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宽你的赚钱思维,上兵伐谋!

 另一种平静宋霞 2012-04-29
 如果要赚更多的钱,该怎么办?
作为读过很多营销书籍的企业家,他立刻回答:“增加消费者的数量;增加消费者消费的次数;增加消费者单次消费的金额。

不错,这是一个标准“公式”。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人,只能看到“消费者”。
所以,他会把一切的力量都集中在这一点上。想方设法从“消费者”身上“赚钱”。
直白点说,其信奉的逻辑就是“赚钱只能靠销售”、“成交决定一切”……
我不否认这种逻辑的价值,毕竟,很多企业家就是靠这种“强势销售”起家的。
但是,读过孙子兵法人都记得这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攻城与伐谋
“伐谋”可以不费一兵一足,而夺城掠地。但是,“攻城”是要死人的。将折损自身力量,消耗自身资源。正所谓“损敌一千,自伤八百”。
如果按照“赚钱只能靠销售”的思路,前面案例中的图书馆老板该如何去获得那价值100万的新场地呢?
很可能是:
(1)开展短期促销活动,希望借强有力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大批的消费者前来借书。从而赚到100万的现金。
(2)找到房地产老板重新开始谈判,争取把租金降下来,或是灵活变通支付方式。
 
于是,结果就是:
(1)短期促销虽然会提升企业的现金收益,但同时也将为之付出较大的促销成本。甚至牺牲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2)与房地产老板谈判,往往意味着房地产老板在价格或收款方式上面的让步。简单来说,需要房地产老板做出一些利益的牺牲。
也就是说,上面这两类方法,都属于“攻城”之术,在受益的同时,就不得不付出较大的牺牲。
那么,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看到“攻城”,更要想到“伐谋”。想到要“不费一兵一足”,达成目标。
“攻城”与“伐谋”之间的思维差距,就在于企业家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看到“销售”就只能“攻城”,看到“财富本质”就可以“伐谋”。
什么是财富的本质?
同样的一块地,如果限定其用途为“农用地”,可能仅值10万。如果指定为“工业用地”,可能值100万。如果规划为“居住用地”,就可能卖到500万。为什么同样一块地,由于“用途”不同,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价值区别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用地属于限制流动的资产,很难产生交易价值。工业用地是专用资产,流动性较差,但毕竟可以交易。
然而居住用地属于通用资产,随时随地可以交易,因为具备良好的流动性。
所以,资产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自身的市场价值。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企业要争先恐后地上市呢?
因为可以通过“上市”来“融资”。
那么为什么“上市”就可以“融资”呢?
因为,证券市场为企业的资产创造了更高的流动性。
企业的厂房作为不动产,是很难直接流动的。但是,当其被打包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项目时,就被分隔成一份又一份的股票。从而“化整为零”,被千万人持有。
一套价值千万的厂房,就被分隔成每份10块钱,一共几百万份的股票。一套大型的厂房的“流动性”就由被细分的“股票”所替代完成。于是千百万的普通投资者,其力量汇集起来,也可以拥有这套价值千万的厂房了。
所以,股票市场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资产证券化,从而为各形各态的难以流动的资产,创造了无以伦比的流动性。
因此,企业上市融资可以理解为:“上市”就是增加企业资产流动性,促进企业资产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的过程。
 所以,从资本市场的智慧引鉴回来,我们会发现企业财富的另一种解读。财富的本质,就是资产的流动。
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创造资产并交换资产的过程。
积累财富的速度,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流动速度。
  
站在“资产流动与交换”的定位来看“财富”,就可以从更高、更宽阔、更深远的角度来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
 
运作你的资产
 
(图书馆案例在下面)
图书馆老板要换新场地,却不想掏“100万现金”。而房地产老板的物业是花费大量的“真金白银”建起来的,不可能白送。
所以,如何实现“不花钱就获得场地”的目的,就要站在“房地产老板”的视角来看问题。
首先,要分析:房地产老板的“价值100万的物业”可以用什么“资产”来交换呢?
房地产老板需要什么?
他建好楼盘,需要销售。
而销售就需要“广告宣传”。
所以,“电视广告”就是一种房地产老板愿意交换的“资产”。
接下来,就要思考:图书馆老板如何获得这种“电视广告”资产呢?自身有什么“资产”可以交换呢?
于是,用“200万读书券”交换“100万电视广告播放权”的交易,就应运而生。
同时,为了增加对房地产老板的吸引力,图书馆也挖掘了自己的“广告资产”——即在自己的“读书会”上,向会员宣传该楼盘。
 
  我建议你反复分析本案例,因为,超越“赚钱只能靠销售”的局限之后,你会发现:基于“资产流动”的思维启示
 
除了产品以外,自身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变成资产;除了消费者以外,身边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可以与自己交换,从而让资产更快速地流动,更快速地创造财富。
  
要想赚更多的钱,就要整合更多可以交换的资产。无论是你的产品,还是你的厂房……你身边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可以变成资产,进而再通过交换,变成财富……
 
