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油储藏知识

 金禾谷 2012-04-21

1.什么是储藏稳定性?储藏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粮油在储藏过程中,能保持品质不降低、干物质不发生损耗的特性称为储藏稳定性。

影响粮食和油料储藏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粮食和油料本身的特点、特性,如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理变化等。另一类是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储藏条件等。

2粮堆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为什么要研究粮堆的物理性质?

粮堆的物理性质包括:散落性、自动分级、孔隙度、吸附性、导热性和气流性。

粮堆的物理性质是影响粮食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食的储藏品质,而且它与粮食的清理、干燥、通风、气调以及粮仓设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什么是粮食散落性?

粮食是一种散粒体,内聚力很小,粮粒在自然下落形成粮堆时,由于粮粒的移动性和重力作用,粮粒会向四周滑落形成一个圆锥体,这种特性称为粮食的散落性。

4.散落性与粮油储藏的关系?

(1)根据散落性的大小可判断粮油储藏的稳定状态。

(2)散落性有利粮油装卸运输。

(3)散落性是确定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

(4)散落性使仓壁产生侧压力。

5.什么是粮食的静止角?静止角与散落性大小的关系怎样?

粮粒在自然下落时形成圆锥型粮堆,其锥面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静止角。其大小与散落性的大小成反比。

6.什么是粮食的自动分级

在粮食移动和散落过程中,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杂质会自然集中在同一区域,导致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

7.自动分级与粮油储藏有什么关系?如何防止自动分级?

自动分级对于储粮安全有利有弊,具体表现如下:

(1)自动分级影响储粮安全。

(2)自动分级影响熏蒸效果。

(3)自动分级影响机械通风效果。

(4)自动分级影响扦样准确性。

(5)利用自动分级可清理粮食和油料。

为了防止粮食产生自动分级,在粮食入库前,要将粮食晒干、除去杂质、不饱满粒和不完整粒,使粮食基本达到纯净和整齐一致;入库时尽量降低粮食落点高度和分散落点,边入库边挖角捞边,当日初步平整粮面,使用输送机进粮时,采用布料器,力求粮食散落均匀等。

8.什么是孔隙度?与粮油储藏有什么关系?

粮堆中存在孔隙,这种孔隙的容积占粮堆总容积之比,以百分率来表示,称为孔隙度。

粮堆孔隙度与粮食储藏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粮食生化方面:粮堆孔隙度大,空气容易流入粮堆内,有利于保持粮食的生活力。孔隙度大,可利用空气的对流作用和气态水分的移动,促进粮堆内热的传导,防止储粮发热霉变。

(2)在储粮技术方面:在机械通风、气调储藏、熏蒸等技术措施,都是要求粮堆内有相应的孔隙度。机械通风时,粮堆内孔隙度大,粮层阻力就相应减少,有利于粮堆内外空气交换,达到降温、散湿的目的;在向粮堆内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时,须根据粮堆的孔隙度计算充气量;在自然缺氧储粮时,孔隙度小的粮堆,脱氧速度比孔隙度大的粮堆快;熏蒸时,孔隙度大,则有利于毒气向粮堆内各部位渗透,从而提高杀虫效果。

9. 什么是粮食的吸湿性?影响粮食吸湿性的因素有哪些?

粮食对水蒸气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称为粮食的吸湿性。

影响粮食吸湿性的因素有:温度、湿度、粮食种类、粮食水分。

10. 吸湿性与粮食储藏有什么关系?

吸湿性对粮食的储藏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粮食的吸湿性随着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而改变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水分。当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粮食对水蒸气的吸附,会使粮食的水分增加,容易引起粮食发热、霉变。反之,则有利于粮食对水蒸气的解吸,能降低粮食水分,对粮食的储藏稳定性有利。

11. 在粮食储藏管理中,通常所说的 “三温”、“三湿”指的是什么?“三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幅度怎样?

“三温”是指气温、仓温、粮温。

“三湿”是大气相对湿度、仓内空气相对湿度、粮食湿度(即粮食水分)。

“三温”之间的关系是: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粮温有时也影响仓温,露天堆存的粮食,气温直接影响粮温。

“三温”的变化幅度:气温变化幅度大,气温在正常情况下,仓温、粮温的变化幅度小;夏秋季节,仓温高于粮温;冬春季节,粮温一般高于仓温和气温。

12.什么叫日变、日变幅、年变、年变幅?

