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取站立位,两脚分开如肩宽,两手握拳,拳眼紧贴腰部用力上下快速擦动,从骶部开始,尽量往上,擦至皮肤发热为止。
“揉”:先取站立位,用右手掌的大鱼际处贴在同侧臀部,揉数十次;换左手揉左侧臀部,疼痛一侧要多揉。然后,用一手拇指紧按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处),至有足够酸胀感后再揉动数十次,换侧再按揉。
“按”:站或坐均可,用拇指按紧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然后按揉数十次。
“推”:先推腰臀腿部,先左弓箭步站立,右手掌虎口分开,拇指在前,用力往下推同侧腰部,经臀部直到大腿,小腿为止。换手,交替推4~10次。然后取站立位,两脚分开如肩宽,两于叉腰,拇指在前,先用右手掌推腰部,推腰向前向左转,换侧,共推数十次。
“捏”:站立或坐位均可,两腿伸直,慢慢向前弯腰,同时用两手指捏大腿和小腿,反复捏5~10次
“捶”:站或坐位均可,两手握空拳,用拳眼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轻捶腰部20~30次。
2、防治腰背肌劳损操:
(1)患者跪坐在垫子上,挺直身体,双手拿一根棍子放在腋下,横顶位背肌。
(2)患者仍跪坐于垫上,挺胸,双手拿棍子顶住腰部,停顿10秒钟。
(3)上身挺直,保持前面的姿势,臂部用力,双腿慢慢挺起后坚持十秒钟,然后上身慢慢向前倾,再恢复腰肢直立的姿势。
重复(1),(2),(3)的姿势,连续做数次。达到的效果为:做(1)动作时,觉得大腿肌紧张,腰背较一般;做(2)动作时,感觉大腿肌、臂肌、背肌均收紧,全身肌肉均处于紧张感觉;做(3)动作时,大腿肌肉较放松,腰背肌收紧。
3、倒走疗法:
倒着走是以连续向后退步走为主要动作,目的是锻炼腰背部肌肉增强肌力。人在向前行走时,身体的躯干部份是向前微屈的,倒着走时恰恰相反,躯体是向后稍屈的。腰痛主要是由于腰部的肌肉和韧带强度不够,脊柱稳定性差而引起。倒着走正是为了锻炼腰背肌群,增强腰背肌力,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1)叉腰式:躯体直立,抬头挺胸,双目平视,双手叉腰,拇指在后按“肾俞”穴上,其余四指在前。先将左大腿尽量后抬迈出,身体重心后移,以左前足掌着地过渡到全脚掌落地,将重心移至左腿后,再换右脚,每退一步都要用两手拇指按揉“肾俞”穴一次。
(2)摆臂式:躯体直立,抬头挺胸,双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两腿动作同叉腰式。倒走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自然摆动。倒走时要选择平坦的路面,并要挺胸和后抬大腿。倒着走时脚部要同时进行内旋和外展。
进行倒着走的锻炼要持之以恒,每次走200~400步为宜,每日坚持走1~2次,4~5个月后,腰痛症状定有明显减轻。它既能促进新程代谢,又能加强体内酶的活性,既治病又健身。
4、健腰操:
(1)仰卧抬体:患者平卧床上,双手分别放于双腿外侧。身体上半身慢慢抬起,使肩与床面相距30厘米,保持此姿势5秒钟。然后再慢慢躺下,做5次。再把两手紧贴于两腿外侧,向左扭转抬起身体上部,做5次;再向右扭转抬起身体上部,做5次。
(2)抬膝触胸:患者仰卧位,双膝弯曲,然后将一侧腿屈膝上抬,并尽量使膝部靠近胸部,左右腿交替进行,各做5~10次。再双腿屈曲,并保持这种姿势5秒钟,复原,可重复5遍。
(3)仰卧侧腰:患者取仰卧位,略屈双膝,双肩着床,两手按床不动,双下肢及臀部交替向左右侧倾倒各5次。然后两腿伸直,一侧下肢向上抬起,再连同臀部一起倒向另一侧。左右腿交替进行,共做5遍。
(4)坐抱单膝:患者坐于椅上,两腿稍微分开,然后两手用力抱起右膝,尽量靠近胸前,稍停5秒钟,慢慢放下恢复原状;换左腿做同样动作,每次可各做5遍。
(5)呼气鞠躬:患者坐于椅上,两腿稍分开,两上肢垂直,深吸一口气后,一边呼气,一边慢慢做鞠躬动作,头部尽量低向两大腿中间,共做5遍。
注意点:急性腰痛,如扭伤或疼痛剧烈时不宜做。上述方法可根椐体力情况任选一种做,也可以选两三种合做。运动量要适中,以做操后自我感觉舒服或仅感疲劳为宜,忌用力过猛。为预防腰痛病的复发,在做操有效后,仍应坚持做半年或一年。
5、腰腿痛的体育疗法:
(1)站立扭胯: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两侧胯关节向左右两侧扭动,同时肩部也随着向后方微微倾斜,左右共做100次。
(2)前弯后伸: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内,慢慢地向前弯腰,伸手逐渐接触地面;然后再向后伸腰,向后伸到最大限度,反复做10次。
