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古城苏州——永恒的是百姓,不朽的是古城

 沪学 2012-04-27

永恒的是百姓,不朽的是古城——《老苏州》



  
  
  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兩千多年的蘇州,雖然已經很老,但當她跨進20世紀門檻的時候,人們卻發現,她依然是那樣楚楚動人,充滿了古樸典雅的風韻。20世紀初葉的中國,充滿風韻的古城又何止蘇州一座。很多很多的古都古城 ,都以它獨特的曆史文化風貌,在向世人訴說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然後,整整一個世紀,先是由於戰爭和動亂,後來又由於空前的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許多古城就在這社會大動蕩和大變革中,漸漸地麵目全非,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神韻。如今,20世紀即將過去,再回首,蘇州卻依舊古意盎然風情猶在!還是那城牆敵樓,運河古道;還是那水陸相鄰,河街並行。兩千多年前的格局,兩千多年前的位置,盡管風風雨雨,卻都遺存到了今天。蘇州的命運其實也很坎坷。天下名郡,江南雄州,早在唐宋時候就已經出類拔萃,可惜金兵南侵、蒙古人入主、張士誠兵敗、清軍屠城、鹹豐戰亂......每一次劫難過後留下的都是瓦礫焦士,後來雖得以恢複,但風光卻很難再繼。
  
  遠離了王者和霸氣的古城,從此默默地藏匿在小巷深處,終日與文人和庶民為伍,倒也變得平淡質樸,溫文爾雅。於是,蘇州就有了她別具特色的恬靜娟秀、古樸淡 雅的風骨。是的,古城飽經滄桑,已經斑駁不堪,但她卻是吳地文化的淵源之地。一代一代的人在這小巷裏出現,一代一代的人又在這小巷裏消失。雖說大浪淘沙,物是人非,可古城卻就此有了遍布街巷各個角落的文物古跡,有了足以讓後人瀏覽 鉤沉的史誌書籍。世代沉澱之後的蘇州文化,都是這樣變得深沉濃鬱,令後人回腸蕩氣銘心刻骨。

  
  
  





-->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相門城牆 相門位於城東,原名匠門。據傳吳王闔閭曾命幹將於此設爐鑄劍,故又命幹將門,後稱“相”是“將”音的轉變。門在宋初填塞,民國年間重辟,解放後城門初拆除。圖為30年代的相門城牆和護城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齊門水城門 齊門位於城北,因門朝向當時的齊國,故名。清初城樓題額“臣心拱北”。50年代初拆城門城樓,1978年建水閘時拆除水城門。圖為30年代齊門水城門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婁門水城門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婁門城牆 婁門位於城東北。清初重建門樓後題以“江海揚華”額,城樓約在1948年拆除,1958年內城門和水門也被拆除。圖為30年代婁門東北角城牆和護城河。







----------------------------------------------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平門位於城北,當年伍子胥平齊大軍從此門出,打敗齊國,班師回朝,又由此門入,故名。古平門久塞,1928年為便利交通重辟平門,1958年拆除。圖為1947年的平門。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平門梅村橋,貝理泰於1929年捐建,並以父貝晉恩命名。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平門城牆與護城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閶門水城門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葑門位於城東,初名封門,以封禺山得名。又以周圍多水塘,盛產葑(茭白),遂改為葑門。清初重建門樓,題以“溪流清映”額。1936年門樓被拆除,50年代城門又初拆除。圖為1926年從東吳大學操場眺望葑門城樓。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金門位於城西,閶門之南。1922年始辟,城門係羅馬式,設三門。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胥門位於城西,又名姑胥門,因姑胥山得名。相傳伍子胥宅在近處,且後又懸頭於此門,故稱胥門。自戰國春申君後此門無水城門,清初重建門樓後題“姑胥擁翠”額。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老城牆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盤門城牆與護城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盤門、吳門橋、瑞光塔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盤門位於城西南。初名蟠門,門上曾置木刻蟠龍,以示鎮壓越國。後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故稱盤心。現存盤門是元代重建,清初修建門樓,題以“龍蟠水陸”額。門樓毀於抗戰時期,1986年重建。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胥門萬年橋南護城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楓橋 鐵鈴關 江村橋 人稱楓橋地區有五古:古關、古運河、古橋、古鎮、古寺。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木瀆敵樓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胥門萬年橋北護城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開元寺無梁殿附近野地,1930年左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南園先家壇 址在今工人文化宮東側,攝於1900年左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南園景色 近處為南禪寺,遠處為新市路實驗小學、文廟牌樓和瑞光塔,攝於1955年。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北園俯瞰 30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北園村舍池塘 40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北寺塔附近村野 30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羅漢院雙塔南麵田園 1957年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盤門城根 30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平門路 1947年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察院場 1970年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觀前街 北宋稱天慶觀前,元稱玄妙觀前,明代因觀內桃花燦若雲錦,別稱碎錦街,清代始名觀前街。攝於20年代初。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觀前街 1930年觀前街拓寬。圖為40年代抗戰淪陷時期的觀西。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正山門 正山門原有八字照牆,1930年觀前街拓寬拆除照牆,在兩側各建造一幢三層商業樓房。圖為1950年正山門情景。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宮巷 玄妙觀舊稱開元宮,因街正對宮觀,故名宮巷。攝於1930年左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樂橋 著名古橋。舊為鬧市,亦為戮人刑場,故名戮橋。民諱其名,稱樂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北寺塔上俯瞰蘇州古城 城內建築粉牆黛瓦,鱗次櫛比。三清殿、鍾樓、雙塔和因果巷消防警鍾樓依稀可見,構成了蘇州古城優美的空間風景輪廓線。攝於30年代。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北寺塔西俯瞰 30年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