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汝波:《孙子兵法》酝酿产生时期(5)

 行为准德为先 2012-05-05

于汝波——《孙子兵法》酝酿产生时期

作者:于汝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19日

先知原则。《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必须掌握。《用间篇》对如何知彼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五间俱起的方略;《虚实篇》论述用计算、挑动、示形、试探性较量等方法了解敌情的问题;《行军篇》列举了30多种相敌之法。这些都是讲的“知彼”问题。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如强调国君对将帅要知;将帅对士卒之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要知;对士卒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特点要知等。先知是预测战争胜负的依据,是进行决策的前提,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所恃而动”),因此要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关于先知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首要的原则之一。

先胜原则。《孙子兵法·形篇》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先胜,就是先要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谋划等方面都胜过敌人。从国家战略角度讲,要通过“修道而保法”,使人民服从国家统治者的意志;要重视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积累,形成如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势;通过外交斗争,孤立敌人,增强自己的势力等。在全局上占优势,还要在局部上也占优势,这就要合理部署,备其当备,攻其不守,守其必攻,而不能无所不备;在全局上处于劣势,更要通过专我分敌、示形欺敌等手段,造成自己局部上的优势,以专击分,达到战役战斗上先胜的目的,并逐步扩大为全局上的胜利。《孙子兵法》认为,实力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但如果放松警惕,或不善谋划,既使在实力上处于优势,也会遭到失败。因此,它强调在强化实力的同时,在谋划上也须胜过敌人,正如《计篇》所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全胜原则。《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进而要求“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这就是著名的“全胜”原则。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这里的“全”首先是指全局上的胜利,孙子主张,最大限度地使敌“全国”而屈,“全军”而屈,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二是“必以全争于天下”的“全”,是要求在谋划上全面周到,算无遗策,应释为“全策”,如既知利,又知害,既知进,又知退,既知奇,又知正,等等,这在哲学上叫两端分析,即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这个“全”讲的是思想方法的全面性,是一种完满无缺的“全”。三是处理好“全破”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中“兵不顿而利可全”的“全”,讲的是实际操作和结局,这个“全”并非一定完满无缺,“全”中允许有“破”,有“破”之“全”也是一种“全”,这是一种相对的“全”。国不能“全”,就退而求全军,军不能“全”,就退而求“全”旅,旅不能“全”,就退而求“全”卒,卒不能“全”,就退而求“全”伍。这些都符合“全胜”原则。可见,《孙子兵法》在全胜问题上认识到理想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原理,在指导思想上,要求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要“全”“破”结合。最终目的是使敌人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总之,谋全局,懂全破,筹全策,应是孙子全胜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中懂全破是理论,筹全策是手段,谋全局是目的,三者相互为用,缺一而不可。实行这一原则的方法,《孙子兵法》也讲到了,归纳起来,大致是:首先造成我方力量上的绝对优势,这是迫敌屈服的物质基础;使用威慑手段,威加于敌,夺敌将之心,慑敌军之气;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破”“全”相互为用,以“全”策瓦解敌心,以“破”策迫敌“全”屈等。这一思想既是国家战略原则,也是军事战略原则,同时又是战役战术原则。今天看来,这一原则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致人原则。《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认为,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卷中),可见这一原则之重要。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讲的是关于战争的主动权问题,或者说是军队的自由权,对战事的驾驭权、对局势的控制权问题。战争是智与力的较量,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可以充发发挥自己的长处,即使短处也可变为长处,同时压制对方之长处,使我敌之间的优劣差距无形中成几何级数拉大,从而取得胜利。反之,就会被动挨打,遭到失败。所以,交战双方都倾其全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争夺主动权,通过“示形”、“分敌”、“击虚”、“先其所爱”,“以利动之”、“战胜不复”等手段调动敌人;同时,又通过用间、相敌、试探等手段识破敌人的阴谋,防止自己入人彀中。主动权问题,至今仍是致胜的铁则,是军事科学研究中一项常用常新的课题。

突袭原则。《孙子兵法》中的《作战篇》、《九地篇》突出强调进攻和速决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深入到敌国作战,认为“深入则专”,能充分调动士卒的斗志;可以“因粮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等。进攻速决的最好方式是突然袭击,提出,“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目的,要求秘密决策,隐蔽准备,“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必要时,实行纵深奔袭,“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以巧成事。反对旷日持久,暴师于外。《孙子兵法》之所以如此强烈地主张利用突袭手段,达成速战速决,一则从当时国家承受能力和后勤供应困难角度考虑,时间过长,国家承受不起;二则从战争自身特点出发,因为只有突袭才能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取得胜利,这是由“兵之情主速”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三是怕诸侯之兵“乘其弊而起”,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