(3)交叉扭腰: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伸直后,一手在体侧,一手放过头;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侧摆动;然后右手在上,向左侧摆动;腰部也随着扭动,左右各做100次。
(4)深膝蹲: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下蹲的时候脚跟不要离地,臀部靠近小腿,同时两手握拳前伸,站起来时伸腰收回双拳,动作由慢到快,反复做100次。
(5)屈膝蹬腿:仰卧床上,双脚尽量弯曲,然后脚跟用力慢慢向斜上方蹬出伸直。再把伸出的腿收回成屈膝姿势,两腿交替做20次。
(6)飞燕式:趴在床上,两臂靠在身体两侧伸直,然后头和肩以及双臂向后上方抬起,反复做10次。
6、团身运动治腰痛:
患者仰卧在硬板床上(最好是地板或地毯上),两腿屈膝贴腹,双手抱紧膝部;腰部肌肉放松,然后两腿用力下压,同时低头,含胸,团身;在两腿下压的作用下,使上体抬起,当抬到一定高度时,上体再向后倾倒还原成原来姿势。滚动幅度由小到大,每天在床上做2~3组,每组20~30次。在团身滚动过的程中,由于腰部肌肉受到有节奏的震颤和拉伸,加之腰部与床反复地进行接触和滚动摩擦,也起到了按摩腰肌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腰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对腰部损伤有效好的医疗效果。
7、按摩委中穴治腰腿痛: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膝盖的后面,腿弯曲时横纹中央即是委中穴。按摩时将两腿伸直,两手从膝关节外侧摸到委中穴,食指重叠中指上用力点按该穴数十次,至有酸麻胀感并传导到足部为佳。中医针炙学指出“腰背委中求”,因委中穴位于坐骨神经和胫神经的分支处,点按该穴则剌激神经,疏通经络,能调和肩背及腿脚的气血,因此,按摩此穴对于腰腿及坐骨神经痛都有良好的疗效。
8、老年性膝痛的功能锻炼:
(1)在晚间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受凉后就会使关节僵硬程度加重。起床前,应缓慢进行关节屈伸运动,关节僵硬现象即可明显减轻。
(2)早晨起床时或晚上临睡前,两膝跪在床上,练习跪坐。跪坐时要保持上身直立,膝关节弯曲,臀部要尽量向下坐,尽可能接触足跟部,以增加膝关节的弯曲范围。
(3)下床后,手扶床沿做下蹲动作,然后做直立弯腰压腿的动作,手尽量触及足尖部,增加膝关节伸直活动范围。这些动作不要求做的次数太多,可逐步提高,必有效果。
(4)增加肌肉力量:仰卧床上,使患肢直腿抬高至15度左右,不宜过高,使膝关节绷直固定。开始时,一次只能持续几十秒钟至数分钟,练习一段时间后,逐步争取达到10~15分钟,然后用脚挑起一个枕头,增加重量继续练习,每天2~3次。
(5)高位平蹲:两膝微弯约10~30度,以膝关节不感到疼痛为宜,静蹲不动,两手平举,目视前方。开始只能坚持几分钟即会感到两腿酸软发抖,应继续坚持,逐渐增加时间,逐步达到10~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静蹲后,再做些按摩等。主治膝关节骨质增生和肥大。低血压及低血糖患者慎用此法。
9、预防腰痛“五字决”
转:转腰运动。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双臂向前平伸,按顺时钟和逆时钟方向旋转腰部各100圈。通过旋转运动,可增强腰部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腰椎的营养状况。
弯:弯腰运动。先向前弯,两腿并紧站立,双臂自然下垂,向前弯腰,尽量让手指触到地面,然后还原,连做36~72次。再向后弯,头部慢慢后仰,腰部向后弯曲,直到不能再弯时为止,然后还原,连做16~32次。通过弯腰运动,改变直立时腰椎的承重状态,增强腰椎韧带和骨质的韧性。
抻:抻腰运动。两腿并紧站立,双手手指交叉,手心向上,举过头顶,两腿站稳,双臂用力上举,腰部用力向上抻,并微向后倾,直到抻不动时为止,坚持半分钟,连做8~16次。通过抻腰运动,可使长期负重的腰椎得以伸展,增大关节间隙,缓解腰肌的紧张状态。
按:按摩腰肌。先将两手搓热,再将双手手掌放在后腰上,上下往复搓揉,直到腰部发热。然后将双手握为拳头,捶击腰部的肾俞穴位100~200次。通过对腰部的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肌的生理功能。
暖:腰部保暖。用毛呢或腈纶毯做成一条宽18~20厘米的腰围,春秋冬季节围在腰间,避免腰部受凉。(《常见中老年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