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报]影视艺术鉴赏的三个层次 张燕菊 景宏

 风虎神韵114 2012-04-25
影视艺术鉴赏的三个层次
张燕菊 景宏

  与大多数影视作品赏析类著作不同的是,张亚斌的《影视艺术鉴赏通论》不仅仅针对具体影片的叙事、结构以及表现形式进行就事论事的探讨,而是在艺术理论指导下对影视艺术鉴赏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更深层的解析。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影视艺术鉴赏和一般的影视艺术欣赏、观赏不同,它“具有强烈的思辨性、逻辑性和判断性,或者说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从本质上讲是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再创造。

  本书将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我看了”——观看的层次,“我想了”——思考的层次,“我懂了”——理解、共鸣和评价的层次。影视艺术鉴赏不仅是“鉴赏者个体对影视艺术意义的感受、阅读、破译和解构”,也是一种“创造性鉴赏”——“通过鉴赏将影视艺术文本转换成具有鉴赏者个性艺术色彩的影视艺术文本”。

  《影视艺术鉴赏通论》中,鉴赏主体被提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强调影视艺术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从美学角度看,电影和电视文本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影视艺术活动的终结,相反,它仅仅是影视艺术活动的开始。“与其说被人鉴赏的审美对象——影视艺术作品,具有强烈旺盛的生命美感意识,毋宁说这种美感意识,实际是人——影视艺术鉴赏主体生命意志或文化意味的自由发挥和灵性活动。”影视艺术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鉴赏过程中,主体审美知觉和审美意识的发生和深入,情绪情感的变化,以及鉴赏者审美趣味、过往经验、个人气质与思维方式等等都在对审美活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影视艺术鉴赏就其科学属性而言,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特征,它依托影视艺术基础理论,同时广泛涉及美学、文艺学、文化学、人类学、哲学、教育学等其他人文学科,因此影视艺术鉴赏实践是对一个人整体人文素养的检验和考察。作者以其对现有理论的准确把握和对鉴赏实践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能力,总结出影视艺术鉴赏主体审美意识的三种主要特点,即“生物审美意识性质、自觉审美意识性质和理智审美意识性质”,对鉴赏者心理状态以及目的渴求做了深入的解析。

  鉴赏主体审美判断的最终形成是“产生和还原影视艺术真实的基本前提,它会使鉴赏主体在影视艺术作品规定的艺术情境中借助想象和理性,形成完整的视觉概念”,甚至“带动我们的意志和情感,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影视艺术鉴赏情境”。

  充分肯定了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后,本书又对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影视艺术作品本身展开分析,关于影视艺术鉴赏的客体论的探讨涉及影视艺术的语言特色、叙事方式、结构形态、创作技巧等等。该书作者不仅显示出从事创作实践的艺术功底,而且也展示出对于艺术理论和电影理论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书中援引大量文艺理论和电影理论作为支撑,涉及结构主义、新批评、符号学方法以及电影理论的各个流派,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笔者认为,这其中,特别是以“影视艺术结构鉴赏论”一章的阐述最为精彩,作者分门别类对影视艺术文本结构作了极其详尽的分析和品评,分别对传统式和现代式影视文本结构,时空顺序式和时空交错式文本结构,戏剧式、小说式和散文式文本结构,主观式和客观式文本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影视艺术的文本结构中有着和影视语言一样变幻莫测的艺术魅力。

  《影视艺术鉴赏通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艺术鉴赏理论著作,它以鉴赏为切入点,对构成影视艺术及鉴赏整体的工艺流程做了全面关注,内容全面完整。正如黄会林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指出的:“这部书对单一的创作者和批评者角度的超越,突破了创作者、诉求对象、批评家的思维藩篱”。(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9日第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