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复习方法

 风景这边也美! 2012-04-29
初中语文复习方法
 

    面对六本语文课本,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为了事半功倍的搞好中考复习,着眼于“大语文观”,依据新大纲及新课标的要求,应采用三轮复习法-------理清程序,建构“板块”,整体过关,从而达到了高效节时的效果。

    第一轮,吃透教材,掌握根“本”。

    教材是知识之本、技能之源。无论怎样的复习都不能抛开课本,对课本的复习,从第一册开始,逐单元进行,每册书都分三步走。

    第一步:字词识记。学生自学,达到字词的准确拼读和正确书写。然后,教师要利用晚自习15分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第二步:课文理解。“熟读精思子自知”,充分发挥“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感悟功能,根据体裁特点,点拨学生列画每单元知识系统表,温习后填写,如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本学习小组讨论处理,教师利用晚自习15分钟时间解疑。

    第三步:综合过关。通过综合性试卷进行过关测试,把出现的欠缺点进行归类,再针对这些遗漏点进行补偿性过关测试。

     第二轮,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把中考出现过的题型,分成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再分成若干支块,分类训练,各个击破。

    第一大板块:基础知识。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没有基础,谈何运用能力,从六册课本中精选出含“金”量较高的词语注音、默写;选择体现关怀学生的人文性的古代诗词名言佳句背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听说训练进行模拟强化。

    第二大板块:现代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近年来中考语文卷阅读题所占的分量已越来越大,主观性试题、开放性试题不断增加,其中课外阅读占3/4乃至3/5,这就决定了阅读训练成了整个复习阶段的热点,重点、更是难点。依据“功夫在课内,迁移在课外”的中考命题原则,对于现代文的阅读,要先带领学生弄清诗歌、散文、小说这几种文体的常识,常识分清了,阅读文章也就容易多了,如复习记叙文、说明文、小说、议论文时,先把不同体裁的课文归类让他们填表,使学生对其清晰把握、区分后,再继以例文训练,然后再自主练习。

    文言文,首先对课本上的逐课过关,对课外浅显的文言文,如有关古代的寓言、成语、名人轶事等方面的短小文言文,也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诵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如词义、句式特点)来解读没学过的课文的能力。

    在这里想说明一点:在选取课外文段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规律:内容贴近生活,具有相当的社会性、人文性、发展性,题目才会具有极大的检测效度,成为衡量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试金石。

    第三大板块:写作训练。近几年来,由于作文比分的升值,作文成了中考语文的焦点,也是学生语文成功的亮点,当然也更是考生丢分的大头。在给学生复习作文时,要先从写作的几大要素入手,分五讲训练,程序如下: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书写。五讲结束后,再进行综合训练,训练时,一般采取当堂写作当堂评讲,实效性很强。然后,按照作文的不同类型分期训练,把作文分成五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小作文、修改作文。使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各种文体、题型都得到练习,而且坚持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我手写我心”,中考时必然会出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第三轮:综合模拟,体会情景。

    这一轮主要是对前几个阶段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整合,综合模拟时,先做2008年中考有代表性的优秀试卷,后做本教研组命题的试卷,先做后评,针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再选取下一次的试卷,或再有针对性的命题下一套试卷。即使做08年的某一份中考试卷,也没必要每题必做,要有取舍的选作,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劳动,又可节省大量时间用以评讲、补差,同时,不同的学生有时也选用不同的试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优补差,以获取大面丰收。

    总之,中考复习无捷径可走,但我们一定要牢记: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学生一定可以学到整体感知、局部研读、捕捉信息、跋文入情、品味特色等最基本最通用的方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盲目猜题、“题海战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