气温在一昼夜之间的变化称为日变。上午9时约等于一昼夜气温的平均值。一昼夜间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日温差,或称为日变幅。

气温在一年中各月之间发生的变化称为年变,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平均温度与气温最低的平均温度的差值称为年温差,也称为年变幅。

13.“三温”的日变化规律如何?“三温”的年变化规律怎样?根据粮温变化规律检查粮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日出前最低,以后逐渐上升,至中午2时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仓温日变幅比气温小,且最高、最低值发生时间较气温迟1-2小时。粮温最高、最低值发生时间较气温迟2-3小时,日变幅部位一般在粮堆上层约30厘米及靠仓墙15厘米以内的部位,日变幅在0.5-1℃以内。

“三温”的年变化规律如下:

气温:1-2月气温最低,以后逐渐上升,到7-8月气温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

仓温:仓温基本上是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的,由于仓库有围护结构,因此仓温的变化速度慢于气温,并因其围护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越好,受气温的影响越小。钢板仓、木板仓受气温影响较大;砖墙、水泥仓受气温较小;隔热保冷仓(低温仓)则更小;刷白的外墙比不刷白的仓温要低1-3℃。

粮温:粮温的变化原因很复杂,就“三温”的关系而言,粮温年变化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时间比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约迟1个月,年温差比气温年温差小,一般不超过10-15℃。一般年变规律, 2-3月粮温最低,以后逐渐上升,8-9月粮温最高,以后又逐渐下降。粮堆各层年变规律是:夏粮(早稻)入库时,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之时,粮食入库初期,粮温不但高(一般在30℃以上),而且各层温度无一定的规律,即所谓的新粮入库后的“乱温期”。以后逐渐形成上层粮温最高,下层最低。秋凉后,粮温以中层最高,上层次之,下层最低;冬季转为下层最高,中层次之,上层最低;入春以后,上层高,下层次之,中层最低。

就储存环境而言,粮温年变化还与仓型、仓房大小、仓库方位走向等因素有关。当围墙材料隔热性能相同时,圆筒仓内粮温较房式仓受气温影响小;筒仓群中间仓的粮温比外缘筒仓的粮温稳定;地下仓库的储粮温度一般在20℃左右,且变化幅度不大。高大仓房比矮小仓房受气温影响小,在高温季节平均粮温比矮小仓房低,在气温下降季节或低温季节,粮温下降速度比矮小仓房慢。包装储粮比散装储粮的粮温变化大;通风储藏比密闭储藏的粮温变化大;露天储藏比仓内储藏粮温变化大,上下层粮温的温差,仓内一般10℃左右,露天一般为5℃左右。仓房的方位向阳面、受太阳辐射时间长的部位的粮温比背阳面、受太阳辐射时间短受气温影响大。

由于粮温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同一粮堆内的不同粮层、不同部位的粮温,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在检查粮温时,应多层、多点,固定与机动检查点相结合,特别在夏粮入库初期、冬春之交及春夏之交时期,更要细致检查。

14. 什么是粮食储存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和危险水分?我省对粮食、油料储存安全水分标准有什么规定?

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含水量,称为安全水分。

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水分0.1-2.0%,只能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存,而不能在当地过夏的粮食含水量,称为半安全水分。

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水分2.0%以上的水分,称为危险水分。

我省规定的主要粮食、油料储存安全水分标准是:大、小麦12.5%,籼稻、大豆、玉米、蚕、豌豆、小麦粉13%,籼米13.5%,晚粳稻14.0%,粳米14.5%,芝麻8%,花生果9%,油菜籽10%,棉籽12%。

15. 水分与粮食储藏有什么关系?

粮食水分增高,能导致酶的活性加强,呼吸旺盛,储藏物质水解,新组织形成等,使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大为降低。水分不仅决定着粮食生命活动的强度,也决定着粮食在储藏期间整个生命活动的方向。如水分的大小可以改变粮食的呼吸性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降低水分有利于后熟的完成;提高已完成后熟粮食的水分,即转向萌动发芽,降低其水分即进入休眠状态。粮食的水分大小还影响粮食对虫霉及其它不良外界条件的抗性,水分大的粮食对所有不良条件的抗性均显著减弱。粮食水分的变化,粮食的吸湿、传热、透气等性能也随之变化。特别是粮食储藏期间发热、霉变、生虫、结块等不良过程的产生,也决定于水分的影响。因此控制粮食的水分是安全储藏的关键。

16.什么是结露、露点?造成粮堆结露的原因是什么?

