆形、橄榄形两种。扁圆形者直径10~12厘米,橄榄形的长径17厘米、短径7~8厘米。共出土5~6窝,每窝面积1平方米左右,4~5枚或10余枚。橄榄形每窝呈3~4梯层,每层3~4枚。大部分被毁,省、区二级博物馆仅收藏20枚。据考,此恐龙蛋产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6500多万年。是安徽省首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
三、古  城
猷州古城
猷州古城存在时间很短,志载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620)置,武德八年废。
《石台县志》载:“隋炀帝大业九年(613), 民苦隋政暴虐。绩溪汪华闻杜伏威、窦建德为乱,亦起兵逐宣、歙、杭、睦、婺、饶等六州,牧而据其地。时埭属宣,今县东三里之华村,即纪念华之名者,或曰华村,即猷州城也。”
“大业十三年,境内盗起,人不自保,众推左难当据泾,号总管,镇其地。难当与窦建德决胜,束草穰入置中流,遂号溪曰穰溪,复筑城两重于陵阳山前,众以其有功于猷,号曰猷州”。
“武德三年(620),复置安吴,南阳二县,置猷州于县东三里之华村,八年废”。
“武德六年十一月,舒州总管张镇周击辅公祏将陈当世于猷州之黄沙,大破之。”
“武德七年二月,辅公祏遣兵猷州,刺史左难当撄城自守,安抚使李大亮引兵破公祏,壬子行军副总管权文诞破公祏之党于猷州。”
《黄山市志》(县级)新采访资料手稿载:“秧溪原名叫淳村,属长寿乡。一说叫高村。高村叫高州。船塌里湾船叫猷州。传说若要猷州破,非要水穿过。猷州城在安仁坊左边。猷州反叛,故有八府下猷州,水冲猷州城,城废。城东高家畈有左王殿,殿前石人石马,现已没入平湖水中。”
猷州故城址,一曰华村,在石台县东三里,一曰筑城陵阳山前,即陵阳山南,一曰在安仁坊左,即安仁坊西(安仁坊在永丰西山处,湖边)。这三处彼此相距很近。同时有穰溪即秧溪、穰岭的名称出处。又,今新华、新丰之游山,即古之猷山。又,今共幸土名叫华家垅,与古华村相去很近,其名与唐初为纪念与左难当互为犄角的汪华关系密切,可知古猷州所及具体范围是古猷山、陵阳山、密崖山一带。古猷州城就在这三山间的中心地带,故《大清一统志˙池州府˙古迹》载:“猷州故城,在台石县东……在县东三里》。”
石台东部与太平全境原属泾县,泾又属宣城郡。唐武德三年,于泾置南徐州,复即更名猷州。考其因,隋大业十三年(617),左难当即于古猷起兵维护地方,并于穰溪与窦建德决胜,众推为泾地总管,与据宣、歙、杭等六州的汪华互相呼应,古猷名声大振。唐武德年初,左难当以礼归唐,故武德六年诏授左难当为宣城大都督,并扩大古猷范围,以泾为猷州。明万历间(1573~1620)泾县知县张尧文作《重建柏山左王庙碑》载,左难当于隋末唐初屡建军功,“唐封公刺史,为九州长,公整旅返旗,从穰溪夜渡柏山”亦见武德六年之前左难当的军事活动是在穰溪一带,诏授宣城大都督,才从穰溪夜渡柏山。柏山在今泾县东北25里处,武德六年左难当在柏山筑白龟城据守,使得“江之东(按指泾以东之长江南岸,唐时长江有南江流经泾县东向而去)安堵如故,公之力也。”而清嘉庆《泾县志》之太学博士孔颖达《新建猷州城碑记》载:“……改泾为南徐,寻更猷州,而以左难当为刺史,徙城于故县城之西。”即泾县城西;《泾县志》新记载:“唐武德三年,复置安吴南阳二县,同时置猷州,州治设立于本县西南大宁寺(今章渡乡境内)”即古猷州城在泾县城西和在章家渡,此二说恐有误。
广阳古城
原石台县城所在地,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设陵阳县,属丹阳郡,刘嘉为陵阳候。沛国銍县(今安徽宿州)人窦子明为陵阳令,留下陵阳山修道成仙的故事。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丁琳徒为陵阳候,子鸿袭。汉献帝建安三年(198),三国东吴首领孙策于陵阳大战祖郎并擒之,建安二十一年(217),孙策封周泰为陵阳候。东吴乌中(238~251),孙权因秋浦河上游钓鱼台溪中之石名而设石埭场。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改陵阳县属宣城郡;西晋咸康四年(338),避杜皇后名“陵”,改名广阳县。南北朝时梁代大同二年(536),始置石埭县,属池州。从汉武帝元封二年设陵阳县始,到1959年石台县撤销并入太平县,广阳镇作为一方首府之地,有2068年历史;南北朝梁大同二年始置石埭县,也有1423年之久。

