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需要发达的石化产业作为支撑, 但同时我国又是原油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2010 年我国进口原油2.4 亿t,主要由中东、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口解决。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增强市场物流竞争力,从而取得更多的石油贸易利润, 世界产油国和知名原油贸易商均将目光投资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地区, 急需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地区建设一批大型的原油仓储中转贸易基地, 以巩固其在主要原油消费地区的战略地位。 另外,在原油市场需求不旺的季节,炼厂加工量通常与其固定原油供应合约的量相当, 增加原油库存会增加固定成本。对于一个千万吨炼厂而言,仅增加相当于月加工能力5%的备货量,如以50 美元/桶计算,即意味着增加约2 000~3 000 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在油品市场需求旺盛的季节,炼厂会维持较高的开工率, 通常需要从现货市场采购原油。根据国际贸易商和部分炼厂的反馈,炼厂从现货市场购买的原油通常占总加工量的30%左右(未含原油生产商直接参与炼厂),而中国炼厂的现货采购量低于该水平,在20% 左右。此种现货贸易方式是对炼厂长期合同采购原油“点对点”模式的有效补充,以应付特殊的不可预见的因素产生供油不稳定的局面。2015 年和2020 年我国炼厂原油加工量将分别达到56 500 万t 和65 500 万t,按20%的比例测算, 到2015 年和2020 年全国炼厂对现货贸易的需求量将达到11 000 万t 和13 000 万t。 运距和地区消费的不断增加对原油供应链上的储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位于主要运输路线同时靠近终端消费国的中心位置上,产油国、石油贸易商和炼厂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原油,以抗衡高风险的远洋运输,满足原油消费地区的大量需求。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原油的国际流动性、满足区域性原油需求、增加原油的安全储备、提高原油定价的话语权,在中国沿海区域建设大型原油储运基地,开展原油的进出口贸易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为各石化企业的原料供应商提供原油装卸、仓储的 本报告网址:http://info./shyhg/201205/E19165IXLY.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