当空气中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以后,凝结成水的现象,称为结露。开始出现结露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造成粮堆结露的主要原因是温差,温差越大,结露越严重;其次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相对湿度越大,露点就和当时的气温越接近,就越容易产生结露。                                                                                                                                                                                                                                                                                                                                                                                                                                                                                                                                                                                                                                                                                                                                                                                                                                                                                                                                                                                                                                                                                                                                                                                                                                                                                                                                        

17.粮堆结露最容易在什么时间发生?为什么在秋冬之交或春夏之交粮堆表层容易结露?

最容易发生结露时间是季节转换时期、或气温骤升、骤降之时、或粮温变化较大的时候;在梅雨季节,湿度大时,也易发生。

在秋冬季节,粮堆表层的粮温下降较快,这时来自中、下层的湿热水汽通过空气对流或湿热扩散而上升,在粮面下30cm左右处与冷的粮层相遇,达到露点而结露,其中以5-15cm的粮层最为突出。

在气温上升的春夏之交,粮堆表层的粮温尚未随气温上升时,来自外界气温与粮面接触,遇冷后产生结露。

18. 粮堆结露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结露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预防粮堆结露?

按照粮堆结露的时间、部位以及储粮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粮堆上层结露:发生在季节转换时期,特别是秋冬之交,这种结露多出现在粮堆上层20厘米的范围内。

  粮堆内部结露:主要是粮堆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而产生的,在堆内无一定的部位。

  热粮结露:经过日晒、烘干或加工新出机的热粮装入仓内后,与冷的地面、仓墙、梁柱等相接触,因温差过大,使水汽凝结而形成垂直面结露,故常称为粮堆垂直结露。这种结露多出现在与热粮直接相接触的部位。

  密闭粮堆结露:用塑料薄膜密闭储粮,当薄膜内外产生温差并达到露点时,就会引起薄膜内或外结露。当膜内的温度高于膜外温度时,就产生膜内结露,通常称为内结露;当膜外温度高于膜内温度时,则产生膜外结露,通常称为外结露。尤其是内结露会严重影响储粮的安全,应该特别注意。对于外结露也要注意密闭质量防止水滴渗入堆内。

  仓房密闭通风性能差引起的结露:在仓房通风性能不良的情况下,仓内空气相对湿度大,气温下降产生温差使水汽凝结;仓房密闭性能差,仓外湿热空气进入仓内,直接遇冷产生温差,或是仓外冷空气进入仓内而产生温差。当出现上述温差并达到露点时,就会在粮面、梁柱、风管等处出现结露现象。

结露的预防和处理:采取干燥、低温、密闭储藏、机械通风等措施,降低粮食水分、缩小温差能有效地预防产生结露。当出现结露时,可用离心式风机进行强力通风,排热降水,消除结露;表层结露的粮食可以进行翻晒;粮堆底层结露的可以进行捣仓处理等(注意将干湿粮分开)。

19.什么是粮食的呼吸作用?其实质及与粮油储藏有何关系?

粮食的活细胞在酶系统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氧化反应,将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粮食的呼吸作用。

粮食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消耗粮食的营养物质、释放出能量。

粮食的呼吸作用对粮食的品质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1)促进后熟。

(2)保持生活力。

(3)有利于自然缺氧储藏。

(4)消耗干物质。

(5)增加水分。

(6)导致储粮发热。

20. 什么是粮食的后熟作用?其与储藏有何关系?

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变化过程,称为后熟作用。

完成后熟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后熟期。

与储藏的关系为:

(1)有利于缺氧储藏。

(2)改善储粮品质。

(3)可引起“出汗”或“乱温”现象,从而对储粮安全不利。

21.几种粮食的后熟期有多长?