1957年石埭县城——广阳古镇示意图
明以前,广阳筑土为城,有东门、小东门、正南门、毓秀门、小南门、南门、西门、西北门、正北门、东北门10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改为砖砌,改建城门5座;东来宁门、西金城门、南仪凤门、小南门清舒门、北门望华门,均有城楼,另有东、西水关各一。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丈量,城高1丈6尺,厚8尺,周长3里多。民国时期,有大小东门、大小南门、东门、西门、北门,东门和北门设有水关。城区平面是椭圆形,面积约1平方公里。商业中心在东西通城大街西段,俗称上街头,县政府设于西大街北边。明嘉靖年间四部尚书毕锵尚书府位于中街,明时县署西邻,1949年后,其前厅、大院曾作为供销部门的废品收购站。

广阳镇在柳家梁太平湖大桥东约3公里处,北倚2公里余之陵阳山,南以舒溪河为城堑,沿河而东顺青弋河可达芜湖。舒溪河流经广阳,接纳北岸之陵阳河、永丰洙溪、南岸的秧溪、婆溪,河床渐深,河面宽达200米,历来春夏摆渡,秋冬架桥,是徽宁古道之要冲。民国14年(1925)春建成的著名“皖南巨工”永济桥即广阳大桥,于广阳南门外略偏西处,雄跨舒溪河。桥长200米,宽7米,高10米,11孔,为全区原有桥梁中第一巨型长桥,是大(渡口)岩(寺)公路上极为重要的桥梁。此桥建前之旧志描述广阳:“山屏耸秀,水带回澜,林木辉映,车马络绎;扼险守要,固当一方之保”;民间亦有“前金山(太平湖镇古芒村液压尖山),后银山(即陵阳山),中间夹块玉石滩(舒溪河)”歌谣。1959年因建陈村水库、广阳镇开始拆迁,这座古城于1972年淹 没于太平湖湖底。这一古城1959年石台县撤销后,机关、厂店、学校5700多人迁入仙源、甘棠、耿城等地,城内房屋总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周遭一片熟耕沃土有5750多亩,俗称广阳畈区。镇东、舒溪河北岸之贤村、古西、洪田、文楼一带,是属新华、永丰的洪田畈区。两大畈区东西紧连,西起柳家梁,东到龙门乡桐山陈家的舒溪河北岸,长达15公里以上,盛产水稻和其他作物。李白诗中“回溪十六渡”也即在洪田畈区舒溪河上,太平湖恐龙岛前水下。“游山 八面,左王四殿”,左难当墓及其一殿在游山松子岭,濒于太平湖。
四、革命故址
太平湖密崖关大桥南浮丘坦,民主革命时期一次伏击战争远近闻名。民国37年(1848)6月21日,中共皖南地委委员孙宗溶率部全歼国民党一个自卫队,缴获步枪50多支以及子弹、手榴弹和一批军用物资。
此外,红军游击队、新四军游击队,在境内长期坚持战斗,杨明、陈爱曦、孙宗溶等带领部队战斗过的革命老区还有:汪王岭村小坑、牛栏坑、戴家、狮鸣坑、河口等;南安村黎家;古芒村尖山。
第二节   古建筑
境内古建筑寺庙祠堂、亭阁楼宇等主要是木结构,柱子多用槐、榆、香椿、黄檫、乌槠、栗、白果、柏等木料,梁坊多用松,而椽与内部装修则用杉木,祠堂大天井四周房柱因易淋雨,则常用石柱代替。隔扇门、窗斗拱多经雕刻,富户屋中木质部分多经油漆。
一、毕  府
明时历任吏部、工部、户部尚书的毕锵七十多岁时,以年老多病告老还乡于万历丙戌年(1586)告老还乡,明神宗念其功绩,赐他在石埭县广阳镇中街建造一座府第,后人称之毕府,亦称“尚书府”、“宰相府”。府第遗址在广阳高建村民组东、章村村民组冲担岭东南面。毕府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府址东至明朝县衙门,西至桂家巷,北面遥望陵山,南门直通舒溪河,河对岸有一片七、八里地的树林。每到春夏季节,林子绿荫蔽日,环境幽静,景色绝妙。府主在这般山水景趣中安度晚年,自当心旷神怡。

毕府前后三大进,分设东厅、西厅、前厅、后厅,是一组结构精美、布局严谨,色彩辉煌的古建筑。府中庭院楼阁,综错成趣,花园凉亭,雅静别致。房屋全为砖木结构,三进楼阁依次排列,瓦顶飞檐翘角,气势宏大。楼阁房屋的柱、梁、门窗都雕刻着各种

