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语文”为未来播种

 bdcxrh 2012-04-13

  2003年,由深圳育才中学语文教师严凌君编写的《青春读书课》系列丛书一经出版便获得读者的喜爱和教育界的好评。然而,近10年来,这套教材在全国的推广情况却不容乐观。2012年初,修订后的《青春读书课》出版,再次引起社会对这套由个人编写的语文教材的关注。严凌君编写教材的初衷是什么?他希望孩子们从这套教材中获得什么?教材在其他学校的推广为何不力?

  “希望传递给下一代美的东西”

  1999年, 严凌君在深圳育才中学开设“青春读书课”,用的就是自己编写的教材。2003年,这套内部教材以《青春读书课》为名出版,全书共7卷14册,约500万字,各卷分别名为《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世界的影响》、《古典的中国》、《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和《人间的诗意》,收录的篇目覆盖古今中外。

  《青春读书课》的重点放在“青春”二字上。严凌君认为,人们一直存在误区,把青春期当做人生的过渡阶段,它本身不具备独立存在的价值。对这人生中最美好、最纯真的阶段,也是学习能力最强、最易塑造人格的阶段,我们没有加以呵护、爱惜。

  《青春读书课》在收录篇目时,尤其注重是否符合青少年的心智发展规律,从不同阶段的人生主题,如怎样尊重自我、怎么认识父母、怎样认识异性、怎样看待生活中频繁的过客、怎样理解你的权利等,逐渐上升到中国近代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等来编排。此外,严凌君不用知识点去编排文章,讲课时也不用“尸体解剖法”去分析文章,而是启发学生感受文章本身的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激发他们的思考、想象和对文学的热爱。

  在《青春读书课》的扉页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打造一代‘新青年’ 为民族的未来播种”。书中处处流露出人性之美和对生命等人生议题的关注。比如,讲到爱,这套书首先教会孩子要爱自己,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心中有光芒,你才会把光芒投射到别人身上。”严凌君认为,现在发生的一些青少年极端事件,如欺辱、残害同伴或动辄轻生等,与教育的缺失有关系。

  “我们现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明天。人世间美的东西,有人生力量的东西,有能量去改变这个世界的东西,我们都希望传递给下一代。”严凌君说。

  “教育已经越来越市侩、世故、功利”

  《青春读书课》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圳育才中学高一年级的李同学说,上学期在“青春读书课”上接触到诗歌后,产生了很大兴趣,课后还找来其他诗作阅读。该校语文教师陈晓华表示,现在的语文教育将一些有味道的文章肢解,变成一个个考点,支离破碎,美感全无,而严凌君编写的教材更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思路的开发,视野的开阔,性情的陶冶。  

  严凌君并不讳言,最初编写《青春读书课》的主要原因是对现行语文教育不满——语文教育本该是生动活泼的,却变成孩子们最讨厌的一门课。

  虽然许多人对这套教材寄予很高的评价和期望,但近10年来,它的推广情况却不容乐观。据严凌君介绍,目前,全国仅有一两百所学校使用《青春读书课》。

  谈到教材遇冷的原因,严凌君说,现存的教育体制无法改变,不考试的内容就不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引进这套教材,对老师来说是额外的任务,学校和家长也不支持。“教育已经越来越市侩、世故、功利。”

  虽然孤单、艰难,但严凌君说,对教育的美好冲动,让他不忍不做出尝试,也让他一直坚持到今天。

  目前,除了教授“青春读书课”外,严凌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学网站“春韵网”上,带领一帮学生办网站、编杂志、举办文学创作大赛。在他看来,通过《青春读书课》这套书,让学生们把头从教科书中抬起来;再借助网络,为青少年提供自由写作的平台,培养他们自我表达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写作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