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 |
![]() |
作者:郭村中心小学 焦玲云 录入时间:2012-2-22 阅读次数:1195 |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渗透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T缓缓地拉出贴有手掌印的黑板)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大小。 二、认识面积,观察比较。 (一)认识面积。 1.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得多。 2.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3.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要大得多。 (二)观察比较。 1.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面,你能找到两个面,用大/小些、大/小得多或者差不多来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同桌互相说说。(互说——指名说) 2.S汇报。 A、若学生直接说到面积。 T:真了不起,已经能用今天学的新词语了。 B、若学生只说到面。 T: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的大小呢? 3.(T拿出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上有很多面,你能比一比各个面的大小吗?(让学生用面积) 三、动手探究,培养能力。 (一)引发矛盾。 1.T: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平面图。 T:在这个平面图上,每个建筑物都有它们各自的面积。你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听到“差不多“这个词,那到底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有没有办法比较差不多大小的两个物体的面积呢?下面我们就要通过活动找到方法。 (二)动手实践。 1.(两张差不多的纸片)你们有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活动材料。你们在比较的时候需要什么材料就可以选用什么材料,当然也可以不选用. T:等会在汇报的时候王老师看看哪一组采用的方法比较多。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 --1学生汇报方法中间不要打断他。2评价以学生为主。 3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渗透“面”和“面积”的转换。 4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练习。 1.(T出示课件:没有方格的图,但是有编号) 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呢?(数方格) 2.S独立作业。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深化体验。 (一)课堂小结。 1.T:我们今天学了——面积。 T:还会说了“***的大小就是***的面积。”你能试着说说吗? 2.(T出示湖面照片) T:王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你能找到里面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 (T出示房子照片) T:还带来了一张照片,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二)周长、面积谁的本领大。 T:“面积先生”和“周长先生”的本领有没有高低啊?我们要和“面积先生”做朋友,也要和“周长先生”做朋友!! 如果时间够,做书上“想想做做”第四题。 |
|
来自: 毛毛一叶扁舟 > 《优秀教案(3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