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读书第三境界:兼济泄过 至于中和,渊博无过无不及

 一树秾姿独看来 2012-05-04

论读书第三境界:兼济泄过 至于中和,渊博无过无不及

楚国辞赋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他家东邻女子的美貌时说:

“东家之子(按,处子即处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所形容的这位女子,身材修短适中,容颜肤色也恰到好处,可谓“无过无不及”的绝好注脚。其实,不仅人之修短容颜须“恰到好处”,读书为学也是如此:

知识广博而不要太广,太广了就杂碎;学问渊深而不要太偏,太偏了就孤陋寡闻。其适中之度是“博”而不杂,“渊”而不寡,此之谓真“渊博”!

苏步青是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可他在教育,书法,诗词方面,知识都很广博。他说:

“学问太偏了,派不了多少用场,所谓高而细则易倒。”

这是苏老批评某些人一味“求专而弃博”的片面性,可为读书求学之圭臬。

据说,五六十年代,港台有一位学者,精通十几门学问,但是台湾在选举科学院院士时,却没有把他选上,“理由”是此人“门门都是第二,还没有一门第一”。有人甚至在背后说他学问太“杂”(其实是广博)。已故《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邓拓说:

“有人以为当编辑是‘杂家’,没有学问。我说,不‘杂’就无法编好报刊。试问来 稿 中的许多知识都不懂,又如何去判断取舍?我只能当个‘杂家’。如果有人以‘杂’为耻, 那是他的事。不过我要说,请他也来‘杂’一下看看。”

上述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居然也有人讥为‘杂’。看来,‘杂’与‘博’的界限还实在不容易分清楚。

其实,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无不兼通数种学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不是学问家,只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去读书。知识不“博”,就读而“博”之;“深”度不够,就研而“深”之。这就是既广博,又专深。现在一般称为“又博又精”,即是“渊博”。渊者,专业研究精深也;博者,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广博也。正如邓拓从自己社长,总编的职务去博览去专精。教授,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须要,去博览去专精;医生,根据自己的专门医疗业务去博览去专精;各部门的理论的和实际的工作者,都可以根据自己开展工作的需要去博览去专精。离开了工作实际,抽象地谈“广博”或“芜杂”,“精深”或“孤陋寡闻”,那就缺乏一个适当的标准了。

身材过长不能削去,短了又不能接上一截;脸孔太黑,即使著粉施朱,其本质仍然是黑。但是,读书若是有偏胜,却可以适当调整,可以纠“偏”。“过”杂或“过”于单一,可以“泄过”;广博“不及”,专精“不及”,可以“兼济”。从而使知识和技能达到“广博而不杂碎”,“专精而不寡闻”的“中和”境界。故曰:“兼济泄过,至于中和,渊博无过无不及。”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运动形式,大要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

“A 而 B”和“C 而 不D”。

一,“A而B”式。

如《尚书.尧典》篇:“直而温”(刚直而温和),“宽而栗”(宽容而严格)。

这两对范畴就是“A 而B”的运动形式,即A不足,必须用B来补充,来兼济。大意说,一个人一味的刚直,还不行,不全面,必须济以温和,即用温和来补充,这样才全面。而一味的宽容也不行,不全面,必须济之以严格,即用严格来补充,这样才全面。因为太刚直的人容易流于粗暴,必须济以温和,才是完善的性格。宽厚是一种美德,但是太宽厚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老好人”,必须济之以严格,才能达到宽严相济的效果。

同理,读书,若一味追求广博,是“不及”,不全面的,必须济之以专精,达到既广博又专精;而一味求专求精,也是“不及”,不全面的,没有一定的广博为基础,基础打得不扎实,就不可能专精,正如地基没有一定的广度,楼房是盖不高的一样。

这就形成了“亦A亦B”(亦博亦精),“A中有B”,“B中有A”(博中有精,精中有博),“A B 相辅”(博与精相辅相成)的“中和”的境界。此所谓“兼济而至于中和”。

二,“C而不D”式 。

孔夫子评《诗经.关雎》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就是“C 而不D”式。D是 A 之“过”,是A的过头的部分,即“淫”是“乐”过了头;“伤”是“哀”之“过”,即“伤”是“哀”过了头。“过头”了怎么办,“泄其过”,把过头的部分泄掉,就既不会“不及”,也不会“过头”。读书不能“广博”过头成了杂碎,把“杂碎”泄掉,就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了。所以,读书必须无“过博”而成“杂碎”,也须无“过专”而成“寡陋”。此所谓“泄过而至于中和”。

“随意浏览”的那种不带功利的读书,可以增广知识,但要防止杂碎;应该择取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去浏览。同时济以专精。至于带着一定功利目的去读书,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人,不可能做到不食人间烟火,任何行当,都要求精通业务,所以带着功利目的去求专精,是很正常的。只是不可丢了与相关专业的广博,成了除自己那种狭隘的专业以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所谓“专家”。试问:

如果有一天你被解雇了,本专业又找不到工作,你能否利用你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打开另一片新的天地来吗?

如果你不行,就说明你虽专而不博,当然,你如果“样样都通”,那也只能说明你过于杂碎了,那就等于“样样都不通”。故曰:

兼济泄过,至于中和,渊博无过无不及。此读书第三境界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