后熟期的长短,随粮种、品种、产地及储藏条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籼稻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后熟期为1-4周,小麦2-3个月,玉米11-18天。

22. 未完成后熟作用的粮食在入库储藏初期常会出现什么现象?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新收获的粮食在储藏期间,常常会发生“出汗”现象。“出汗”的原因是由于新收获的粮食在后熟期间,由于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的水汽和热;以及在物质合成过程中所放出的水;另外粮食中胶体物质束缚水的能力随着后熟作用的完成而减弱,使一部分胶状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这些水汽充满粮堆内孔隙,并随着热的气流上升到粮堆上层,当堆内水汽达到饱和状态以后,就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被吸附在粮粒表面,而产生“出汗”现象。

出现“出汗”后,会导致粮堆内水分再分配,使局部粮食呼吸作用更加旺盛,并为粮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甚至会造成粮食发热、霉变。

鉴于上述原因,在新粮入库前,必须使粮食充分干燥,入库后,一方面要加强检查,及时掌握粮情变化,另一方面加强通风,保持适当温度,以利于粮食后熟作用完成。完成后熟后,要保持低温干燥环境,使粮食处于休眠状态,以利于长期安全储存。

23. 什么是粮食发热?什么是粮食发热霉变?

粮食在储藏期间,粮堆温度出现不正常上升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

粮食发热时,常伴随呼吸强度急剧上升,产生水分增加、化学成分和营养品质改变、变色、变味、丧失发芽力以及微生物大量发展等情况,称为粮食发热霉变。

24. 引起粮食发热、霉变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起主导的因素是什么?促进粮食发热霉变的条件有哪些?

粮食的发热、霉变是粮食微生物、害虫、粮食的生理代谢活动、粮堆的物理性状和不良的外界储存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热量而积聚的结果,其中粮粒呼吸和粮食微生物代谢活动是主要因素。

凡能促进粮食呼吸增强和有利于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能促进粮食发热霉变,其中水分是决定性的因素。

  粮食水分:水分越高,粮食越容易发热、霉变。

  储粮环境温、湿度高,能促使粮温上升和粮食水分增加,容易使粮食发热、霉变。

  粮食堆放不合理,粮食内的湿热不易散发,也容易使粮食发热霉变。

  粮食品质不齐,粮堆中破碎粒、未熟粒、冻伤粒、病斑粒、虫蚀粒多、含杂大及不同水分的粮食,特别是超安全标准水分,混存在一起,容易引起粮食发热,以至霉变。

  粮堆中各部位间的温差过大或粮食与接触物体间的温差过大,易引起粮食水分转移或结露,从而造成粮食发热、霉变。

  仓库条件不良、保管措施及管理方法不当,也会引起粮食发热、霉变。如仓房上漏、下湿,通风、密闭、隔热性能差等。不根据粮食本身性状和外界条件,盲目通风或密闭、翻仓倒堆等均能促使粮食发热霉变。

25.粮食发热出现的条件和时间是什么?

粮食发热出现的条件与时间,与粮食质量和储藏环境密切相关,通常有三种情况:

(1)粮质过差或由于粮堆水分转移,高水分粮混堆,漏水、受潮以及热粮(烘干或加工粮)未经冷却处理等原因,粮食可以随时出现发热。

(2)一般粮质差的粮食发热,多发生在春暖和入夏之后,粮食水分越高,发热越早,这就是高水分粮难以过夏的原因。

(3)在春秋季节转换时期,出现温差,粮堆结露,继而粮食发热。

26. 如何鉴别粮食发热?

  粮温与仓温相比较:在春、夏气温上升季节,正常的粮温应低于仓温,上升的速度慢于仓温。若粮温高于日平均气温3-5℃以上,或上升速度比仓温快,这就可确定为粮食发热;在秋、冬气温下降季节,正常粮温应随仓温下降而缓慢下降,速度慢于仓温。若粮温不随气温、仓温下降而下降,甚至反而上升,即是粮食发热现象。

  粮温与粮温比较:凡入库时间、保管条件、质量、水分等均基本相同的同一种粮食,如发现某个粮堆温度明显高于其它粮堆,或同一堆某一部位温度高于同一层其它部位3-5℃,即可初步确定为发热。

  粮温与检查历史记录相比较:粮食在发热初期,温度一般变化不明显,不易发现。此时应将近几天的温度检查记录与以往的记录相比较、对照分析。在无其它特殊原因影响下,如某一相同的部位温度逐渐上升,并超过以往的上升趋势,即可确定是发热的象征。

