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课程设计是把"某个社会认为值得它的成员经常关心的重大问题、原理和价值",也就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转化或改写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去教给那些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例如,中学物理课程中讲授的"杠杆原理",到高中物理课上概括为" 力矩"的知识,到大学物理课上抽象为"力的平衡"知识。然而,它也可以简化为幼儿园儿童的"压跷跷板"的知识。
这样,同样的知识原理,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通过教给幼儿压跷跷板来传授这个原理;在小学生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和简单的乘除法算术计算来传授这个原理;在初中的物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简单的代数方程来教会学生掌握这个原理;而在高中生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关的概念直接讲述力的平衡原理;到了大学生的物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微分方程直接论证力的平衡原理。这样,同一个物理学知识可以转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教给不同认知水平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这就是按照“螺旋式课程”设计的具体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