毕锵府邸门楼上方“壹品”石雕
花卉、鸟兽图案,真是精致高雅,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这一庭园设计,权衡得当,处理巧妙,结构复杂,别出心裁,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天才。大门门楣上悬挂一块皇赐大竖匾,上书“状元及第”;大门两旁的对联为“四部尚书第”、“三朝元老家”。府前石板大道两旁置数对石狮、石马、石人和石鼓。大道上横跨石牌坊一座,牌坊顶端上部有一石制竖匾,刻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可谓府主名声显赫。

据说毕府中曾经藏有许多稀世珍品,尤其是那张玉雕的花架床,长高各尺余,床架用翡玉雕成,被褥用翠玉刻就,床上有象牙琢成的人物,毕锵对之爱不释手。除文物珍品外,其它金银饰物更是不计其数。在太平天国军开到石埭之前,府中毕氏后代曾将财物分别抛于园中七口井中,用土掩埋封严。后被太平军掘出三口,另四口至今不知何处。
毕府在陈村水库蓄水前拆除。
二、宗  祠
敦本堂
谷氏支祠,位于平湖镇古芒村尖山组。清嘉庆十五年建,三进出口,进深总长30米,面阔11米。1990年拆毁。
谷氏宗祠
地处古芒村尖山村民组,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三部分组成,一是回廊和前厅,二是敦本堂(正堂),三是平台崇楼(木结构)。“文化大革命”及后期人为破坏严重,于2001年6月拆除,原址已建民房。
三、楼、亭
南安亭
康熙年间建造,位于南安村,距今二三百年。木结构茶亭。拨有土地一亩,居民一户专烧茶供过路行人。茶亭7间,21×5(平方米),小青瓦顶,东西两间砖砌山墙,中间五间木板壁,两面有座凳。太平湖水淹没时拆除。

 
密崖关亭
位于太平湖镇密崖关,今密崖关大桥旁岭上。已湮。
陵阳阁
在广阳东门下,九寿桥左,后遗址建文昌阁、聚星亭、讲学阁。已湮。
毕锵之恭介园、亭
在广阳东北二里(一都),后建药师阁。已湮。
关帝阁
在琉璃岭。康熙《石埭县志》记有“去县15里。”已湮。
四、寺庙庵观
松寺庵
位于秧溪河东岸距五松寺1公里处,五松寺一高僧发现一处风水宝地。于清朝末,化得徽州富商资助而建,占地20余亩,后于建国初废弃,“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2004年,群众自发捐料、捐工在上坡村萌坑复建松寺庵,占地100余平方米。2006年6月肉身佛妆金时,改名“复松寺”。
崇明寺
又名南安寺,位于南安村,梁大同二年(536)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赐额,明永乐年间庵寺并归。道僧合之,有东西二院之分,清乾隆年间废圮。石台县云南按察司副使李延璋有记,明末僧伦如重撰,已湮。
开福寺
广阳西二里(二都)金城山,唐光化三年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赐额,已湮。

 
崇寿寺
在万春山,广阳西三里,宋建并赐额,已湮。
凤池寺
明正德年间(1506~1521),杭州游僧戒勇募建。位于太平湖镇新建村凤凰山。民国十五年(1926)增建大佛殿。民国35年(1946),寺内设佛教会。1988年前大殿及寮房尚存。1988年拆除。
真如寺
位于秧溪,旧名陵阳院,宋初赐额,已湮。
五松寺
位于秧溪河与舒溪河交汇处,建于唐而盛于宋。宋淳熙年间(1174~1189)赐额,已湮。
崇觉寺
位于广阳琉璃岭,已湮。
凤凰山庙
又名勇戒庵,位于太平湖镇新建村凤凰山,明正德年间杭州游僧勇戒建。开始为草庐,勇戒圆寂后,石台邑候叶公为之建“月身塔”并庵。清咸丰年间,庵塔俱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众姓捐资重建月身塔与僧寮。1925年,德全和尚增筑大佛殿。今月身塔已湮没,寮房、大佛殿尚存。寮房为当地农民居住,大佛殿保存完好,系三间两进式,中间一道型天井,前进飞檐翘角。在“文化大革命”中拆毁。
众家山寺庙
座落于芦山林场场部(秀湖山庄)后山山脊,已毁,年代不详,已圮。
万松庵
广阳北三里坊市,毕锵未第时读书之处,后施为庵,栽松万株。有效贤楼、大悲阁、前殿、僧塔等,有碑记,已湮。
雪潭庵
位于广阳朝阳村。明成化年建,民国37年重建,已湮。
介福庵
位于秧溪河,清代建立。主持人福盛,有1人系尼,已湮。
云山庵
广阳西十里,已湮。