图书馆老板有什么资产?
最基本的,就是他的图书借阅服务。
除此之外呢?
他的图书馆本身作为一种空间环境,还拥有广告宣传的价值。所以,“图书馆内部的广告位”也是一种资产。
同时,他的“读书会”本身聚集了大量的读者,这些读者所构成的群体,本身也是一种资产。
那么,“广告位”及“读书会”可以如何交换来变成财富呢?
就“广告位”而言,图书馆的老板想到了房地产商:他们需要这些广告位来销售楼盘。
就“读书会”而言,图书馆的老板想到了“搬运工”:借他们的力来帮助自己搬运图书,从而节省大笔的物流费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为“读书会”这项资产,设计更多的“变现”方式。
比如,经过分析发现:读书会的成员,大多是企业里的中、高层,对于经营管理感兴趣的人。那么,“读书会”就可跟高校的MBA
培训班合作,搞一次促销,从而吸引这些客户参加MBA课程学习。图书馆自然能赚到佣金提成。
同样,也可把“读书会”资产同旅行、会展、运动等等项目对接,从而实现更多的“交换机会”,为“图书馆”创造更多财富。
 
所以,经验告诉我们:客户数据库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如果你学会运作客户数据库的智慧,那么,你将轻松地超越竞争,倍增自己的财富。
只可惜,很多企业家所专注的,都是“竞争哲学”……
 
附录
案例:图书馆不花钱的借力之道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办公室图书馆业务的。即针对企业里的员工、管理层开办的图书租赁服务。一方面,有自己的会员制俱乐部——“读书会”,实现客户的长期锁定。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制订图书采购计划,从而从图书销售中赢利。随着业务不断壮大,图书馆原来的场地逐渐显得捉襟见肘,搬迁已是迫在眉睫。
经过一翻寻找,我们找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物业场地,宽大敞亮,条件非常不错。经过沟通协商,最后锁定的场地租赁费用为100万。
但是,图书馆的老板并没有这么多的现金可供支付。所以,他请教我,希望以更低的成本、甚至是不花钱就获得这块“宝地”。
当时,我在想:“钱”是商品交易的工具,所以,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可以换成多种其他的资源或服务

但是,图书馆老板没有“钱”,所以,只能寻找其他的“资源”作为交易工具——只要那种“资源”也具有“钱”一样的通用性及流动性即可。
房地产公司老板拥有的资源是“房产”,那么,有什么资源是他没有的,却也是他愿意交换的呢?
“广告……电视广告……”
沿着这条思路,我们找到了解决之道。
首先,我让图书馆老板去印一批读书券,价值200万——这就是我们的“掌控资源”。
接下来,我们找到了电视台,要求拿这批200万的读书券来交换其价值100万的电视广告播放权。
经过反复的沟通,电视台方面同意交换。
这是因为,一方面电视台自己的业务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搜集信息;另一方面,这批读书券也可以提供给员工作为图书学习之用。
更重要的是,电视台本身拥有一些广告时段属于“非黄金时间”——拉广告业务的时候,这类的时段往往不会都销售出去;所以,与其让这些时段浪费掉,不如作为交换的资源。
所以,电视台同意这份交易——用100万的广告播放合同,交换了图书馆价值200万的读书券。
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已经使用“自身的资源”换回了“第三方的资源”。
接下来,图书馆老板拿这份电视广告播放合同找到了地产商,跟他说:“你现在不用花钱做广告了。我这里有价值100万的广告合同,你只要把场地租给我用,我就把这份合同转赠给你。同时,我们在读书会上帮你进行楼盘的推广……”
这份合同正是房地产老板所需,如果他不接受的话,那就要掏出100万现金来做推广,远比交换租赁权要“昂贵”得多。
所以,房地产老板很乐意地跟我们达成了协议。
于是,图书馆老板没有花一分钱,就获得了新场地的租赁使用权。而房地产老板也以较小的代价就获得了更多的广告推广,楼盘的销售情况最终也不错。
这就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实现了“多方资源的交互流转”。
 
这个案例还没有结束,后面发生的,更加精彩……
 
找到新场地之后,另一个麻烦也随之浮出水面:图书馆里的几万册图书要搬迁,可不是一件小事。我们核算了一下,货架等杂物的搬迁比较简单,用不了一、两万块;但是,图书的整批搬迁就比较贵了,差不多要十五六万。
而图书馆老板又不想出这笔钱,于是又找到我来“问道”。
当时我在想:物流公司可以搬运书,但是,他们对于“读书券”之类的“实物”没什么兴趣,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什么可以“交换的资源”。
但是,是否可以调动其他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搬书”呢?
于是,我们很快找到了“一箭双雕”的办法。
在图书馆换址时期,我们搞了个大型的宣传推广活动,通知所有的会员:“为庆祝本馆乔迁新址,凡在此期间借书的会员,读书费一律免除,即不收任何借阅费用。而且,每人允许借10本以上……”
消息一发出去,老会员们蜂拥而入,大量借书;在他们“热情”的行动之下,很快就把图书馆的书“扫荡一空”。
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在活动里同时发出通知:“……还书时就不要到旧馆来了,直接到新馆还书即可。”
于是,到期之前,会员们就陆续来到新馆场地,把借出的书再还回来。这样相当于借用了会员的力量,“化整为零”,巧妙地实现了图书的顺利搬迁。
最后,他仅花了2万块钱,把货架等设备打包搬运,就完成了全部的迁址工作——简单轻松、毫不费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