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泰坦尼克号海难将近过去100周年,但提及这次海难,至今仍然令人毛骨悚然。1997年卡梅隆的经典力作也将被以3D的形式再次呈现,礼品店也正在想尽各种办法开发相关产品来迎合人们的需求。 经济学家在此问题上也很感兴趣。泰坦尼克号事故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其遇难者还生率在性别上的巨大差别。具体而言,有大约1/3的妇女,一半的儿童获得还生,然而却仅有20%的船员和男士旅客获救。这些数据看起来支持了社会规范的成立,即使是在极端的环境下。进一步地,我们是否能够将其归咎于英国骑士制度影响下的规范吗?最近在意大利临海发生的康考迪亚号邮轮事件也使得我们再次思考英国在海洋中所体现出的骑士精神。(实质上,作者在此怀疑英国的骑士制度影响下的社会规范在任何时候都发挥作用。) 一篇最新研究论文试图揭露问题的本质。瑞典Uppsala University的Mikael Elinder 和 Oscar Erixson研究了在和平时期的18场海难事故的详细数据,结果令人相当震惊,在这18次海难中,其中有11次妇女的生还概率低于其他成员。其中只有两次,妇女被优先营救,即1852的伯肯黑德号以及广为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总体平均而言,生还率最高的是船员,然后是船长,儿童的还生率最低。(见下图。MS为被研究得最多的泰坦尼克和卢西塔尼亚号之外的16艘船的样本)。 这是否意味着泰坦尼克号事件是这种规则下的一个例外呢?或者,是否有其他因素可以解释泰坦尼克号海难与其余海难的结果差异性。以下几点或许是可能的解释:事故船舶沉没的速度是快与慢否,是发生在一战前还是一战后,船长是否下达过让妇女和儿童优先被疏散的指令,出事船只是否来自英国。研究人员对上述差异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由对比沉没较慢的泰坦尼克号与沉没较快的露丝塔尼亚号的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可信性,即可获得的疏散时间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妇女的还生率。而其中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却是船长的行为。如果船长下达过让妇女和儿童被优先疏散的命令,则她们的还生率显著得到改善。从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而且需要并严格的执行(电影中,船员枪毙抢小伐子的男人的镜头)。最后,研究发现在英国骑士制度下,事故船只上的妇女遭遇是更坏而不是更好,这或许对骑士信条是个讽刺。 (作者为了不夸大事实,做了很多细心全面的研究。虽然是简单的描述性分析,但仍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社会规范仍然成立,即使在危难时期。但是依据于具体的环境,规范发挥作用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如此的一个例子是,破窗理论,如果我们发现他人违反了社会规范,那么我们也会更有可能做同样的事情。 或许,发挥作用的程度需要一个强制者的约束,再在坦尼克号中就体现了他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