 
陈坑庵
广阳西十五里(二都),已湮。
海狮庵
广阳西十五里,莲花峰顶,五代里西峰祖师卓锡于此,有涌泉之异,已圮。
仙人庵
位于密崖关,僧道洪建,已湮。
碧玉庵
位置年代不详,已圮。
守如庵
位置年代不详,已湮。
芦膝庵
位置年代不详,已湮。
般若庵
位置年代不详,已湮。
胜惠庵
位置年代不详,已湮。
五显殿
位于秧溪河高村,清代建立。主持人大广,有1人,佣工1人,系僧,已淹没。
宗山殿
位于秧溪河东保,清代建立,已淹没。
仙坛道院
又名仙坛宫,位于陵阳山中峰之半。已湮。原宫中有窦令像,中建玉皇殿、三清殿,有《修仙坛宫疏》(康熙庚戌),徙石蹬而上可二百步于丹井旁,复助建庵二楹,游人在此憩息览胜最佳。
第三节   古墓葬
毕锵墓
位于广阳陵山顶,墓四周古柏虬曲,苍松蓊郁,环境肃穆幽静。毕锵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先后任工、吏、户等部尚书,浙江、湖广等地方官。墓地原有石人石马,“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掘,但未掘开。
明按察司副使李廷章墓
明万历《石埭县志》载:李墓“在广阳南一里许一都石坦之境”,“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明南京户部郎中汤希闵墓
明万历《石埭县志》载:汤墓“在县西二十余里四都金堂冲(广阳境内),有神道坊一座,有少保毕公碑记”。
陈惟彦墓

重修建的陈惟彦墓
民国14年9月22日,陈惟彦病逝于江苏如皋,是年冬归葬于广阳荒田垅(永阳村)。“文化大革命”期间遭毁坏。陈氏三十九世、四十世孙共同于壬午年(2002)春重修。碑文为电脑制作楷体。

第四节   金石录
荀茂志异碑
原位于秧溪河东乡金家塝栗木冲口,荀茂撰书,唐代乾符二年(875)刻立。民国时已佚。
琼仙井记
原位于秧溪河东乡婆溪东山下,荀茂书,唐代刻立。宋代黄庭坚作跋,民国时已佚。
长寿乡社碑
位于秧溪五显庙,楷书,明嘉靖五年(1526)刻立,今在太平湖底。
石冈亭题詠原位于耿城镇饶村,行书,湛若水、刘魁、周怡等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4)刻立,民国时存三石。
田南邵翁墓表
原位于秧溪曹家山镇山寺前壁,分二石书,楷书,焦竑撰,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立。民国时存,太平湖蓄水已淹没。
镜空调碑记
原位于秧溪河东乡洪家坑,行书,杜应理撰,明崇祯二年(1629)刻立,民国时存,太平湖蓄水淹没。
陵阳窦子明传
弘治三年(1490)三月,知事萧环重立,撰者失考,李春书丹。
重修南安山朝阳院记
弘治庚戌十一月,李廷璋撰,知事萧环篆额,陈廷实书。
七里西峰堂记
弘治十六年孟秋月,李廷璋撰。
广阳古城西五福路记
隆庆三年(1569),毕锵撰。
陵阳窦仙宫诗刻引
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知事李子跃立。
广阳城南叶侯祠
万历七年(1579)夏,毕锵撰。
陆侯遗思碑
万历二十三年(1595)三月,金陵张照撰,崇明陈凤林书,宣城袁深篆额,碑在陵阳山仙坛宫。
陵阳考德会
万历丁未(1607)春,毕锵撰。
城隍庙站堂记
万历甲寅(1614)春,蓉城吴文梓撰,苏至卿书。
陵阳中峰记
万历已未(1619)秋,毕锵撰,长洲文震孟书。
重开海狮禅寺祖庭碑记
康熙元年(1662),知事王大初撰,训导王贞宪书。

 
柳家梁利涉桥乐输碑记
嘉庆十六年(1811),张仁禧撰并书。
桂卿一殉难碑记
桂卿一咸丰四年(1854)殉难后,光绪年间曾任河北省保定县、香河县知县的桂瑞林为其题碣墓志铭(见艺文章)。
石埭重建城隍庙碑记
光绪八年(1882),陈锡周撰。
石埭重建文庙碑记
光绪庚子(1900)仲春,丹徒姚锡光撰。
诰封奉直大夫陈府君之墓表
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陈澹然撰,傅增□书丹,范寿铭篆额。
新建永济桥碑记
民国14年(1925)乙丑七月,天津赵芾撰,孙履亨书。
永济桥纪念碑
民国15年(1926),南通建筑公司立。
重修五福庙记
民国19年(1930),倪寿蓀撰并书。
重建雪潭庵碑记
民国37年(1948)重建雪潭庵,石埭人陈孝慈撰并书,汪海宁镌。碑记乃存于广阳朝阳村。
孙梅轩墓志铭
1995年冬至立,位于广阳黄土岭,旅美弟子苏光平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