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准扮相

 秀水拖蓝 2012-04-29

戏曲舞台有一条规律,就是演员创作一个新的人物时,往往先要为之找准扮相:他穿什么,戴什么,抹什么油彩,按什么路子与周边的世界对话……

戏曲是分行当与流派的,每个行当与流派都积累了不少的特殊而成功的人物。也正因为他们各自已然具备了自己的扮相,所以每逢有新的人物出台,实际是从旧有人物的队列中走了出来。戏曲非常注重拜师,就是要从师门借鉴塑造人物的方法。《将相和》是解放初期的一出新编京剧,曾一度风行全国。其中蔺相如是老生,谭富英用他本门的谭派塑造了他,随后李少春也用余派塑造了同一人物。马连良稍后从香港回到内陆,他也准备排演此戏,但排演之前,曾向袁世海打听他陪李少春演出当中的一些细节,马说:“我这个马派,当初曾从余派中学到不少东西。如今要排新戏了,我仔细听听,看少春在继承余派上有哪些创造,看有没有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花脸演员袁世海非常精明,他曾有三个人物都是穿蟒(袍)上场的:穿红蟒的曹操、穿金蟒的项羽与穿绿蟒的张定边。三位都是顶级人物,穿蟒袍都能烘托身份。为了加强区别,袁先生特意设计了不同的出场锣鼓点,加大了出场脚步中的区别。在近年一些新编大戏中,许多主演事前一再计算自己在戏里一共几次出场,每次自己都是穿什么上,这一场自己主要的手段是什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这都是发展了前辈们的艺术观,使得他们“更上一层楼”。

再一个例子是尚长荣主演的 《廉吏于成龙》,本子性质接近话剧,主演存在“用什么扮相走出来”的问题。尚长荣是花脸而非老生,因此清装扮相带来的困难不如老生那么大,但是否用脸谱依然费了斟酌,最后决定采用抹脸而非勾脸的方法,使得这个人物获得突破性的成功。

如今放眼社会现实,这个“找准扮相”的议题也依然有现实意义。人于社会之中,随时都遇到一个 “从哪里来并向何处去”的问题。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人,都要仔细想想你“打算在这里干(成)什么,然后再从这里奔向何处”的问题。你想透彻了,把一切都处理好了,那么你的处境就合适,你就能与周围和谐相处。等这一阶段完结了,你就可以带着工作成绩迈向新的征程。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并且一步一个扮相走向人生终点的。努力吧,朋友!

 

感言:

1、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对地方我天才。

2、找准目标,找对路子,成功在前方,否则将背道而驰。

3、发现并发挥自身优势,将事半功倍,一直着力于短板,再成功也会事倍功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