  粮质检查分析:在进行温度对比的同时,必须细致地检查粮食的色、味和虫霉发生情况,并与其它存粮进行比较分析,正确判定是否发热。

曝晒粮、热机米、后熟期的“乱温”等现象,不属于粮食发热,应加以区分和正确处理。鉴别粮食发热时,应将几种方法同时进行比较,仔细分析,才能正确判断。

27. 预防粮食发热霉变有效途径有哪些?在这些预防途径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预防粮食发热霉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粮食质量,控制粮堆的水分和温度,创造不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储粮环境,从而防止粮食发热霉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粮食质量:首先要保证入库粮食质量达到干、饱、净,以增加储粮的抗霉、抗虫能力;同时做到储粮入库时“五分开”(即种类、等级、干湿、新陈、有虫无虫分开),防止虫、霉感染。

  改善储粮环境条件:仓库及外围设施应防潮、隔热性能良好,上不漏、下不湿;入库前应作好清洁消毒及铺垫防潮工作;加强储粮环境卫生,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杂草、污水、垃圾),防止储粮受潮及虫、霉滋生危害。

  加强管理,适时通风与密闭: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适时通风与密闭,减少外界温、湿度对储粮的影响;及时散发粮堆内湿热,缩小温差,严防结露,使储粮处于低温、干燥的环境之中。

  采用先进的储粮方法,有效地防霉、控热。如低温储藏、机械通风降温与干燥、气调储藏、“双低”、“三低”等储藏方法,将粮堆控制在干燥、低温、缺氧或低药的环境中,既能有效地防虫防霉,又能起到粮食的保鲜作用。

28. 粮食检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与要求?

  查“三温、三湿”的变化。即外温、仓温、粮温;外湿、仓湿,密闭的粮堆要查堆内相对湿度。

  查粮食水分。长期储存的粮食,安全粮食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水分;不安全粮食要根据情况测定水分;粮温不正常或有虫、霉危害的部位要单独测定水分;季节转换时期要检查容易结露部位的水分;粮堆内部温差较大或密闭粮堆要检查水分转移情况等。

  查虫、霉、鼠、雀的活动危害及防范措施情况。

  查上漏下湿情况,查抗风、雨、雪措施落实情况。

  定期检测粮食品质变化情况,是否符合品质判断指标的“宜存”标准。

  查粮食帐、卡、实三相符的管理情况。

  查防火、防盗设施,有无火灾火险、倒堆、水淹、药物管理等隐患存在。

所有检查都必须作好详细记载。

29.粮情“六查制”内容?

  粮食入库前上车、船检查:有无害虫、水湿、污染、霉变粮,包装破损情况等,为把好粮食入库质量关作好充分准备;

  粮食入库后检查:多层、多点查清有无隐患,如有则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一、三、七检查:安全粮七天检查,半安全粮三天检查,危险粮每天检查,高温、发热粮随时查;

  风、雨、雪前中后检查:查上漏下湿及排水通道;

  各单位粮情月普查、鉴定 “四无”;

  季度、年度粮情普查、鉴定“四无”及库存清查。

30. 如何进行粮情分析?

储存粮食油料油品的安危排队

安危排队

           

               

具有下列条件者,即为安全:

1.温度正常;密闭粮堆内相对湿度低于70%而且很稳定;

2.水分在安全标准以内;

3.无活虫或基本无虫;成品粮不得有螨类;

4.无上漏下湿或其它隐患。

 具有下列条件者,即为安全:

 1.水分、杂质、酸值在安全标准以内;

 2.气味、口味正常;

 3.颜色澄清透明;

 4.油脚少。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即为半安全:

1.粮温不正常上升,或气温下降季节而粮温无下降趋势(轻微发热);密闭粮堆内相对湿度逐步上升至80%以下;

2.水分超过安全标准2%以内;

3.一般虫粮;

4.有上漏下湿或其它隐患,但还未成为事实。

 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半安全:

 1.水分、杂质超过安全标准0.3%以内;

 2.酸值超过安全标准3以内;

 3.轻微混浊,但气味、口味正常;

 4.油脚较多,但色泽、气味正常。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危险:

1.温度显著不正常上升,粮堆严重发热;密闭粮堆内相对湿度上升至90%或是更高;

2.水分超过安全标准2%以上;

3.严重虫粮或危险虫粮;

4.上漏下湿或其它隐患已成事实。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危险:

 1.水分、杂质超过安全标准0.3%以上;

 2.酸值超过安全标准3以上;

 3.颜色混浊变老,涩口发酸或其它异味;

 4.油脚颜色黄白,有酸味。

通过上表排队进行仔细分析,如果粮食水分大,杂质多或是害虫大量繁殖,都有可能引起粮食发热。当粮温不正常上升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如是水分大或杂质多而引起的发热,则应以降水或去杂为主进行处理;如是害虫大量繁殖所引起的发热,则应以根治害虫为主进行处理。

31. “虫粮等级标准”中主要害虫指哪几种?

