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健康心态的人,才会有快乐。
然而健康的心态如何去培养呢?心理学家提出以九种方法:

(1)豁达法
人之所以会不快乐,主要原因就是心胸太狹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一个人应该心胸宽阔,豁达大度,遇到事情不要斤斤計較。平时要开朗、合群、坦诚,私心不要太重,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了。

(2)松弛法
当你被人激怒或十分烦恼的时侯,应该迅速离开現场进行深呼吸,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甚至还可以放松训练,采用以意导气的 方法,这样就可以逐渐全身放松,摒除内心的一切私心杂念。

(3)制怒法
要有效地制止怒气,可以在心中默默背诵传统名句“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等等。万一克制不住怒气,就应该迅速离开現场,在亲人和朋友面前宣泄一番,倾诉愤愤不平的怒气之后,可尽快使自己平息下來。

(4)平心法
一个人应该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要被名利、金錢、权势、色情等困扰,要看清身外之物。一个人要心平气和,需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只有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5)自脫法
为了保持快乐的心态,应该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來培养生活乐趣。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常到公园游玩或到郊外散步,欣赏田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美景。

(6)心闲法
“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要有闲心、闲意等,就可以消除身心的疲劳,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7)常乐法
一个人要快乐,首先要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
自得其乐就是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寻快乐。比如:通过琴棋书画陶冶性情,丰富生活;通过读书看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通过跑步、做操、打球等鍛炼身体,增強体质。
人生以助人为乐者,其乐无穷。因为助人乐常常产生一种“社会需要我”的感觉。这种感觉可给人以追求,给人以力量。
知足常乐就是在生活、金錢和地位上向低看齐,能以此自慰平生。如果向高标准看齐,则会烦恼困惑,长期下去必然有损健康。人在顺境中比较容易做到知足常乐,但是在逆境中也得学会知足常乐,那才是真正做到了知足常乐。

(8)健忘法
一个人要快乐,要善于忘记。“忘形、忘劳、忘怀、忘情、忘年”。
忘记烦恼,可以轻松地面临再次的考验;忘记忧愁,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忘记痛苦,可以摆脱纠缠,体味人生的五彩繽紛。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你曾经有过的欺骗的愤怒、被羞辱的耻辱,你就会觉得自己变得豁达,生活中会涌现更多快乐。

(9)宽容法
宽容,不仅是一种“付出”,而且还是一种“收获”,那就是健康快乐。佛家主張善,主張原谅那些放下屠刀的人,这种心态也是让许多佛界高僧成为寿星的最大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