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_Littlegirls 2012-04-25

远程教育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但是,目前远程教育尤其是电大开放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其面临的问题制约着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影响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探索出一种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传播理论与学习理论),并提出了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一自三多”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多方互动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是教学模式的保障。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样一种教学形式,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基于网络的教学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师生在空间上分离和快速反馈。这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网上教学与传统的校园内的课堂教学和传统以视频技术的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有着一定形态的区别,它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使得教学无法围绕教师为中心来展开,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远程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局限,它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地位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从以课堂听课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网上听课、课后答疑、讨论、测验练习、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笔记记录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用的认知工具。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多种,例如:有通过Internet同步讲授模式,教师、学生不在同一地点上课,学生可在同一时间聆听教师教授以及师生间有一些简单的交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准备好讲授的材料,这些材料通常是以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包括文本、图形、声音,甚至还有一些视频内容。它们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并存储在Web服务器上,教师通过Web服务器呈现教学内容。第二,个别辅导模式,各种CAI软件以软件资料库形式存放在Internet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习者将CAI软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然后再运行该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第三,讨论学习模式,在网络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第四,探究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在Internet上涵盖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到大型、复杂的学习系统都有,例如近年来兴起的WebQuest就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第四,协作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在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目前我国正的兴起的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Internet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预定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的牵引下,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内容,以小组协作探究方式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完成真实的任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和评价中获得知识和发展智能,达成学习目标。

    在一个典型的网络教学系统中,有四个要素值得注意。 一、教学设计  一个良好的教学活动源自一个优质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往往是确保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得到应有发展的根本保证。课程与教学设计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上教学的根本,但绝对不是网上课程内容设计的全部。在网上进行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等。这些资源,都应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目前国内外许多地方正在大力推广和实践的Intel未来教育项目、WebQuest等都是目前较为规范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工具。教学设计主要是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教师只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而无需关注具体的软件和程序设计。

    在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中,让学生围绕着某一主题,到因特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资料整理、加工,以电子报刊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对该主题能有一个较为完整而具体的认识。基于WEBBBS(电子布告牌)系统进行交流,是以发表文章为基本的讨论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学生对讨论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后,再通过文章在BBS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驾御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争鸣空间的问题,以便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

    二、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应当都是能较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进行知识意义构建的主要资料来源。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网络课程资源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参与度。(2)要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组织课程资源,以便学生能快速的定位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3)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消息量,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发现的空间。(4)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应具备良好的多样性。它应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 (5)课程资源内容应具有良好的多样性。不同资源应有不同的阐述角度以及不同的阐述观点,在内容的深度上也应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认知层次的学习者需求(6)课程资源应有一定的涵盖面,对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三、自主的主题探究学习,在网络探究学习中,一般都是以某些特定的主题内容而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活动的,而学习任务也就围绕着主题内容而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然而,主题探究学习应以学习者的主动愿望和满足其求知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促使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和自主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负责任地、有效地以小组的合作方式进行协作式的网络学习,通过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对于网上学习,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面的解释,但到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应该知道初学者容易遇到那些问题,学习过程中有那些常见的疑问,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将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罗列出来,放在答疑系统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答疑系统中获得迅速的解答,消除学习过程的许多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答疑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在学习新材料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

    四、自觉的反思与总结,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历一次网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或结束之时,师生应当养成一种反思式的学习(或反思式的教学)的意识和习惯。反思的意识与行为应当贯彻在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过程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组织成果交流和评价以及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能力的迁移形成。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探究性学习将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人才是社会的核心要素,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向人们展示了其多媒体化,人工智能和全球网络化的发展特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便于创设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创造出实现个别化教学,让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易于实现人际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支持人际之间的智蠡性交互;易于实现学习环境的虚拟化,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创造空间和实践的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