主要害虫指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印度谷蛾10种。

32.虫粮等级标准及处理期限

虫粮等级

害虫密度(头/公斤)

主要害虫密度(头/公斤)

基本无虫粮

不超过5头(包括5头)

不超过2头(包括2头)

一般虫粮

不超过30头(包括30头)

不超过10头(包括10头)

严重虫粮

超过30

超过10

危险虫粮

带有对外检疫对象害虫

表中说明:(1)本表是指原粮与油料。成品粮不允许有虫,粉类成品粮含螨类不得超过30头/公斤,若超过此标准,即为严重虫粮;带有对外检疫对象害虫的作危险虫粮。(2)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3)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虫粮。

属于基本无虫粮、粮温在15℃以下时,可以不作除治,但要做好防护工作(如做好卫生清扫及必要的消毒)。对于作种子、出口或即将调出的粮食,则应根据要求进行处理。

属于一般虫粮、粮温在15℃以上时,必须在半月内除治。

属于严重虫粮,必须在一周内除治。

属于危险虫粮,必须立即封存隔离,限三天以内加以歼灭,并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许可后,粮食方可出仓。

33. 稻谷的储藏特点有哪些?

由于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保护,能缓和稻谷的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由于稻米的胶体结构疏松、粮堆空隙度较大等,因此它具有以下储藏特点:

  不耐高温,品质易劣变。

  后熟期很短。

  易发热、结露、黄变。

  易生芽,当水分达到25%以上时,即可生芽。

  危害稻谷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象、谷蠹、麦蛾、赤拟谷盗等,除了冬季以外,每年春暖后,约在4-5月便开始繁殖危害,虫蜂期发生在每年的高温季节。

34. 稻谷储藏的主要措施:

  严格控制稻谷入库的质量,做到入库粮食达到“干、饱、净”。杂质不超过1%,水分在13.5%以下。

  加强通风降温:稻谷对高温抗性较弱,粮温高品质劣变快。高温季节入库的早、中稻,入库后适当开、闭门窗,及时散发堆内湿热,或者采用机械通风,同时结合翻动粮面,提高降温、降水的效率。

 适时密闭储藏:对于安全水分稻谷,要在春暖以前做好密闭防潮工作,可延缓粮温回升,有利于稻谷安全过夏

  防止害虫感染:入库前要认真做好清仓消毒工作,入库期间和入库后要防止害虫感染,发现有虫,及时采取措施。

35. 小麦的储藏特点有哪些?

小麦是耐储性较强的粮种,在正常保管条件下,存放4-5年或更长的时间,仍可保持较好的品质,适于作为长期储备的粮种。其储藏特点如下:

  后熟期较长:大多数品种后熟期在2个月左右,有的品种达三个月之久。

小麦在后熟过程中,呼吸量大,代谢旺盛,容易引起粮堆发汗和乱温现象,如措施不当容易造成粮食发热霉变。

  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小麦水分愈低,抗热能力愈强。

  吸湿性较强:小麦皮很薄,组织松软,吸湿能力和速度较强。在保管中比稻谷更应加强防潮隔湿措施。

  易受虫害危害:小麦由于无外壳保护,皮层较薄,新麦入库期间正是高温季节,较适宜害虫繁殖危害。几乎能被所有储粮害虫侵蚀,主要虫种有玉米象、米象、麦蛾、赤拟谷盗等。          

36. 小麦储藏的主要措施:

  热入仓保管:热入仓保管的小麦所使用的仓房、器材、工具和压盖物料均须事先彻底清洁消毒、充分干燥。在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利用晒场将麦温晒到50℃左右,延续2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时前后聚堆1-2小时,趋热入仓,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46℃保持10天左右,即可达到杀虫、防霉的目的。如粮温持续高温不下,或产生结露或水分分层明显等,可以采用通风措施降温散湿。

  自然缺氧储藏:水分在12.5%以下的新小麦,入库后严格密闭,利用其后熟作用进行自然降氧储藏。

  低温储藏: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将粮温降到0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消灭越冬害虫有良好效果,并能延缓外界高温的影响。

37. 大米储藏特点有哪些?

大米由于无稻壳保护,胚乳直接暴露在外,易受外界湿、热和虫、霉等不良的环境影响,因此,大米储藏的稳定性较差,远较稻谷难于储藏。其储藏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如下:

  容易吸湿返潮,易引起发热、霉变:在温、湿度相同的条件下,大米的淀粉、蛋白质亲水性胶体直接与空气接触,容易吸湿,故平衡水分比稻谷为高;大米的加工精度低、糠粉和碎米含量高,吸湿能力强,反之则较弱;特别是糠粉影响最大,糠粉含量高(如超过0.3%),不仅吸湿能力强、易阻塞米堆的孔隙度,而且带来大量微生物,容易引起发热、生霉、变质、变味,同时糠粉的脂肪含量高,易于氧化分解,使游离脂肪酸增加。

  大米适于低温、干燥储藏,但不能骤冷、吹热风或曝晒与烘干,否则容易爆腰:大米在急速干燥时,外层干燥快,内部水分向外转移慢,使内外体积收缩程度不同,而造成爆裂;在急速吸湿时,外层吸湿膨胀快,内部吸湿膨胀慢,也会产生爆裂;由于大米腰部皮薄,特别是在腹面,组织疏松,水分出入比其它部位快,所以裂纹一般产生在米粒的腰部。大米不宜急剧加热或冷却,不宜采用高温烘干或在烈日下曝晒,只能在常温下或在通风条件下缓慢降水或降温。

  品质易劣变:大米品质劣变时,会产生气味;大米的光泽变暗,煮饭时体积膨胀,出饭率增加,但粘度降低、硬度增加、食味下降。

  容易“发灰”:大米在储藏过程中,如因外界湿度在或原始水分高,便会出现“发灰”现象,也称脱糠、挂灰、起筋,即米粒失去原有的光泽,表面呈现灰粉状碎屑和白道沟纹,是大米变质的先兆。

  易感染虫害:危害大米的虫种主要有米象、玉米象、赤拟谷盗、米扁虫、长角谷盗、

38. 大米安全储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常规保管:严格控制大米的水分,需要过夏的籼米水分要在13.5%以下,粳米在14.5%以下;杂质、糠粉要符合标准规定以内;入库前要作好清仓消毒、防潮隔湿措施;低温季节入库,春暖前密闭、隔热保冷及防止害虫感染;合理通风、开闭门窗,尽量维持仓内相对低温、低湿环境。

  低温储藏:可以在低温仓(15℃以下)或准低温仓(20℃以下)内储藏;也可以采用谷物冷却机进行降温储藏;更多的是充分利用自然低温储藏:将低水分稻谷在冬季加工,待粮温冷却后入库储藏,采取相应的防潮隔湿措施,延长粮温回升的时间。

  气调储藏:通常用得最多的是用薄膜密闭自然降氧,也可以采用充二氧化碳储藏。

  开展(双低)或“三低”储藏,而化学储藏可作为临时应急措施,主要是针对发热粮或高水分粮临时保管。

39.什么是双低储粮?磷化铝用药量(片剂)如何确定?

双低储粮即低氧低剂量药剂储粮;用药量:2-3.5克/立方米

40. 如何确定磷化铝(片剂)粮堆、及空间用药量?

粮堆:6-9克/立方米;空间:3-6克/立方米。

41.武汉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42.武汉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一符”、 “三专”、 “四落实”、 “库贷一致”。

 “一符”是指账实相符,即会计账、统计账与保管账相符,保管账与货位卡相符,货位卡与库存实物相符。“三专”是指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库贷一致”是指承储企业实际在库的市级储备粮油库存值与其相应的贷款额一致。

43. 武汉市市级储备粮油品种包括哪些?

稻谷、大米、小麦、食用豆油和菜油。

44. 《武汉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中对收购粮油质量和卫生指标有何要求?

收购粮油的质量和卫生指标应当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粮油应当为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中等(含)以上标准的新粮,食用油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四级(含)以上标准。

45. 《武汉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中规定粮食和食用油的轮换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